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开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开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开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立硅谷开始,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一千多个科技园区。

作为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无论是60年代以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科技带为代表的老牌科技园区,还是80年代以来以中国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园区,无一不在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而努力。

2005年9月,国际科技园协会第22届世界大会召开,就如何创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是在相同时间节点的前提下,代表高新技术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完备、中介服务完善、政企合作顺畅、经济贡献明显,推动区域发展的园区典范。

研究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中国台湾新竹、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韩国大德、日本筑波和我国中关村等8个发展较为成熟的科技园区,我们发现,这些园区虽然在开发建设上存在着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但在园区标准、关键要素、开发模式和流程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代表了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标准一个成功的科技园区具备的标准是:科研人员具有相当的流动性,科研成果转化顺畅,风险资本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企业家精神得到发挥,园区基础设施完备,环境质量优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公共财政持续支持及园区内外学术、科研交流活跃。

而作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其标准应该是“环境清新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高度聚集、自主创新活跃、推动区域发展”。

1、环境清新优美。

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强调清新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

硅谷坐落在盛产大樱桃的旧金山南部谷地,初期生态环境以农业为主,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波士顿128公路科技带都隐蔽在公路两侧的丛林中,环境优美、宁静。

中关村在开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科技,师法自然,映射传统”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以中关村西区城市空中花园、中关村软件园生态“浮岛”为代表的优美环境。

清新优美的环境不仅宜居,而且有利于研发,吸引了大批高端、专业机构和人才的入驻。

2、基础设施完善。

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所具备的基础设施应是水电气供应充足,道路通畅,通信方便,市政设施完备,居住教育条件完善,娱乐休闲设施配套,能够形成一条龙服务,并向电子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具备自我运转能力。

台湾新竹科技园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中英双语中小学、银行、邮局、宿舍及运动休闲设施一应俱全;中关村西区具备四通八达的地面交通和完备的电、气、冷等配套服务体系,并开创了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先例。

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园区企业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搞研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专利产出。

3、产业高度聚集。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安德瑞斯(D.B.Audretsh)对硅谷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指出,技术革新能力和市场国际化程度是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聚集地的优势恰恰在于能够保证企业的上述能力,从而实现1+1>2的效能。

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区以软件产业为主,有26个软件分园,软件产业的产值占到了园区产值的85%以上。

在硅谷最新的生物科技领域,600家公司集中在直径50英里的范围内,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大大增强。

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美国健赞、瑞士先正达和生命科学研究所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形成了协同效应和完整的产业链条。

4、自主创新活跃。

创新是经济活力的来源。

从熊彼特(J.A.Schumpeter)的技术创新学说到诺斯的制度创新学说,都将创新视为营造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英国剑桥科技园素以创新闻名,园区在对中小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技术的孵化和产业转化上不遗余力,网络市场的“多米诺”科技公司和咨询界的“科技伙伴”咨询公司等都是藉此发展起来的。

中关村软件园短短八年就获得自主知识产权1800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近年来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发表的论文占国内总数的62%,获得国内外专利4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67项。

5、推动区域发展。

推动区域发展,造福民生,提高生活水平是科技发展的归宿。

台湾新竹科技园年贸易额占到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9%;在近期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硅谷居民的就业情况好于全美(尤其在资源与环境保护领域),人均收入及生活成本支出仍高于全美;中关村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上缴税费突破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86亿元。

中关村软件园园区及联盟外包企业的软件产品出口及服务外包总额约占北京总量的1/2,已经成为北京IT服务外包的主体,推动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的发展。

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关键要素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中介服务机构、风险资本和政府是科技园区的五个必备要素。

作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重在要素整合和效能发挥。

1、政府是科技产业和园区建设发展的决定力量。

世界知名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强调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共谋发展、共享成果。

金融危机后的硅谷,将其发展方向定为新能源和生物医药,而这正是奥巴马政府所一贯主张的美国发展的第三极;日本筑波、新加坡裕廊和我国的中关村,则把政府主导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其中,中关村“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成功模式已经得到社会认可,符合我国的国情体制,前来学习交流的各地政府和园区管理者络绎不绝。

2、良好的知识环境和创新环境是园区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智力支持、高端前沿的知识聚集和不断推动的创新实践。

