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在我国的景观、园林应用中还不太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视野的不断拓展,起源并广泛应用于国外园林造景中的花境这些年来开始为我国景观、园林师所青睐,并集中在北京及长三角地区尝试应用其“虽由人作,宛白天开”、讲究自然天成,野趣曼妙的造景效果深受大众的喜爱。
l 花境的概念结合国内外的概念,花境的定义为:模拟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自然生长的规律,运用艺术提炼的造景手法,选择多年生花卉(包括宿根、球根、常绿花卉)和灌木为主要材料,以自然式种植于林缘、草坪、路畔、水旁等场所,从而达到平面、立面、色彩、季相景观上均衡、自然、和谐符合美学和生态原理的一种植物造景手法。
从平面上看呈现各种花材的块状混植;从立面上看则是高低错落、如林缘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自然景观。
花境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自然景观,还有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在花材的选择上,由主花材形成基调,次花材作为配调,有各种花材共同形成季相景观(每季一般以2~3种花材为主形成季相主题,其他花卉为辅,用来烘托主材)。
花境不仅讲究表现植物的个体美,还展示了植物的群落美,一次种植后可多年使用,一般四季有景,寒冷地区也可三季有景。
2 花境的分类2.1 按观赏角度分类2.1.1 单面花境这是传统的花境形式,多临道路设置花境常以建筑物,基墙、树丛、绿篱等为背景,整体上前低后高,供一面观赏。
2.1.2 双面观赏花境这种花境没有背景,多设置在草坪上或树丛间,植物配置是中间高,两侧低,供两面或多面观赏。
2.1.3 对应式花境在园路两侧、草坪中央或建筑物周围设置相对应的两个花境成一组景观,这两个花境采用拟对称的手法,以求有节奏和韵律的变化。
2.2 按应用场地分类2.2.1 林缘花境主要在自然风景林的林缘配置,多以常绿或落叶乔灌木为背景,成带状分布,常与草坪衔接过渡,以丰富林缘色彩。
2.2.2 路缘花境既是在园林中游步道旁边的花境,可以单边布置,也可夹道布置,可起到引导空间的作用,或形成夹景。
如果在花境尽头有诸如亭、雕塑、水体等还可形成聚焦,烘托气氛,给人亲近自然感;如在公路、街道的隔离绿化带中设置花境,应注意考虑行人、车辆的速度因素,合理放大景观尺度。
2.2.3 墙垣花境包括墙体、植篱、栅栏、篱笆、树墙或坡地的挡土墙以及建筑物前的花境,多带状布置,可以柔化建筑物生硬的边界,弥补景观的枯燥单一,起到基础种植的作用。
2.2.4 岛式花境位于城市绿地或草坪中央,为双向或四面观赏的独立式花境。
其花境在周围空间的位置设置应考虑人视觉的变化规律。
以人视高1.65 m为例,即视平线以下90。
范围内,与铅锤方向呈30。
(约0.97 m)的区域为被忽略区域;与铅锤方向呈40。
(约1.4 m)的区域为视线模糊区;与其紧邻的30。
范围内(1.4~3.1 m)为视线清晰区而剩下20。
范围内,是图案缩小变形区。
合理的花境位置的确定能更好的突出花境效果,既能起到分隔、分流的作用,又能活跃气氛。
2.2.5 台式花境设置在高台的花境,台壁可以以石头、砖块、木墩垒成,具有野趣,古朴的风格,适合应用于街心绿地、庭院中央、工厂、广场门口。
2.2.6 岩生花境以岩生花卉为主要材料,同时结合各自低矮灌木、多浆多肉植物。
2.2.7 滨水花境或草坡与水体衔接处,或水体驳岸边以多年生花卉结合湿生植物布置的花镜,利用不同种类、数量的乔灌木来丰富景观,形成美丽的滨水景观。
2.3 按植物的材料分类2.3.1 一、二年生花卉花境其优点在于一、二年生花卉种类繁多,花色艳丽,其花境效果突出,缺点在于缺少层次,冬季效果差。
2.3.2 宿根花卉花境这是一种传统的花境形式,其养护成本比一、二年生花境低。
2.3.3 球根花卉花境其各种球根花卉花期较短,主要集中在早春或初夏。
