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谱定量分析

色谱定量分析

色谱定量分析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样品定量。

色谱法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重量或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

在此,响应信号指峰面积或峰高,表示为:i i i A f w =,其中:w i 为欲测组分i 的量,A i 为组分i 的峰面积,f i 为比例系数,在此称为校正因子。

由此可见,要准确定量,首先要准确测出峰面积与定量校正因子。

一、峰面积的测量 1. 对称峰面积的测量对称色谱峰近似地看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按照三角形求面积的方法,峰面积为i w h A h i i 2=,经验证明该方法计算的面积只有实际面积的0.94倍,故再乘一系数1.065,i w h A h i i 2065.1=,这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计算法。

2. 不对称峰面积的测量在色谱分析中,经常会遇到不对称峰,多数不对称峰为拖尾峰,峰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取峰高0.15倍处和0.85倍处峰宽的平均值,乘峰高:h W W A h h ⨯+=)(2185.015.0 3. 大色谱峰尾部的小峰面积的测量分析某主成分中痕量组分时,常会遇到主峰未到基线,杂质峰开始馏出的情况。

此时,杂质峰面积计算法如下:沿主峰尾部划出杂质峰的基线,由峰顶作主峰基线的垂线。

峰顶为A ,垂线与主峰尾部交点为B ,峰高一半处峰宽为b ,则A=AB·b 。

4. 基线漂移时峰面积的测量基线漂移时的峰面积,形状与大峰后面拖尾的小峰的峰缝相似,计算方法相同。

5. 重合峰面积的测量在色谱分析中,常会遇到分离不完全的重合峰,峰面积可如下计算:两峰重合,如果交点位于小峰半高以下,可由峰高乘半高峰宽法计算两峰面积。

如果两峰交点位于小峰半高以上,通常是由交点作基线的垂线,再用剪纸称重法计算。

6. 峰高乘保留时间法同系物间,半高峰宽与保留时间呈线形关系:a bt W R h +=2,对于填充柱0≈a 。

当色谱峰很尖、很窄、半高峰宽不易测准时,可用保留时间代替半高峰宽R bt h A ⋅=065.1。

7. 自动积分仪法使用自动积分仪测量峰面积,速度快,比其他方法测量的精密度高,可大大节省人力,提高分析自动化程度。

8. 峰高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峰高也可作为定量指标,对于一定的样品,如果操作条件保持不变,在一定的进样量范围内,半高峰宽是不变的,峰高可直接代表组分的浓度,由峰高代替面积计算。

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固定不变的常规分析。

与使用面积定量法比较,对于出峰早的组分,由于半高峰宽很小,相对测量误差大,这时用峰高定量更准确。

对于出峰晚、峰较宽的组分,用峰面积定量更准确。

二、定量校正因子 1. 定量校正因子的提出定量校正因子是定量计算公式中的比例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被测组分的量。

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的量与响应信号成正比,但是,同一含量的不同物质,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即使在同一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大小也不同,直接用响应信号定量,必然产生较大误差。

因此提出了定量校正因子。

定量校正因子对信号加以校正,校正后的峰面积可定量地代表物质的含量。

物质的响应还与检测器的灵敏度有关。

单位量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灵敏度检测器上,校正因子不同,但物质间的相对响应值相同,故进行面积校正时,常用相对值。

由此提出了相对校正因子,即某物质与标准物质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值。

常用的标准物质,热导池是苯,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是正庚烷。

人们通常将相对二字省略,仍称校正因子。

随着被测组分使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又可分为质量校正因子,摩尔校正因子和体积校正因子。

2. 校正因子的表达式 (1) 质量校正因子f m单位面积所代表组分质量,是最常用的定量校正因子si is ms m i m m A m A f f f ==,,'(1) 式中:m i ,A i ——分别为被测物的质量和峰面积; m s ,A s ——分别为标准物的质量和峰面积。

(2) 摩尔校正因子f M ’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组分的摩尔数is m s i i i s s sM iM M M Mf m M A m M A f f f ⋅===''(2)M i ,M s 分别为被测物和标准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 体积校正因子f v ’对于气体样品,体积校正因子按下式计算:')()('4.224.22M i s i s i s v s v i v f M m A M m A f f f =⋅⋅==(3)(4) 相对响应值S is相对响应值也叫相对应答值,相对灵敏度等,指某组分i 与等量基准组分s 的响应值之比,当计算单位与相对校正因子相同时,他们与相对校正因子的关系为:''1isis f S =(4)3. 峰高定量校正因子对于用峰高进行定量的峰,要使用峰高定量校正因子,峰高定量校正因子受操作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一般不能直接引用文献值,必须在实际操作条件下用标准纯物质测定。

对于同系物,峰高定量校正因子可按下式估算:As i RsRi h s i f bt a bt a f ,,++=(5)其中:As i f ,为组分对标准物面积校正因子;b a ,为常数。

对于保留值较大的组分,a 值可忽略不计,上式近似表示为:As i RsRi h s i f t t f ,,=(6)具体计算方法为:测两个纯物质(标准物与欲测样品组分)的W h/2与t R 值,根据R bt a W h +=2,解方程组求a 和b 值,然后根据测得的保留时间,再从文献上查得面积校正因子A s i f ,,即可求出hs i f ,。

