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论语精选》

三年级《论语精选》

《四书》1《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帮助别人不断进步,最终达到道德上的完美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自己的目标之后才能确定志向,才能平心静气,才能安然面对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才能最终有所收获。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时候,要在天下推广至高的道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想提高自身的修养,先要端正内心、意念真诚,而这要从掌握知识开始,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四书》2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修养为根本。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在盘器上刻着警句说:“只要能够令自己进步一天,就能够天天进步,每天更进步。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此所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继承先王的德行和业绩,百姓享受先王带来的快乐和利益,所以他们永远都不会被人们忘记。

)★君子必慎其独也。

(有修养的人在独处时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财富可以修饰屋子,德行能够修饰自身,心胸开阔的人身体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保持意念的真诚。

)《四书》3 《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如果国君一家仁爱,整个国家就会盛行仁爱;国君一家谦让,整个国家也会谦让;国君一人贪暴,整个国家就会出乱子。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君子自己有了才能去要求别人为善,自己没有恶习才能去批评别人。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次要的。

……所以聚敛财物民心就会离散,散施财物民心就会归聚。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义的人利用财富来促进自我修养,不仁义的人靠昧着良心老发财。

)《四书》4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赋予人性,遵循本性行事叫做道,修养道行就是教化。

道是一刻也不能抛弃的能够抛弃的就不是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是叫中,表现出来的都合乎礼节叫和。

……达到了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就开始生长发育。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的言行都符合中庸的标准,小人都违背中庸。

中庸也就是上一条所说的中和,即感悟言行都要符合礼节,也就是下一条所说的无过无不及。

)《四书》5 《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我知道原因了。

聪明的人过了头,愚蠢的人却达不到。

中庸之道不能发扬光大,我也知道原因了。

有德行的人过了头,没德行的人却达不到。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之道并没有远离人们。

如果人所实行的道远离了人们,那就不是中庸之道了。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忠恕是最接近中庸之道的,就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书》6 《中庸》★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端正自身的品行而不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怨恨。

上不埋怨天,下不责怪别人。

所以君子安然地顺从天命,小人总是心存侥幸而冒险违规。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追求君子之道,就像出远门一样,一定要从近处开始走;又像登山一样,一定要从低处开始爬。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有人生来就明白道理,有人要经过学习之后才明白道理,有人在碰到困难之后才明白道理,但是他们所明白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四书》7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做任何事情,预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做好事情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实行。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君子顺应自己天生的德性,最广大和最精微的事物都仔细探究,这样就能达到极高深的境界而通达中庸之道。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君子为人平淡而不自满自得,外表简洁而内含光彩,温和而有条理,能够由近而知远,由微小的事物知道显著的事物,这样就可以进入至高的道德境界。

)《四书》8《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的知识时常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表面和善,这种人很少是有仁德的。

”成语“巧言令色”出于此。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孔子的学生)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与朋友交往不守信用吗?老师教过的知识没有复习吗?”)《四书》9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而能从中领悟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学习,三十岁的时候能够自立,四十岁的时候不再被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明白自己的本份,六十岁的时候听到不中听的话不会气愤了。

七十岁的时候能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却从不逾越规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懂得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懂得学习就会很危险。

”)《四书》10 《论语为政》★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评价《韶》乐时说:“形式优美,内容也很好。

”评价《武》说:“形式优美,内容却不够好。

”成语“尽善尽美”源出于此。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听到真理,晚上死掉也可以。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

”(孔子说:“读书的人如果有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破衣服、吃劣质食物为耻辱。

这样的人的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的。

”)《四书》11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正义,而小人只懂得利益。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如果外出,也有一定的目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谨慎但行动敏捷。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是‘文’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谥号是‘文’。

”成语“不耻下问”源出于此。

)《四书》12 《论语》★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不能粉刷。

”名句“朽木不可雕也”源出于此。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陋,文采胜过了质朴就显得花哨。

只有两者搭配适宜,才是君子。

”成语“文质彬彬”源出于此。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多么贤能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颜回多贤能啊!”)《四书》13 《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有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安静。

有智慧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有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我哪一点做到了呢?”成语“诲人不倦”源出于此。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就像浮云一样飘渺。

”)《四书》14 《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有四样事情是不说的:怪异、勇力、悖乱、鬼神。

因为前三者不合正理大道;后者不易寻究,无从证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学习,他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

”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源于此。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途遥远。

体内把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大吗?他们奋斗到死才停止,难道不遥远吗?)《四书》15 《论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这个职位,就不考虑这方面的政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年轻人是很厉害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不如现在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一事无成,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成语“后生可畏”源出于此。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的统帅可以被抓去,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能被改变。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孔子说:“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四书》16 《论语》★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 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 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 张过了头,子夏还不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