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研究

色彩研究

山海经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17届毕业设计报告册《山海经》插画绘本——色彩设计姓名:学号:专业:视觉传达指导老师:***诚信声明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报告书,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报告书中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对毕业设计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作者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诚信说明 (Ⅰ)摘要 (Ⅱ)一、课题概述 (1)(一)引言 (1)(二)课题来源 (2)(三)设计计划 (3)二、课题分析与定位 (4)(一)市场调研 (4)1、国内现状 (4)2、国外现状 (5)(二)研究意义 (6)三、课题的展开设计 (7)(一)素材收集 (7)1、色彩素材收集 (7)(二)创意过程 (13)1、确定色彩风格 (13)2、色彩运用 (14)四、设计制作过程 (15)(一)色彩方案 (15)1.方案一 (15)2.方案二 (16)(二)绘本效果展示 (38)五、设计感想 (41)六、成果展示 (42)1.书籍 (42)2.海报 (43)3.书签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在绘本书的图画画面中,色彩语言和其他图画语言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让画面本身朝着更加多维的、更加立体的方向去扩充,为画面创造一个更加全新的空间。

在所有的要素中,色彩常常是最属于艺术家个人所感知的东西.它是最能从个人的角度来表现一种反应、印象、情绪、哲理的要素,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在此绘本的色彩设计研究课题中,用合理的色彩搭配,来增添《山海经》绘本的艺术魅力,使绘本作品可看可读性与传统文化并存。

借此宣传民族传统文化,激起观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之心。

一、课题概述(一)引言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绘本大都是青春校园类,或是幼儿故事类的题材,而关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方面的绘本创作少之又少。

所以这次绘本创作我们把目光放在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绘本创作上,在创作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中《山海经》是一部涵盖面很全的一部书,很具代表性。

《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这些神话传说,是今天我们研究原始宗教、原始文化的难得材料。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如何通过绘画形式呈现这些内容,再现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对此感兴趣。

同时如何通过研究做出符合中国人色彩审美需求的色彩搭配,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绘本,这是此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课题来源在当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多传统的文化已逐渐消失。

人们也渐渐地忘记了对传统文化重视和发扬,反而去追寻国外传进来的各类文化,使得有些人已经被洋化,忘记了民族之根。

此次选题根据《山海经》里的动物和神为主,研究绘本色彩设计。

希望在有意味的色彩设计下,来展现一个又一个只存在书本中的动物和神。

也希望通过画面的用色,给予人们深刻印象,用色彩认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让大家更好地去传承传统文化。

绘本创作是一个繁复的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色彩设计便是将前期设计的造型,进行着色,它将直观地表现出绘本的绘画风格、画面场景、人物特征等重要内容。

色彩设计的研究是绘本后期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创作者思想的一个具体表现。

当色彩设计的内容完成之后,整个绘本制作就到了尾声了,所以关于色彩设计的研究是此绘本创作的重要环节。

(三)设计计划2016年10月15日完成怀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书2016年10月15日——2016年11月15日完成毕业设计的构思和草图调整修改2016年11月15日——2016年01月20日完成进行中期检查,并根据检查意见进行修改创作2017年01月20日——2017年04月30日完成毕业设计创作并制作毕业设计成品2017年06月12日——2017年06月25日参加毕业答辩二、课题的分析与定位(一)市场调研1、国外现状欧美漫画是以奇想、科幻为主要基调,内容以成人走向居多,市场上大量发行的漫画书籍,大多是超级英雄故事,如《超人》(图2-1)、《蝙蝠侠》(图2-2),所以重金属漫画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漫画色彩一般偏向沉重,写实的色彩风格,色彩非常丰富,色彩跨度也比较大,明度和纯度都很高,对比很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通过色彩和光影来拉出漫画的空间感。

例如《绿巨人浩克》(图2-3),通过倾向视觉上的冲击,多运用对比,反差强烈的颜色,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日本,漫画产业的领先度已毋庸置疑。

日本对色彩理论体系的研究有着很高的成就,在日本漫画绘本中色彩的运用是极为讲究的,与其说色彩是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的外衣,倒不如说色彩就是动漫作品的生命!日漫创作其色彩大多以平铺为主,采用相近色配色,倾向柔和以及宁静的效果,多运用明亮的颜色,同时运用明度变化和冷暖色的对比来表现画面,例如《千年女优》(图2-4)、《穿越时空的少女》(图2-5)等著名作品的色彩均具有鲜明的色彩特征。

2、国内现状我国现今漫画产业市场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发展势头,而色彩作为漫画中的重要元素,而其色彩设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创作者能够吸收和借鉴各种创作元素,把中国传统的色彩元素融入到漫画里加以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不一样的漫画。

中国传统漫画绘本中对于色彩有着不同外界的表现形式,讲究清新淡雅,层层晕染。

中国传统漫画中的色彩,颜色种类较少,大多都是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都是可以在自然界中寻找到。