目前,硅谷已经拥有高新企业近万家,工程师近30万,集中了世界上近1/4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加州近1/6的博士。

英国剑桥科技园拥有3.5万名高科技研究人员。

中关村更是聚集了全国最密集、最顶尖的科研资源,包括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33所著名大学和以科学院为代表的60家科研机构,全国近1/5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3、高质量、高速流动的人才和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是园区发展的动力。

人才是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载体,是科技园区发展的最关键要素。

科技园区的目标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效益附加,手段则是平台服务,重点是金融机构(风险资本)和中介机构两大平台体系的搭建。

硅谷的成功得益于面向全球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如H-1B签证计划,绿卡制及科技合作协议等),使得世界各国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都能自由地向硅谷集聚;英国剑桥科技园汇聚了全英最好的物流服务、全欧洲最好的会计事务所和产业律师,而且与世界金融中心伦敦近在咫尺,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方便。

4、科技园区发展需要国际化和为民族服务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一张“名片”。

只有具有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主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和国家的需要,更好地兼顾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和新科技的产业化。

硅谷以谷歌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苹果乔布斯等为代表的成功企业家,在创造了瞩目的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塑造了开放、思考、鼓励冒险及宽容失败的企业家精神。

中关村以柳传志、邓中翰、李彦宏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坚持自主创新、先行先试,培育了以联想、中星微、百度等一批高技术品牌企业,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充分发扬了国际化和为民族服务的企业家精神,带动了一批批有志之士投身到高新科技的创业之中。

三、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模式与流程受各国政治、经济体制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各国的科技园区在开发模式与流程上各有区别,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总体来看,科技园区的开发模式有四类,即政府主导模式、自发聚集(产业综合体)模式、高校主导模式和混合模式。

分析8大园区,我们发现在开发模式上都强调导、统一规划和市场化运作,在开发流程上坚持科学策划、统筹规划、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搭建服务平台及强化园区管理。

1、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模式一是政府主导。

在园区开发建设尤其是一级开发过程中,政府要制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确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明确建设目标、品质和进度,选择土地一级开发实施主体;要审查批准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审查批准土地开发成本和熟地土地出让价格;要对经营性土地主持公开招标和挂牌出让,建立开发管理和协调体系,并提供完善的产业支持政策。

二是统一规划。

园区的统一规划是实现城市开发设想的蓝图。

因此,园区规划要把握城市或区域文化传统,把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把功能与传统相结合;要把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体现节约、减少成本,打造循环经济;要在实现土地利用潜能最大化的基础上,满足二级建设需要。

实际操作中,政府与一级开发主体一道,对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园林景观、市政道路等统一规划。

三是市场化运作。

土地一级开发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对项目立项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对工程项目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和核算,加强对二级开发商的各项服务。

在园区管理中强调市场作用,处理好政府指导与园区自营之间的关系。

2、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流程首先是科学策划。

重点要包括功能定位策划、规划指标设计、重点项目策划、招商推广策划、团队组织策划、进度与施工组织策划等;其次是统筹规划。

建立完整的土地一级开发规划设计体系,在二级开发上突出道路交通、地下空间、设施配套、景观设计及标识标志的统筹规划;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研究近期地形图、道路及相关管线、市政设施竣工图纸等,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第四是招商引资。

制定完整的招商方案,建立完善的招商渠道,锁定目标客户群体,挖掘入园企业可以带来的潜在客户资源,做好园区品牌建设和形象宣传;五是搭建服务平台。

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的咨询服务和手续支持,建立完善的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六是强化园区管理。

建立完整的园区管理组织架构,做好社会治安、消防管理和交通组织,做好热力、燃气、电力等配套设施的管理,加强公共物业安全维护,做好工商、城管、税务及卫生防疫等公共职能服务。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工程。

我们提出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标准、关键要素、开发模式和流程,是在对世界8个知名园区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关村的开发建设总结的,希望能够为开发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提供借鉴。

参考资料:[1]韩伯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现状及二次创业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盖文启,《集群竞争: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未来之路》,[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志章,《硅谷怎么办:硅谷模式文化与中国高新区建设》,[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4]陈益升,《高科技产业创新的空间——科学工业园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徐顽强和刘毅,《中国高新科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M],人民出版社,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