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1、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

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

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

平时应加强训练。

三、学期教学目标: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4万字。

四、教学措施: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

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二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

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

继续开展每日一首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五、教学进度: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第一周 25日—29日1课—3课 9课时第二周3日—7日4课—5课9课时第三周 10日— 14日 6课—8课8课时第四周17日— 21日百花园二—10课 9课时第五周24日— 28日11课—百花园三 9课时第六周31日—4月4日13课—14课 6课时第七周7日— 11日 15课—百花园四 9课时第八周14日—18日17课—19课9课时第九周 21日—25日复习 9课时第十周28日—5月2日期中考试五一假 4课时第十一周5日— 9日 20课—21课9课时第十二周 12日— 16日 22课—24课 8课时第十三周19日—23日百花园六—25课 9课时第十四周 26日—30日 26课—28课 9课时第十五周 2日—6日百花园七—29课 8课时第十六周9日—13日 30课—32课 7课时第十七周16日— 20日百花园八 9课时第十八周23日— 27日期末复习 9课时第十九周30日—7月4日期末习考试6课时1、种子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

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2、读课文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

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

”“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

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教学后记: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

(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

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

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

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