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分类模拟4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女性患者,21岁。
无明确诱因出现新鲜血便。
查体:皮肤与黏膜可见成簇的细小的呈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扩张,肝脾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是A.过敏性紫癜B.白血病C.流行性出血热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答案:E[解答]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黏膜以及内脏的多发性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小静脉扩张和病变部位反复出血为特征,最突出的症状是受累血管破裂出血,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出血。
儿童期多见鼻出血,到青少年期鼻出血渐趋好转,而内脏出血机会增加,以胃肠道出血最多见。
其他可有咯血、血尿、眼底出血、月经过多、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2. 男性患者,37岁。
近1个月来经常排鲜血便,血量少,不与粪便混合,伴里急后重,不发热,无腹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直肠癌B.急性坏死性肠炎C.胃癌D.肠结核E.Crohn病答案:A[解答] 鲜血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排便后滴出,或喷射出鲜血,见于直肠与肛管疾病,如痔、肛裂、直肠肿瘤。
3. 女性患者,46岁。
近2个月来经常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眼球震颤,最可能的诊断是A.梅尼埃病B.脑栓塞C.脑膜炎D.青光眼E.急性肝炎答案:A[解答] 梅尼埃病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剧烈的旋转性眩晕,伴有耳鸣,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减退或耳聋。
患侧耳部胀满感、压迫感,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症状。
平衡障碍,可见发作期有短时间规律的水平眼震,开始快相向患侧,数小时后快相向健侧。
4. 男,24岁。
反复酱油色尿伴头昏、心悸2年。
查体:贫血貌,巩膜黄染,肝脾不大,胆囊区无压痛。
血清总胆红素64μmol/L,直接胆红素6μmol/L,尿胆红素(-),尿胆原(+)。
最可能的诊断是A.溶血性黄疸B.肝细胞性黄疸C.梗阻性黄疸D.Rotor综合征E.Gilbert综合征答案:A[解答] 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痒;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⑤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⑥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
5. 女性患者,22岁。
近5天来发热寒战,头痛,尿呈酱油色,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下列哪项检查支持溶血性贫血的诊断A.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正常B.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C.尿胆红素阳性D.尿胆原增加E.血清碱性磷酸酶增加答案:D[解答] 溶血性贫血: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寒战、头痛、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
6. 男性患者,38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伴瘙痒,无腹痛,无发热。
查体:神志清楚,巩膜黄染,皮肤无出血,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下列哪项检查支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A.粪便黄色加深B.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C.尿胆原增加D.血清碱性磷酸酶减低E.血清胆固醇降低答案:B[解答]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
7. 男性患者,48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黏膜黄染、逐渐加重,皮肤瘙痒,大便呈浅灰色。
查体:巩膜黄绿色,心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2cm,Ⅱ度硬,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中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A.重症肝炎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C.钩端螺旋体病D.溶血性贫血E.肝癌答案:B[解答]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特征:黄疸为黯黄色甚至黄绿色,皮肤瘙痒(因胆盐和其胆汁成分反流入体循环内,刺激皮肤周围神经末梢所致),粪色浅甚至白陶土色,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阙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
8. 女性,45岁。
近10天来恶心、乏力、厌食。
查体:体温36.7Ⅱ,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中直间接胆红素均增加,血清转氨酶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胆囊炎B.病毒性肝炎C.胆管癌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答案:B[解答] 病毒性肝炎患者黄疸为浅黄至深黄,皮肤有时瘙痒,并有肝功能减退的症状如疲乏、食欲减退、出血倾向;血清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增加,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9. 男性,27岁。
近一周来自觉发热,腰痛、尿呈浓茶色。
查体:巩膜黄染、睑结膜略苍白,心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尿胆红素阴性,最可能的诊断为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急性肝炎C.胆总管结石D.Gilbert综合征E.肝内胆汁淤积答案:A[解答]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作期间可见发热、寒战、头痛、腰背酸痛、呕吐及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严重的可有急性肾衰竭。
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尿血红蛋白(+)。
10. 特征性的颈内动脉系统TIA症状是A.眼动脉交叉瘫B.跌倒发作C.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D.双眼视力障碍发作E.平衡失调伴耳鸣答案:A[解答] 脑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分支主要包括: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部位包括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
