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

AUTOCAD2012 安装序列号666-69696969 产品秘钥001D1.txtC 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内容摘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是通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调整层将预制轨道板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浇柱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要求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首次在国内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碴轨道技术,本文结合施工经验和CRTSⅡ板式无碴轨道的特点,简要的总结了CRTSⅡ板式无碴轨道施工工艺。

关键词:CRTSⅡ型板式无碴轨道施工工艺一、概况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国首次采用CRTSⅡ板式无碴轨道技术的客运专线,该技术从德国博格公司引进,轨道板又称博格板,因板式无碴轨道系统的特点和工程的实际特点,轨道板的生产及运输、存放、底座砼施工、CA砂浆灌注和轨道板精调则是施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重难点工程,也是施工工艺上需要突破的难点工程。

CRTSⅡ板式无碴轨道板系统主要有四部分组成:两布一膜滑动层、钢筋混凝土底板座、CA砂浆垫层和轨道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占有很大的比例,桥上底座为连续钢筋砼板带结构,为适应中国长桥施工需要,针对这一特点,博格公司提出了新型施工工艺:临时端刺方案,通过增设后浇带连接器来解决砼温度应力及变形应力放散问题。

该方案对施工工序有严格的要求,同时还有复杂的温度及长度变化计算,对施工各工序间的衔接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无碴轨道总体施工安排根据CRTSⅡ型版式无碴轨道施工工艺的特点,必须做到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科学管理以期达到工序衔接合理,形成追赶式、流水线式的施工场面CRTSⅡ型板式无下面就CRTSⅡ型板式无碴轨道施工现场所涉及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简要的描述,结合德国博格公司的技术文件和我们现场施工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我们将会详细的进行阐述。

3.1 滑动层施工工艺滑动层铺设前首先检查桥面,核对梁面高程、平整度,检查梁面防水层质量等,检查验收合格后,对桥面进行清洗,保证桥面清洁,表面无残留的细小石子、砂粒等杂质。

根据测量放样的碴轨道中线点,用墨斗弹出底座板的边线,因两布一膜的铺设宽度比设计宽10cm,弹线宽度比设计的要宽10cm,以便于施工。

3.1.1 两布一膜滑动层铺设两布一膜滑动层的铺设铺设方向,从桥梁的固定连接端开始至支座活动端为止,由一层无纺布+聚乙烯薄膜+一层无纺布组成。

由于无纺布整卷满足单位梁跨用量,在此位置应齐齐截断,避免撕口或缺口。

铺设第一层无纺布:先将黏结剂在无纺布范围纵向两边和中间30cm宽的在桥面上用刮板刮涂均匀,然后铺设第一层无纺布,将其粘贴在桥面上。

铺设采用人工沿着墨线推着辊轴进行铺设即可。

该层无纺布可以连续铺设,也可以接缝,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且最小单块长度不小于5m。

铺设聚乙烯薄膜:在第一层无纺布上铺设聚乙烯薄膜,薄膜不得起皱。

在接缝采用熔接的方法,接缝长度和最小单块长度的要求同第一层无纺布,熔接采用电烙铁使其接缝充分融合,满足滑动系数的要求。

铺设第二层无纺布:第二层无纺布连续整块铺设,不留对接缝,铺设前将该层无纺布先用水润湿,这样铺设时可使无纺布吸附在聚乙烯薄膜上便于铺设,不易起皱。

两布一膜铺设完成后,任何一层都不得起皱或破损,如出现起皱应立即处理,若出现破损,第一层无纺布和聚乙烯薄膜的处理方法是:全部更换或将破损处为中心截去不小于4.6m的范围搭接一块不小于5m的无纺布(若是聚乙烯薄膜,则为聚乙烯薄膜);第二层无纺布若出现破损,则要全部更换掉。

两布一膜铺设完成后,其上不得行车,施工人员作业区内禁止吸烟。

安装钢筋笼时,选择大平面的混凝土垫块,以免钢筋笼将无纺布刺穿。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将无纺布和聚乙烯薄膜的外露部分,紧贴底板座混凝土剪去。

3.1.2 硬泡沫塑料板铺设在梁缝两端各1.5m范围设硬泡沫塑料弹簧板,主要是为了平衡梁段端两端高低不平,防止底座板因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形消散底座板的剪切力。

铺设前先将桥面彻底清洗干净,防止桥面表面残留的细小石子、砂粒等杂质损伤硬泡沫塑料板。

桥梁固定端处的硬泡沫塑料板与桥面采用胶合剂粘贴处理,胶合剂用刮板均匀满刮涂在桥面将硬泡沫塑料板粘贴在桥面上。

桥梁活动端处的硬泡沫塑料板直接铺设在滑动层上,该处的硬泡沫塑料板不用胶合剂粘结。

硬泡沫塑料板可采用榫接或阶梯接合,边部多余部分切直,接缝应严密不得有通缝。

弹簧板必须在桥梁接缝的中心线处对接,为避免混凝土的渗入,在硬泡沫塑料板上覆盖一层薄膜。

铺设的硬泡沫塑料板不能破损,安装钢筋笼时要选择合适的垫块间距,以免钢筋将硬泡沫塑料板刺穿,如有损坏必须更换。

3.2 桥上混凝土底座施工桥上混凝土包括的主要施工项目是:两布一膜、硬泡沫塑料板的铺设,钢筋的制作安装,底座板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后浇带的张拉及混凝土浇筑,这其中包括针对中国特点所涉及到临时端刺解决方案,钢筋的绝缘措施等。

3.2.1钢筋的制作安装3.2.1.1 钢筋加工连接桥上混凝土底座钢筋采用HRB500的精扎钢筋,其纵横向连接均采用绝缘卡连接,这是因为中国铁路信号传输采用轨道传输,为避免由钢筋笼内产生磁场影响信号传输,采取的绝缘措施。