2.3.4 野生花境由多株型、管理粗放的一、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组成,其特点是品种间混种在一起,没有明显边界,不是团块状种植,市面上有卖配比好的“野花组合”,其效果如杭州西溪湿地的野花景观。
2.3.5 灌木花境其特点是观赏期长,群落结构稳定,缺点是色彩不够丰富,层次不明显。
2.3.6 观赏草花境其主要植物材料为广泛应用于各种生境造园的以禾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统称,其中也包括莎草科、灯芯草科等,观赏草花境具有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养护要求低等特点,并且自然优雅,朴实刚健,充分回归自然。
2.3.7 针叶树花境以松柏类针叶树为主要造景元素,利用植物材料的常绿性及相对缓慢的生长特性,通过乔灌木的独特布置形式,营造主题明确,景观持续性强的花境形式,这种化镜是国外园林植物景观中新兴的布置形式。
2.3.8 混合花境多用花灌木为背景,以色彩艳丽姿态多样的多年生花卉为骨架植物,用观赏草或常绿草来增加叶形、叶色的丰富性,并用低矮的一、二年生花卉作为点缀花境的镶边材料,具有植物材料多样性,观赏期长等特点。
2.4 按观赏时间分类2.4.1 春季花境其特点在于使用春季开花的植物,花境整体色调明快,体现了勃勃生机,春意盎然,常用植物有郁金香、石竹类、马蔺、鸢尾类、飞燕草、金盏菊、三色堇、羽衣甘蓝、雏菊等。
2.4.2 夏季花境多用一、二年生花卉与多年生花卉,花期多集中于春夏季,可选植物有:美人蕉类、蜀葵、射干、大丽花、天人菊、唐菖蒲、姬向日葵、萱草类、矢车菊、玉簪、鸢尾、百合、卷丹、宿根福禄考、桔梗、晚香玉、葱兰、月见草、金鸡菊、红花鼠尾草、夏堇等。
2.4.3 秋季花境多选菊科植物和秋季开花的植物、各种适宜观赏草类,也可通过观果类、色叶类植物来体现金秋丰收、色彩斑斓的意境,可选植物有:菊花、紫苑、一枝黄花、大丽菊、马兰、松果菊、雁来红、百日草、鸡冠、万寿菊、醉蝶花、紫茉莉、蒲草、狼尾草、芒草、翠菊、南天竹、紫金牛等。
2.4.4 四季花境即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植物开花,在花境的色彩、形态上都有变化。
此类花境营造难度较大,在设计时应突出特点,扬长避短,冬季萧条时可添加针叶树和常绿植物来营造冬季景观,体现不畏冰雪的顽强生命力或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结香、地中海荚速,也可利用观干、观茎或观遗留果实的植物,如红瑞木,紫薇、龟甲竹、木瓜等。
2.5 按花色分类2.5.1 单色花境利用同一色调中色彩明度、饱和度、纯度的不同,营造整体格调和谐的花境。
2.5.2 双色花境通常为利用冷暖色、对比色、互补色等中的任一两种,配置协调的色调。
2.5.3 混色花境此类花境色彩丰富,但要注意如花境面积较小时,色彩不宜过多,否则有杂乱的感觉。
3 花境设计要点花境的设计应从种植形式、植物的选择搭配、季相变化、色彩搭配、立面效果、平面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使花境成为林灌、草地、道路等的合理过渡,柔化边界,活跃景观。
3.1 植床设计花境的种植床是带状的。
单面观花境的后边缘线多采用直线,前边缘线可为直线或自由曲线。
两面观花境的边缘线基本平行,可以为直线,也可以是流畅的自由曲线。
在花境的朝向方面:对应式花境要求长轴沿南北方向伸展,使左右两个花境可以光照均匀。
其他花境可自由选择方向,但注意不同方向植材所受的光照条件不同。
花境的大小选择取决于环境空间的大小。
一般花境的长轴长度不限,但为了管理方便及体现植物布置的节奏、韵律,可以把过长的植床分为几段,每段长度不超过20 m为宜,段与段之间可留1~3 m的间歇地段,可设置座椅或其他园林小品。
花境的短轴长度有一定的要求,过窄不易体现群落的景观,过宽则超过视觉鉴赏范围,也给管理造成困难。
通常,混合花境、双面花境较宿根花境及单面观花境宽些,般,单面混合花境4~5 m;单面宿根花境2~3 m;双面花境4~6 m;家庭小花园花境1~1.5 II1,一般不超过院宽的1/4。
