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教案

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教案

4、小组内交流、排练并准备展示
发挥师友组的作用,放大交流率。

展示
展示评分标准:(每项5分,共35分)
1、全员参与(3、4号戏份不能太少)
2、准备充分,配合顺畅
3、声音洪亮,语言简练、流畅
4、破冰语、过渡语、结束语适当
5、知识嵌入合理、且充足
6、脱稿(形成定稿、人手一份)
7、形式新颖(题材多样)
展示者注意声音洪亮,站姿站位等。(15分钟)
提升学生展示交流的能力

点拨
通过ppt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并拓展
倾听、质疑、补充。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当堂反馈
取两个大小相近的马铃薯,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在甲的洞内装入浓盐水;在乙的洞内装入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马铃薯洞内的水位变化,结果将会是:
(1)甲马铃薯的洞内水位变化是,原因是
本节课的错别字,反思等
板书设计。
2、掌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节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六道河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教学案
河少版第二章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备课人:陈红学
编制日期:9.03
使用日期:9.07—9.09
审核签字:
教学目标
1、说出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2、掌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节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重、难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课标要求
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解读
目标
解读目标
倾听
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
评价
解读评价:
植物细胞
倾听,记操作
明确操作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
提纲
预习检测
1.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什么?其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什么?(重点)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重点)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4.什么是烧苗?
5.植物不同时期的需水量?
6.为什么节水灌溉?
时间:
1、根据预习提纲4分钟时间通读课本P20—P25,并使用双色笔圈划出其中的重点。
2、前三个圈划完的小组可以得到3个评价。
要求:
圈划完的组内互相帮助并统一重点,3、4号先说,1、2号补充以及解答3、4号的疑问。(3分钟)
按照要求完成自学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结构,自下而上是、、
和。
2、根的生长特性有:、、。
3、将根尖的各部分与其相对应的特点连接起来:
1.根冠A、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2.分生区B、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3.伸长区C、细胞较大,排列较整齐,表皮分化形成根毛
4.成熟区D、细胞较长,排列较整齐,它能使根迅速伸长
本课导入
炎炎夏日,农田里的秧苗由于缺水而枯萎,但浇水后不长时间就变得郁郁葱葱。菜市场上萎蔫的蔬菜被喷水后,茎叶就会变的光亮鲜嫩。植物为什么能够吸水呢?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呢?
倾听:
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倾听中初步了解本节课内容,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出知
识树
解读单元知识树
看并倾听解读:
对章节知识点有明确的了解,形成知识网。
(2)乙马铃薯的洞内水位变化是,原因是
(3)若用手捏两个马铃薯,会感到甲马铃薯变,乙马铃薯变。
认真做题--互判、改错
(3分钟)
小组内可合作
以课本为主体,强调基础,以中考题的主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呈现知识树
解读知识树
看板倾听并回顾本课知识要点:
巩固强化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知识可以分成几块或是整体,编成顺口溜、打油诗、三句半等形式。
1、选取预习提纲中3个左右的问题进行编写
2、作品时间控制在2—3分钟之间,尽量做到不要超时。
注:单号组可用小品,双号组用除小品外其他形式
要求:(13分钟)
1、组长确定展示的形式并且分配好组员的任务
2、编写的时候要将知识点融入其中
3、学生先自己编写
评价方式
植物细胞
教具
PPT、学案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
课前两分钟背回顾旧知的内容。上课即上板展写。(各组三四号准备上板)
(准备好课本、双色笔、学案)
安全教育:
楼梯单对右侧行走,不跑不跳,不爬窗台。
睡觉时,头要冲栏杆一边,以防坠床受伤。
集体活动时站队前往,不推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