覌《大明宫》有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今的电视纪录片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而《大明宫》更是其中的点金之作。
正如片名所直观反映,该片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载体,通过其从建造、辉煌到毁灭的过程,讲述了大唐帝国三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
《大明宫》的导演也就是曾执导过《圆明园》的中国纪录片领军导演金铁木,与《圆明园》不同,《大明宫》的形式比较特别,其中有情节的还原与展示,(甚至配有人物对白台词)。
通过大明宫的角度见证了唐朝两百多年的兴衰史,可见在情节的取舍上,还是很用心的。
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像玄武门之变、甘露之变、日本遣唐使、李白施才、武后亲政、安史之乱……都很好的作了串联,配以华丽的音乐和画面,独特的视角,将历史重新展示在今人的面前。
据说百家讲坛老师纪连海看过之后不禁感叹:“我看了《大明宫》,又被震撼了。
如果让我讲《大明宫》这点事,40分钟一堂课,我至少要讲100堂,纪录片用六集就表现出来了,证明金铁木比我强!”《大明宫》全片分为六集,每集30分钟。
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大唐王朝从无到有、从兴到衰的历史进程展示在观影者面前。
虽然限于影片时长,不能做到事无巨细,但唐朝重大的历史事件确都有讲解。
但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了的唐朝真正的历史,比那些戏说的电影、剧集更加的令人动容。
一:声音的魅力如果说整部片子的特效得到了不俗的评价,那么在我看来影片的配乐和旁白绝对能与特技效果相提并论。
导演在配乐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剧中的配乐很多,主要是程池《大乘天》专辑中的《往事如风》《如梦》《莲花的呼唤》《西天取经》。
片中的音乐大都走的是古风路线,契合了本片的基调,而且片中的配乐大多采用了我国的传统乐器来演奏,既使观众能透过音乐更好地融入到古代的历史背景中,而且也能通过本片更好的宣扬我国传统乐器的魅力。
在介绍杨玉环在含凉殿沐浴这一段时,就是从一段幽静的箫声开始,先介绍了外面含凉殿的特殊环境,然后镜头转到殿内,画面色调以下就从宫殿大气的黄色转变成以墨绿色为主色调的浴池,随之镜头一步步向杨玉环推进,箫声也逐渐增大,配上沐浴的画面一下就将观众带入了清凉的浴池,然后箫声中又加入了一丝琴音,使音乐声中减少了一份萧瑟,多了一份灵动、婉转,与古香古色的环境相呼应,一个妩媚柔美的古代嫔妃形象立马深入人心。
影片中,还有一段琴音配乐尤其让我影响深刻。
在讲述大唐灿烂的文化遗产时,配上了一段十分轻柔的琴音,音乐的旋律十分简单,变化很少,并不是一个音符完马上接另一个音符,这使我想到了绘画艺术上的留白,给人留予空间,使观众能在这种毫无压力的音乐下,更好的观赏那一幅幅美丽的仕女图,品味每一个唐三彩背后隐藏的故事。
这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实在是惬意,使人仿佛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慢慢走入了一个古代艺术世界。
在整部影片中,旁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仿佛一位贯穿始终的讲解员,带领我们漫步在大明宫的每一座宫殿,探访没一个角落,找寻尘封的故事。
整部纪录片线索非常清楚,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黄巢几人为主要人物,立朝二百多年,立殿也是二百多年,两个多世纪的风云录上,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正像影片中所说,大明宫即这个传奇的“奇迹”。
而这故事由一个中音男声娓娓道来,向你讲述大唐起落,展现历代人物在这座巨大的舞台上表演自己的悲欢离合,仿佛这声音的主人便是这历史的见证者,与大明宫一起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兴衰荣辱。
影片中还有涉及不少剧中人物对话的故事情节,这些对话不仅推动了剧中人的故事发展,而且好似开启故事的一把把钥匙,更使人直观的感受到了历史的发展历程,更使人获得了一种电视剧般引人入胜的观感。
影片的片尾曲《梦回大唐》曲调十分优美,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歌词也写的富有感觉,使人身临其境。
“前世风雨,后世尘烟,亭台宫阙,都成残垣繁华落尽,王侯长眠,谁的功过,万世流传时间蔓延,万代千年,人生太短暂,怎守江山我站在人间,看风云变幻,任由残砖碎瓦,铭刻变迁”动听悦耳的音乐是每一部影片都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运用得当,更是使影片锦上添花的法宝。
《大明宫》中的配乐节奏都较舒缓,这也配合了影片娓娓道来的基调。
其次抒情性较强,烘托出历史悠长隽永的气氛。
二:故事化叙事在这个电影充斥的时代,观众追求的不再仅仅是戏剧化的观赏性,对事实本身的真实和真相追求也日益提高,这也是纪录片崛起的一大客观原因。
在《大明宫》中导演为了更好的还原历史真实,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手法——那就是故事性叙事。
从而更好的还原历史,对大明宫的阐述也更加直白。
纪录片共分六集,每一集可以说都是围绕着特定的主人公徐徐上演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例如在第一集《幻影迷城》中就讲述了以秦王李世民为主角发生的故事,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对话:“大哥,不能再犹豫了。
”“我想秦王不会今天下手,等进宫见过父亲再做决定。
