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
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
定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包含两部分内容,第
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第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
容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奠
定了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给出了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

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对相互联系的水体这部分内容已具备一定的常识,但认识不够全面,不能从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
解,需要教师确定方向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

对于水循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
体验和知识基础,只是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且这部分内容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offcn中公教育JjLciffcn.cDm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
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
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中水循环的地理意
义是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地图法、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准备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诗歌名言导入,通过让学生复习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然后补充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制造学生思维的困顿状态,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诗歌名言,一方面跟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地理
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诗歌名言导入,形式新颖,起到凝神、启兴、点题的作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在地理教学中,提问是一种
常见的教学手段。

对这部分内容,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过程中,我会提出
相应问题,以便学生获得知识。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教材P54第一段话,并思考:“什么是水圈?水的存在形态有哪些?水的存在空间有哪些?”学生通过阅读会找到水圈的定义、形态及存在空间。

其次,探讨陆地水。

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P54第二段和图3.1回答:“陆地水有哪些
水组成?淡水的主体是什么?”结合问题学生能够较快找到陆地水的组成和主体。

最后,小组讨论。

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P54图3.2,小组讨论并回答“读图思考”中的
问题;学生讨论后个别回答,最后教师引导总结: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河流补给来自大
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水体;丰水期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
枯水期,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
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是学习水循环过程的基础。

因此对于这部分,我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的第一段,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快找到水循环的概念,知道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培养了
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跨越了不同的圈层,涉及到的和环节众多,内容抽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未更好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会采取动画结合教师讲解来完成。

我将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 ”,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让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但对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更清晰的掌握,对此,我会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向
学生讲解这部分的内容:
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
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
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

其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水循环最基本
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以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水循环的过程。

【设计意图】水循环的过程是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通过先播放视频的方式,
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大大的改善课堂效果。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地理思维。

(2)既然水循环涉及到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所以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到水循
环的过程。

对此结合教材P55-56活动,利用多媒体呈现资料和地图,以黄河断流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修建
水库、过度引用黄河水,以及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路面硬化等,都会影响到水循环的一
些环节。

其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是南水北调、修建水库等。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呈现,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水循环的意义
是本课的难点知识,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又是考试考查重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
主要采取材料分析与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文字资料:一是云南石林地区,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
岩溶地貌;二是河水、冰川和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三是长江入海口堆积的泥沙形成宽广的三角
洲平原;并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请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

让学生明白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水量平衡;②更新陆地淡水:③塑造地表形态;④物
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⑤影响气候和生态。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
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程的最后,我将提问学生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然后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

这样
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自繆椀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河流补给
二水循环
1・概念、类型
2 •过程、环节:
3.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