但是绘画中颜色的明度和纯度的都不是很高,属于中性用色。

通过色彩表现不同画面的层次和虚实关系,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有意境韵味。

例如《三毛流浪记》(图2-6、图2-7)的色彩就比较简单,但整体画面却很有韵味意境。

(二)研究意义英国著名心里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知觉对我们人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色彩设计是绘本创作的重要构成因素,色彩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对画面的视觉感受,有直接刺激视觉的作用。

色彩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和心理现象。

色彩设计对绘本艺术风格产生直接影响,优秀的色彩设计提升了绘本的艺术价值,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审美体验。

三、课题的展开设计(一)素材收集本人在《山海经》插画绘本设计创作过程中,主要负责色彩设计,为了设计出更能表现画面的色彩,需要大量积累,比如收集大量相关的素材来参考借鉴。

本人为此收集了许多素材来供自己参考与学习借鉴。

1.色彩收集中国传统色彩观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五色观”,它形成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推动下,逐步完善成一套以自然观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理念——“五色体系”。

通过五种单色即“青,赤,黄,白,黑”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意志。

青:有二义,1、萌动、发生、生长。

《尚书·大传》“东方者动方也,物之动也。

何以谓之春?春,初也,物之出,故谓东方春也”。

春天万物萌生,春色为青,以此延伸,称青春、青年;《诗经》中有“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之句,以后的诗作中亦有“青青园中葵”“青青河边草”“杨柳青青江水平”等。

汉武帝建兴光楼,上施青漆谓“青楼”;庾肩吾诗“美人犹在青楼梦”可见青楼为美人所居,到后来延伸为娼女所居,杜牧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

另外青牛、青羊、青鸟、青鸾、青石、青山、青霭皆涉道教,异闻很多。

2、色彩上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寓意后人超越前人,同时青可以泛指蓝绿二色,蓝天即青天,绿草也叫青草,唐宋时有青绿山水,中国画颜料也有头、二、三、四青和头、二、三、四绿;空青石是极好的颜料矿石,更是治疗眼疾的妙药。

红:或称赤、朱、丹,传统文化中,儒家推崇红色。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孔子谈到色彩较为冷静,按理说不论红紫都只是色彩罢了,可是夫子却恶紫好朱,这种将色彩“嵌入道德桎楛中的说法,开启了礼化色彩观的先河”(姜澄清《中国人的色彩观》)。

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的孔子,以色正礼,以礼正色,他的继承人孟子则以义正色,以色正义,在其磅礴雄浑的论辩中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

认为做人要正直,要讲正气,要有正义,在不可兼得的“生”与“义”间,要舍生取义。

文天祥曾作《正气歌》,也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也许正是这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才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人民的自由而前仆后继,取义成仁。

此外,红色也是我国民间最受欢迎的颜色,有艳丽、喜庆之意。

喜事可称为“红事”,春联、灯笼均为红色,女子年轻可称“红颜”,妇女艳妆为“红妆”,引申义,凡繁华之地皆可称“红尘”。

黄:黄中有“田”,田即土,所以在传统文化中“黄”是大地的颜色,所谓“天玄地黄”。

华夏文明的始祖称黄帝,我们更是黄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

大约从周至汉,黄色一直是显贵服色,民间不用,到汉末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张角农民军以黄巾裹头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史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服黄有禁自此始”。

可见从隋唐开始,黄色就已成为封建帝王的专用色。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殿前督检点赵匡胤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译发动兵变,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元代天子文告以黄纸书写,称“黄榜”,后来误传为“皇榜”。

清代尊黄更甚,皇帝服明黄色,“黄马褂需特赏者才能穿”。

(周锡宝《中国古代服饰史》)白:或称素,有虚静空无之义。

董仲舒《春秋繁露》“黑白分明,然后民之所去就”。

白有二义,1、纯洁,佛教推崇白色:《俱佘论》卷十六,认为“善”所引起的果报为“白”,或称“白白业”。

《大日经》卷五云:“白者,即是菩提之心”,白为“明心之净洁”。

汉明帝永乐八年(65年)帝梦金人放白光,问群臣,答“西方有圣人曰佛,能入水蹈火,飞行虚空”,遂遣使蔡愔至天竺求佛,愔以白马驼经返,故赦建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在小说《西游记》中也是白龙马驮经。

另外,从一身白色服饰的观音菩萨形象,到五台山、北海的大白塔,白色在佛教中的应用比比皆是。

2、衰老,死亡义,如皓首穷经,白发苍苍,白了少年头,白发三千丈等;古代战争则是血流成河、白骨如山;近代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民间人死办丧事亦称“白事”,孝服也是白色;传统服饰色彩搭配也有“男要威、一身黑,女要俏、一身孝”的口诀,所以白色也有了衰老、杀伐、死亡的含义。

黑:古称墨、乌、皂、玄,如有玄天、墨竹、墨兰、皂面、乌龟、乌鸦、乌贼,乌纱帽等。

《老子·第一章》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