故一侧颈内动脉TIA可出现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
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两条椎动脉及其在脑桥下缘合成的基底动脉,椎动脉分支包括脊髓前、后动脉、延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分支包括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范围包括大脑半球后2/5部分和全部脑干、小脑。
故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可包括跌倒发作(脑干缺血)、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颞叶内侧、海马)、双眼视力障碍发作(枕叶缺血)、平衡失调伴耳鸣(小脑、内耳缺血)。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应在多少小时内完全消失A.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18小时E.24小时答案:E[解答] 大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只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会遗留轻微的部分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但传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时限为24小时内恢复。
12. 不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是A.脑动脉瘤B.高血压C.糖尿病D.心脏病E.高脂血症答案:A[解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普遍的公认的有两个学说:微栓子学说和脑动脉痉挛学说。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易损斑块内微栓子易脱落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
心脏病患者可有心律失常,易产生附壁血栓,微栓子脱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可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瘤是脑出血的高危因素。
13. 以下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改变的是A.CT低密度灶B.CT高密度灶C.MRI T1低信号D.MRI T2高信号E.MRI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答案:E[解答] CT低信号及MRI T1低信号、T2高信号都是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它的出现代表了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伤。
CT高信号是脑出血的影像学改变。
MRI弥散加权成像反映了水分子的运动,并不代表组织的不可逆损害。
局限性水肿在弥散成像上也表现为高信号灶,随着水肿的消退,弥散成像可完全恢复正常。
14. 脑血栓形成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A.安静中发病B.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C.常有高血压病史D.有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E.脑脊液呈无色透明答案:A[解答] 安静状态下血流相对缓慢,血压相对不高,远端组织易出现灌注不足,特别是在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时更易出现。
老年人高血压病史及神经功能缺损常是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脑脊液改变不是脑血栓形成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15. 应用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指脑梗死后多少小时内溶栓A.2小时C.4小时D.6小时E.8小时答案:D[解答] 脑梗死后6小时内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不明显,6小时后脑组织苍白、肿胀、神经细胞呈明显缺血改变,24小时后大量神经细胞坏死。
此外,在脑血流再通时存在再灌注时间窗,此时间窗为脑缺血后6小时内,超过此时间血流再通会导致脑损伤加重。
16. 下列有关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A.尿激酶6小时内可溶栓治疗B.降纤治疗C.抗凝治疗D.抗血小板治疗E.扩血管治疗答案:E[解答] 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缺血区血管呈麻痹及过度灌注状态,应用血管扩张剂可导致脑内盗血,加重缺血组织缺血及脑水肿。
17. 在脑血管疾病中,起病速度最快的是A.脑血栓形成B.脑栓塞C.脑出血D.蛛网膜下腔出血E.腔隙性脑梗死[解答] 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起病速度最慢,脑出血常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分钟可达高峰,而脑栓塞则在数秒内达高峰。
18. 脑栓塞中最常见的受累血管是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基底动脉E.椎动脉答案:B[解答] 从血管解剖上分析,心源性栓子最易进入颈内动脉,而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故4/5的脑栓塞发生在大脑中动脉。
19. 在脑栓塞病因中,最常见的是A.心源性栓子B.颈内动脉易损斑块脱落C.骨折后的脂肪栓子D.肺静脉血栓E.癌栓答案:A[解答] 心源性栓子占脑栓塞的60%~70%。
20.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A.脑动脉粥样硬化B.高血压C.血液病D.脑淀粉样血管病E.脑动脉炎答案:B[解答] 备选答案均是脑出血的病因,其中以高血压最常见。
21.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A.脑叶B.脑干C.基底节区D.小脑E.脑室答案:C[解答] 备选答案均是脑出血的病位,其中基底节占70%,脑叶、脑干、小脑各占10%,脑室出血极少。
22.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在什么范围内应使用降压治疗A.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B.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C.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D.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E.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答案:C[解答] 脑出血后血压升高是对颅内压增高情况下为保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量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反应,通常可不用降压药。
收缩压180~230mmHg,或舒张压105~140mmHg,宜口服降压药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收缩压180mmHg以内,或舒张压105mmHg以内,可观察而不用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