较宽的单面花镜种植床与背景之间可留出70~80 cm的小路,便于管理和通风,并能防止做背景的乔灌木的根系侵扰花境植物。
种植床依环境土壤条件和装饰要求可设计成平床或高床,并且应有2%~4%的排水坡度。
一般讲,土质较好,排水力强的土壤,设置于绿篱、树墙前及草坪边缘的花境宜采用平床;而在排水差的土质、阶地挡土墙前的花境。
为了与背景协调,可用30~40 cm的高床,边缘用不规则石块镶边,或用蔓性植物覆盖边缘,造成或粗犷或柔和的自然感。
3.2 种植设计3.2.1 植物选择首先要全面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应场地的种植材料,同一花境中植物的生活习性应该一致,且为能在当地露地越冬、不需要特殊管理的宿根花卉小灌木及球根和一、二年生花卉。
具体考虑的生态因子有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包括风与植物和空气污染物与植物),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选种相互促进、控制病虫害的植物组合,如牡丹+芍药、红瑞木+槭树、石榴+太阳花月季+石榴、百合+绣球、百合+美人蕉等或金盏菊+月季尽量避免抑制生长甚至导致死亡的植物组合,如接骨木+松、玫瑰+木犀草、绣球+茉莉、大丽菊+月季、玫瑰+丁香等或互为寄主和传播病虫害的组合,如二针松/油松/马尾松/黄山松十芍药科/玄参科/毛莨科/马鞭草科/凤仙花科等。
此外,土质、水肥的要求可在施工中和以后的管理上逐步满足。
植材有较长的观赏价值,如芳香植物、花形独特的花卉、花叶均美的植材、观叶观果植物,少量斑叶植物等并且有较长的观赏期,一般花境应做到四季有景,寒冷地区可做到三季有景,在株形上,基本上可分为球形、圆锥形、扁平状,其球形植物为花境中不同植物之间的过渡圆锥形植物能够打破水平的线条,加强空间的垂直感,而扁平状花材则可填充在植物之间的空隙中,使花境整体更加丰满。
在种植形式上,花境有多个品种以团块形式组合在一起,品种之间可看出明确的轮廓界限,相互谐调搭配,形成一个整体。
植物的奇数组合一般效果较好,高大丰满的种类也可单独种植,形成焦点。
在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植物的团块大小、疏密应有所变化,避免看起来大小一致而显得呆板、僵硬,最后还要注意植物质感的合理搭配,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对比。
3.2.2 季相设计花境的季相是通过种植设计来实现的。
利用花期、花色及各季节所具有的代表性植物来创造季相景观。
花境在某一季节中,开花植物应散布在整个花境内,以保证花境的整体效果,而且尽量做到四时有景,不能偏枯偏荣。
对于球根花卉,可与常绿低矮地被配置,这样夏季球根地上部分枯萎修剪后也不会露黄土。
冬季则有观叶观果植物可赏,观赏草虽然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但其发散的株型和干枯的花絮在整个冬季都存在,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在混合花境中,要注意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要种在后面,避免夏季景观单调或凌乱。
具体设计方法:在平面种植图上标出花卉的花期,然后依月份或季节顺序检查花期的连续性,并注意各季节开花植物的分布情况,使花境成为一个连续开花的群体。
此项设计也可结合花境的色彩设计同时进行。
3.3 色彩设计色彩有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色别名称,如我们常认识的红、黄、蓝、绿、紫等;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指色彩的饱和程度,及我们一般感觉的鲜艳或浊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