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案2010-9-6莫文洲教学目标: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内容:一、记叙文文体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
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写记叙文,要明确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记叙文线索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即一线串珠法。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
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
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三、记叙文线索的分类选取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围绕“藤叶”记叙了琼珊生病看藤叶、看藤叶病好、贝尔曼画藤叶的事件。
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的穷苦卑微凄凉艰难却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质。
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
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
“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
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四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如《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全文的线索,连接起对死难者生前经历的简历,对死难者牺牲场面的描述和对死难者战斗精神和死难意义的论述,体现了作者极度的悲痛和无比愤懑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生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以感情为线索。
以某种感情变化串联起材料组成文章,完成主题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即明、暗线),我们在选择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
习作训练(任选一题作文)[训练题一]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有多少酸甜辣和悲喜交加,又有多少值得记忆的事情,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3.不少于800字。
[训练题二]请以“幸福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所写内容必须在文题范围内。
3.不少于800字。
结合课本的“写作指导”知识,参看“写作实践”第二题提示,选定题目,确立线索进行写作。
要求:1.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所写内容必须在合乎要求。
3.不少于800字。
范文选例一、与小苗儿一起成长去年八月末,暑假将要结束时,哥送给我一株不知名的小苗,还说三年后它会开花,很漂亮的。
我便小心地将它植下,期待着三年后的美景。
期待中,我怀着万分喜悦踏入了高中的大门,开始了我人生之旅又一的旅程,旅程之始是很不顺的。
太多的陌生,太多的不适应,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万事开头难。
”刚开始独立生活,又遇种种不便,心中的哀怨真的可与那“一江春水”相提并论了。
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在无数次偷偷的流泪后,成功地淌过了那“一江春水”。
这时,妈妈来信说我的小苗儿那几天显得有些蔫了,大约过了一两个星期才返回生气,现在己抽出了新芽……我一心要搞好学习,但事与愿违,虽然我夙兴夜寐,努力钻研每门功课,甚至连视力都下降到了惊人的地步,可成绩还是毫不留情地给我挂了八盏红灯。
唉!真是伤心欲绝。
我几乎要放弃求学这条路了,但见到其他同学的认真劲儿,我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的火焰。
不再是盲目的死抠,不再是一味地苦熬。
我终于摸索出了属于我自己的一套学习的路子。
茫然的脸上终于现出了微笑。
就在我那次月考各门功课都考出了及格分数时,妈妈又来信了,她告诉我,上一阶段由于小苗遭受大风,差点儿夭折了。
但终于还是坚强地活了过来。
现在已经长出好多嫩叶了。
——哦,我的苗儿,你太棒了!日子还在行云流水似般地无声无息地走着。
而我们这帮高一新生总爱制造亮点,也爱制造麻烦,几乎每天都有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赏被罚。
我很庆幸,虽然未被赏过,但也未被罚过,也算得上是一个“良民”了。
后来妈妈又来过几次信,嘘寒问暖之余,她总会告诉我一些小苗的生长情况。
妈说,小苗己长大了,只是偶尔会生点小毛病,但很快也就会好起来的。
现在长势很好。
我很开心,不仅是为苗儿。
终于,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挫折后,我走完了高一的行程。
回家时,迎面便看见我的那一株苗儿,此时己有一米多高,微风中,叶儿轻轻地摆着,像是在问候,也像是在向我表说:“多么不易的一年!”点评:伴着一株“小苗”艰难的的成长过程,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地提高,这样,便使那一株小苗儿的成长暗合了自己高一生活的经历,不仅增添了文章意蕴,而且,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回忆中,能结合有关具体事例来谈感受,内容显得充实,感受也显得自然。
范文选例二、鱼尾纹某天晚上,在餐桌旁。
“阿嬷,这两天都只吃菜,没有肉啊!”我刚抱怨完,外婆哈哈大笑着说:“明天哪,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我和外婆对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
那时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里。
外婆是一位个子很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的老太太。
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刻,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富亲和力。
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外婆总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
而我,在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上幼儿园时,我的成绩有点不好,当时成绩单采用的是5分制,我的各科成绩都是1分或者2分的。
我对外婆说:“对不起,都是1分2分的。
”她眯起那道鱼尾纹说:“不要紧,不要紧,1分2分的加起来就有5分啦!”我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起来吗?”这回,她表情认真、果断地说:“当然。
人生就是总和力!”可是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清晰地记得那鱼尾纹漾着漾着,就漾起一串爽朗的笑声了。
外婆从不曾开口问我:“学校怎么样?上课听得懂吗?”但是,唯独一件事她永远不嫌唠叨。
“要带着笑容,好好跟别人打招呼。
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说着,外婆眼睛眨巴眨巴的,眼角的鱼尾纹就更深刻了。
因此我便留心要带着笑容、很精神地跟邻里打招呼。
放学我笑着跟附近的伯母说“您好”,她会高兴地把家里一些小馒头送我。
多么令人开心的结果啊!外婆说笑容是宝。
她自己总是满脸笑容,所以邻居们跟她很和得来,也很乐意送她一些蔬菜、水果、糕饼点心的。
夏季是炎热的,对于买不起风扇的我们更是折磨。
泥土没有了光泽,小草失去了生机,大树耷拉着脑袋,蝉在树上聒噪地扯开嗓子,叫人心烦。
这时,外婆就会搬来小板凳,拿着把大芭蕉扇,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帮我摇扇子,她自己却热得汗流浃背。
不管天气多炎热,她总是笑着说:“别总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外婆那深深的鱼尾纹在炎炎夏日里显得特别清爽。
在大树下乘凉时,你会给我讲道理:“到死前都要有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
”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妈妈时,你总用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晚上别提伤心事。
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爸妈带我离开的时候,我哭闹着说会一直想你,你一滴泪未掉说:“时钟反着走,人们会觉得钟坏了而扔掉。
人也不要老回顾过去,要一直向前走!”可我分明看到,你那一向流露笑意的鱼尾纹也淌着悲伤……外婆那承载者许多欢笑的鱼尾纹穿梭着我的童年,它不断地告诉我——笑着活下去!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感觉真幸福!点评:选取“鱼尾纹”为线索,记叙几件生活小事情,表现外婆的爱笑的个性特征和含笑育人的风格及其给我快乐成长的幸福感。
范文选例三、父亲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
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
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
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
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
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
”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
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声关了门。
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
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
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