”“大哥,情形不对。
”从而通过这段对话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有助于帮助观众身临其境,真切的感受到当时风云突变的氛围。
接着影片讲述了李世民登基后与父亲的隔阂,接受官员马周的建议,从而交代出大明宫最初建立的由来,那就是秦王李世民为了给天下留一个“孝子”的名声从而为父亲建立的一座避暑行宫,然而,大明宫刚刚筹划,李渊却因病去世,再也见不到这座宫殿将来的辉煌。
《大明宫》的每一集都可以单独拿出来欣赏,然而与之后的故事又是环环相扣的,《大明宫》采用的顺序叙事结构,基本为单线叙事,少了些旁枝蔓节,使关于大明宫上演的那些悲欢离合表现的更为集中。
继第一集交代了大明宫最初的由来之后,第二集《丹凤朝阳》着重叙述了大唐权利转移大明宫后,大明宫的发展与辉煌。
又如在第三集《日月当空》中,先是说武则天死后李显即位,导演特意提到了李显爱看马球,从而加入了对一场胡人与大唐的马球比赛的叙述,乍一眼看好像与大明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中我们发现了导演的用意。
大唐先是不敌胡人,然而在换人上场后大唐立马大获全胜,而这个力挽狂澜的人就是当时是临淄王而后为唐玄宗的李隆基。
而李隆基就是那个在大明宫中,让大唐达到盛世荣光的主角。
剧情可谓丝丝入扣,毫无赘余,每个人都围绕着大明宫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人物的命运就是历史的命运,他们让大唐一步一步的走向巅峰而后衰落,而大明宫也在这命运中起起伏伏。
通过故事化叙事这种通俗易懂,可以说也是投机取巧的方式确实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让观众更好的了解了那曾经的悲欢离合,更好的读懂了历史。
以人的故事来写历史,再通过历史来给予人以启迪。
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当李渊目睹儿子们为了争权夺位而处心积虑,相互残杀而抑郁而终,当李世民为了挽回父子间的亲情而试图建造大明宫但李渊却永远等不到那天时,我们又怎会不回想起与父母的种种从而更加珍惜亲情?当武则天死后要求仅以皇后的名义下葬,并且留下一座无字碑来任后人评判,我们怎能不感慨历史无常,现世的显赫不一定留名青史,而功过自在人心?武则天的灿烂瑰丽的梦何尝又不是我们的梦呢?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演员的选择方面也独具慧眼。
饰演李世民的是内地著名影视演员,曾饰演过大宅门等多部电视剧的刘长纯。
在短短的一集中,他将李世民的雄心壮志,王者气度表现的惟妙惟肖,特别是当看到父亲李渊沉迷琵琶来抒发抑郁时,他眼神中透露出的深深的无奈与自责实在令人动容。
在这部纪录片中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优秀演员,如片中饰演武则天的李翠翠,更是凭借在这部纪录片中不俗的表演赢得了台湾金马奖,其实力可见一斑。
三:其他为了还原真实,导演还采用了另一种形式,那就是数字三维动画。
如今的大明宫遗址已是废墟,早已看不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举世无双。
导演却通过一幅幅几乎难辨真假,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出来的宫殿图让我们如此真实的贴近了那气势磅礴,那“涉碛砾而登崔嵬,择一干于千木”,那耗用数人万工匠所建造出来的,那面积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四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的“奇迹”。
正是这样,我才能感受到太液池的波光粼粼,麟德殿三重殿造型的精致优美。
我才能好像曾经上朝的官员走过那“仰观玉座,若在霄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宏伟宫殿的含元殿。
在这部纪录片中,还结合了很多文物,图画来展现历史。
如为了凸显武则天执掌后女性开放的时代,影片配以唐代女官陶俑来进行说明。
片中的人物服饰也做到尽量还原历史,精致华美,导演可谓追求的精益求精。
另外在这部纪录片中,在画面效果上,综合运动长镜头的视角、视点、景别、景深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突破纯客观纪录的局限,充分运用构图、光线、色彩等造型元素增强镜头的美感。
画面在时空里的转换自然,不矫揉造作,偶尔画面的不规范反倒强化了内容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集结了众多优秀的演员,再加上声画结合,数字技术等其他因素来相得益彰,难怪《大明宫》会如此深入人心。
大明宫的名字来源于那么一句话,“如日之升,则曰大明。
”透过大明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辉煌的唐帝国。
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是对这个时代最为完美的诠释。
对于大明宫的命运,虽然早已知晓,但在看到最后大明宫被毁灭的时候,还是隐隐的可惜了一把,影片的色彩,从之前的绚烂到被焚后的灰冷黯淡,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悲怆感,联想到前面灿烂的文明,更使人领略到不论是圆明园,还是大明宫,即使再灿烂的文化也终将有衰落的一天。
正如片尾曲的歌词所写的那样:“前世风雨,后世尘烟,亭台宫阙,都成残垣繁华落尽,王侯长眠,谁的功过,万世流传时间蔓延,万代千年,人生太短暂,怎守江山我站在人间,看风云变幻,任由残砖碎瓦,铭刻变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明宫最终也成为了这在历史烟雨中幻灭的一座。
历史就恰似这一江春水,永难复回,却又好似一遍一遍重新上演,愿我们能在这一江春水中细细品味,读到自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