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入黔镇守威清卫朱氏家族考
朱光荣
一、吾族朱氏始祖入黔的历史背景
洪武十四年,即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有德为统帅,率兵30万分两路征讨云南。
傅友德亲率一支军队,取道贵州进入云南。
在平定了云贵高原的叛乱后,为了避免这里再次成为中央的权力真空地带而重蹈历史覆辙,明太祖朱元璋决定把强大的军队留下,屯兵屯田驻守,威慑四方。
来自江南、中原的精锐部队沿着横贯云贵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布防,建立卫所,洪武二十三年四月,设置威清卫指挥使司,任焦琴为指挥,开设卫所,史称“调北征南”和“调北镇南”。
二、万历《贵州通志》卷五威清卫记载了朱氏线索
威清卫指挥佥事提到了朱禧,合肥县人氏,洪武三年功升副千户调本卫所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四世孙(朱)暹升正千户,弘治十八年五世孙(朱)昭升指挥佥事沿(朱)嘉臣袭。
他们是不是我们要找的吾族入黔始祖呢?我们继续寻找线索。
三、《武职选薄》中有关朱姓的记载
《武职选簿》明代兵部武选清吏司修造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后又于万历、天启、崇祯年间补入,明朝对于卫所武官的管理,最基本的原则是施行世袭制度。
《武职选簿》是记录明代武官家族世袭过程中,资格审查的官方文书。
武官家族各辈姓名、籍贯、年纪、武官除授年月、职务、从军归附来历、征讨地方、杀获次数,受赏名目,升授职役、调守卫所、犯罪记录均记载于文书之中。
因此给我们查询家族信息带来了福音。
我查阅了威清卫《武职选薄》中关于所有朱姓的记载,整个威清卫有三个姓朱的,他们分别是指挥使朱伋、左所官员朱朝相和后所官员朱玉。
显然,我们从上表可以发现,寻祖线索只能放到朱伋一支进行考查。
四、《武职选薄》与《朱氏家谱》记载的内容对比
在《武职选薄》威清卫中记载了当时朱伋家族入黔的原因、时间和家族世袭情况。
《朱氏家谱》暗流本是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873年)岁次编修,后被火烧仅余残本,在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35年),由袁伯轩根据残本及族中老人对家谱内容的记忆以及对祖先的了解修撰的版本,也正因为如此,族谱对先世的记录有多处与史籍存在矛盾和错误。
下表是《武职选薄》和《朱氏家谱》暗流本记载的内容对比。
《武职选薄》中,朱禧是第一辈,以下辈序只按照承袭的次数,并不考虑实际辈份,这是大家阅读时要注意的。
两份资料中可以发现,除朱陆外,名字完全对得上,在崇祯年间朱永年立的碑记中记载永年是朱经的曾孙也完全对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994年至1995年,家父朱有良、族伯朱有文、朱有光等热心族人积极倡导和宣传编修家谱,他们不辞辛劳到各地收集资料、查实散居各地的族人,极其艰难地启动了族谱编修工程,在暗流本的基础上结合家族老人记忆认为入黔始祖为三个亲兄弟,因此编修的《朱氏家谱》94版本把朱陆、朱经和朱辉认为是亲兄弟变成了一世祖,这是很牵强的,是明显的错误。
从上表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吾族朱氏始祖是朱禧,入黔时间是洪武二十五年,而不是洪武八年,同时
众多资料表明,洪武二十三年四月才设置威清卫所,所以《朱氏家谱》暗流本的记载是有明显错误的。
2、家谱中,朱经和朱辉关系颠倒了,而且隔了好几辈。
3、家谱中众多军旅生涯均无记载。
4、吾族朱氏家族是元朝末年归附明军的旧元军户,和家族中假托吾族入黔始
祖和明太祖朱元璋是族兄是没有依据的,并且也不合情理。
5、从表中可以发现,朱贵、朱庸和朱辉是亲兄弟,这也和家族老人传承记忆
吻合。
因此,我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朱禧是我族入黔始祖。
从代代有军旅的经历中可以发现,威清卫所朱氏家族在明朝时期是一个尚武的家族。
明朝灭亡,朱氏世职就此中止。
明亡后,在公元1668年,清朝云贵总督范承勋上奏,将清镇从威清卫和镇西卫中分离出来,取威清卫的清字和镇西卫的镇字而组成“清镇”。
时设清镇县,隶属安顺府。
至止,威清卫就变成了历史。
五、《武职选薄》内容解析(以朱氏为例)
《选簿》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1、选簿卷首有隆庆四年《兵部为清查功次选簿以裨军政事》一疏:该文详细说明了选簿修造的原因、经过以及体例。
2、目录:该目录为隆庆四年修造之时,依照卫所现任武官的职务由高到低,编
号排列,目录之下记载现任武官姓名、始祖
姓名、本身代几,籍贯,并对官员照级编号。
如下图:
指挥佥事捌员
一号焦大成,始祖焦琼,代十一,凤阳县人
二号朱伋,始祖朱禧,代七,合肥县人”
焦琼儿子焦琴为威清卫第一任指挥。
3、正文:如下图所示,选簿格式为:右上角用大字书写现任武官姓名,下面用较小字写官职,下方用小字写外黄或内黄。
往左依次书写各辈武官选条,上面用较大字体书写武官辈分、姓名,下面用小字书写选条内容,包括武官袭职时间、年龄、与上一辈关系等。
如大字书写的现任武官姓名后还有武官,哪就是后来又补充上去的。
在明代武职系统中,据职级高低分为“世官”和“流官”两大类。
《明史》
云:凡武官“凡武官,有世官、有流官”,“世官九等”,即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所镇抚、百户、试百户等;“流官八等“,即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史、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正留守、副留守。
简言之,“世官”是所谓“卫所武职”,“流官”即都督、都指挥司以上高级别的武职。
相对于“世官”而言,“流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世袭的。
但情况也有例外,如吾族先祖朱乾清,系威清卫指挥佥事朱永年嫡长男,朱永年曾于天启二年三月内防守贵阳,亲斩苗级二十三颗。
按照规定,斩苗级三颗升一级,升至三级止,永年可越指挥同知、指挥使,依序升至都指挥佥事。
但是永年之功虽“核实在部”,他本人却并未因功而升授职级。
直到二十年后的崇祯十四年,因年老其子告替的时候,才让朱乾清祖职指挥佥事的基础上,“加伊父亲斩苗功三级,替升都指挥佥事一辈”,且特别指出,“以后子孙止袭指挥使“。
也就是说,子孙仍得袭回指挥使。
六、明卫所机构及人员设置
七、明亡后,威清卫朱氏子孙主要分布区域
吾族入黔始祖朱禧自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钦调入黔镇守威清卫前所以来,不经意间已经历620余年,我们族系可谓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主要分布于清镇市五里区的杨家庄、田家冲、阿郎哨、太平哨、小河口,清镇市卫城区暗流河;零星分布于贵阳市、安顺等地;在全国各处也能找到一些零散的族人足迹,如浙江、安徽合肥、北京等地。
我族字辈:思文元忠德
发达大有光
金玉家之贵
佑启后必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