该方法不适用于不对称的色谱峰和保留时间过小的色谱峰。

4. 校正因子的测量方法 (1) 测量方法准确称取被测组分和标准物质,最好使用色谱纯试剂,在实验条件下,准确称量进样,准确测量峰面积,分别按式(1)、(2)、(3),计算质量校正因子,摩尔校正因子和体积校正因子。

(2) 校正因子的换算如果将校正因子改为相对于另一标准物的校正因子,可按下式计算:),(),(),(ΦΦ=i m s m s i m f f f (7)),(),(),(ΦΦ=i M s M s i M f f f (8)其中:Φ,s 表示两种不同的标准物。

5. 校正因子的估算(1) 热导检测器校正因子的估算 (i ) 内插法同系物的摩尔相对响应值M is S 与其分子量成线形关系:bM a S Mis+=,式中a 、b 为常数,M 为被测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若已知同系物中两个组分的相对响应值,就可求出a 、b 值,从而求出同系物中其他组分的Mis S 值。

该方法计算值能与实测值较好的吻合。

(ii )加和法加合法也有人称为基团截面积法,Littwood 等人证实,一个化合物的摩尔相对响应值Mis S ,可由该分子剖析后各指定的结构单位的相对响应值单位加合法计算,各种结构基团的相对响应值见表1。

例如:甲乙酮有2个甲基、一个乙基、一个羰基,查表计算值为99,实验值为98;又如叔丁醇有3个-CH 3,一个-COH ,查表计算值为96,实测值为96。

此法适合于估算基本醇、酮、醚和卤化物的相对响应值。

表1 有机物各结构因子的相对响应值(2)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校正因子的估算(i ) 内插法与热导池的内插法相同,在同系物中,摩尔相对响应值与分子中在碳数或分子量也是线形的,因此,可以在知道同系物中两个许粉的相对响应值后,计算其它组分的相对响应值。

(ii ) 有效碳数法实验证明,相对响应值与其有效碳数成正比。

如以正庚烷为标准,即正庚烷的有效碳数为7.00,质量校正因子为1,其它有机物的质量校正因子按下式计算cim N M f 1007=(9)式中 i M ——组分i 的分子量; c N ——有效碳数。

有机物原子的有效碳数见表2。

表2 有机物中有效碳数的贡献三、百分含量的计算 1. 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是常用的一种简便、准确的定量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样品中所有组分都出峰,将所有出峰组分的含量之和按100%计,当测量参数为面积时,计算式如下:100)(⨯∑=i i ii i A f A f x (10)式中 i x ——试样中组分i 的百分含量; i f ——组分i 的校正因子; i A ——组分i 的峰面积。

如果测量参数为峰高,计算式如下:100)(⨯∑=i hi i hi i h f h f x (11)式中 hi f ——组分i 的峰高校正因子;i h ——组分i 的峰高。

如果样品中组分是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若已知校正因子近似相等,就可以不用校正因子,将面积直接归一化,即可按下式计算:100⨯∑=iii A A x (12)或 100⨯∑=iii h h x (13)归一化定量的优点是方法准确,进样量的多少与结果武官,仪器与操作条件对结果影响小。

缺点是某些组分在所用检测器上可能不出峰,如H 2O 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上等;样品中含有沸点高,出峰很慢的组分(如果用其它定量方法,可用反吹法除去),不需定量的个别组分可能分离不好,重叠在一起,影响面积的测量,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使用选择性检测器时,一般不用该法定量。

2. 内标法当分析样品不能全部出峰,不能用归一化法定量时,可考虑用内标法定量。

方法:准确称取样品,选择适宜的组分作为欲测组分的参比物,在此称为内标物。

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物,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按下式求组分的含量。

ssii s i A m f A m x ⋅⋅=(%) (14)式中 i x ——试样中组分i 的含量; s m ——加入内标物的质量; i A ——内标物的峰面积; m ——试样的质量; s A ——组分i 的峰面积; s i si f f f =。

对内标物的要求是:不能与样品或固定相发生反应;能与样品完全互溶;与样品组分很好的分离,又比较接近;加入内标的量要接近被测组分的含量;要准确称量。

如果用峰高作为测量参数,上式也可将面积改为峰高,将面积校正因子改为峰高校正因子进行定量。

内标法定量也比较准确,而且不象归一化法有使用上的限制。

主要缺点是:每次需要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内标和样品,日常分析使用很不方便,样品中多了一个内标物,显然对分离的要求更高些。

3. 外标法外标法又称校正曲线法。

用已知纯样品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样进行试验,测量各种浓度下对应的峰高或峰面积,绘制响应信号-百分含量标准曲线。

分析时,进入同样体积的分析样品,从色谱图上测出面积或峰高,从校正曲线上查出其百分含量。

在一些工厂的常规分析中,样品中各组分中的浓度一般变化不大,在检量线通过原点(O 点)时可不必做校正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来分析。

即配制一个和被测组分含量十分接近的标准样,定量进样,由被测组分与外标组分峰面积或峰高比来求被测组分百分含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