底座板钢筋加工制作,复核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每种钢筋是否达到要求,检查无误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

底座板处于直线段和曲线段,根据不同的超高地段,所加工的钢筋笼骨架不同。

当钢筋半成品加工时必须选择加工区段内相对应超高的钢筋笼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钢筋笼必须进行“身份”注明,挂有标示牌并注明超高、适应的墩跨、左右线、方向等。

钢筋笼的制作是在固定的钢筋模架上进行,并根据不同超高范围安装钢筋间距定位卡。

绑扎前的模具必须经过检查和复核,防止钢筋间距定位卡放置出现偏差,所有钢筋不得进行搭接焊,钢筋绑扎必须绝缘处理采用绝缘卡连接。

绝缘卡采用硬质绝缘有机合成材料制成,分为同向和异向两种形式,绝缘夹设圆形卡口,弹性较小,硬度较大,将钢筋压入卡口内就能将钢筋牢靠固定,起到隔离作用。

在纵横向钢筋交叉点处,安装异向绝缘夹,绝缘夹上下两个方向的卡口(互相垂直)分别卡住纵、横向钢筋;通长钢筋则采用同向绝缘夹,两个卡口分别卡住主筋和连接筋。

上下两层钢筋网之间的构造钢筋,则采取涂层钢筋,以保证两层钢筋网之间不形成回路。

钢筋交叉点采用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有机合成材料绑扎,严禁铁丝绑扎或焊接,绑扎完的钢筋骨架需能保持稳定,运送钢筋笼时钢筋的位置不变。

3.2.1.2 钢筋笼存放钢筋笼加工完成、检查合格后,挂上注明超高范围、墩跨、左右线以及方向的标牌,存放至钢筋笼存放区。

每个存放台座长为15m,宽3cm,分四层每层间距50cm,采用Φ40钢管搭设。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另外在博格板存放台座上设置钢筋笼存放区,每个存放台座分两层设置,尺寸同钢筋厂存放区相同。

3.2.1.3连接器安装底板座后浇带的钢筋连接器由一块钢板组成,钢板的一边用防松螺母与普通钢筋焊接(也可以采用HRB500的钢筋与连接器钢板直接焊接),另一边的精轧螺纹钢筋通过钢板的预留洞穿过钢板,用分置于钢板两边的螺母与钢板连接,在其施工完后铺设底板座钢筋。

为了避免底板座混凝土因温度变化和收缩引起变形而产生的强制力传入下部结构,特别是传入桥梁支座和桥墩,在底板座浇灌混凝土前,人工拧紧底板座后浇带中与精轧螺纹钢筋连接的螺母,在后浇带接缝处用不导电的金属网格遮挡。

混凝土浇筑后开始硬化,硬化时间为48~72小时之间(以底座板温度重新达到当天气温时的时间为准),其硬化结束后,应立即松开后浇带中连接器中的螺母,等到全桥底座板施工完成后,在24小时内将所有的后浇带螺母再次拧紧,并同时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计算螺母离开钢板的最小距离按下列公式计算:△L=at×△T×L△L:松开螺母的距离at:混凝土温度伸长系数1×10-5 1/K△T:底座板硬化后达到的温度与底座板混凝土在所有后浇带拧紧螺母后的最大温度之差,这里规定△T=30℃L:一块底座板混凝土浇筑段的长度,简支梁L=32.2m 将上述值代入公式得:△L=0.00001×30×32200≈10mm松开螺混凝土垫块,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吊装不能损坏桥面上的滑动层、弹簧板(硬塑料泡沫板)和防水层,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由于底座板整体施工要求精度高,吊装钢筋骨架时钢筋在钢筋骨架中的位置不能变动,否则会直接影响定位锥锚杆的安装。

3.2.2 底座板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前采用全站仪每隔6.5米(一块轨道板的长度)放一个点,放出底座板的左右边线及中线,并根据放样点用墨斗弹出底座板的左右边线,模板沿着墨线安装;对梁面标高进行测量,根据超高选择合适的模板组合,并根据所测标高的情况,从根部采用调节螺栓调整模板高度。

模板使用前先清污、满涂脱模剂,模板安装支立采用花兰螺杆式调节杆件和方木组合加固,模板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条填塞,根部采用角钢内贴并用6颗/4.5m 颗调节螺杆有效地将角钢固定于滑动层上,能有效地解决根部露浆、烂根、线型的平顺性等问题。

3.2.3 混凝土施工底座板混凝土浇注采用泵送混凝土或门式起重机(悬臂)加吊斗。

混凝土从装车运输到灌注结束,不超过90分钟,为避免离析,混凝土的自由落度不大于1m。

新拌混凝土的温度不允许超过+30℃,环境温度低于+5℃和超过+30℃时,必须测量和记录混凝土的温度,记录每次混凝土灌注的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及每个施工段从施工到拆模板期间的环境温度和气候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混凝土灌注和振捣时,派专人检查模板的稳定性和接缝有无变化,混凝土施工安排有经验的混凝土工进行操作,提浆整平采用混凝土三辊轴整平机施工,振捣到没有气泡冒出和表面封闭时为止。

混凝土灌注时必须稍微突出一点,然后用刮板刮平,并刮到施工设计图中规定的高度为止,最后用毛刷进行表面刷毛处理。

待底座板混凝土初凝后将超高面做出2%的倒角反坡以利于底座板混凝土表面排水。

底座板施工完成满足一端一常后,进行后浇带的施工。

底板施工过程中所有的后浇带连接器是拧紧的,在段落混凝土浇筑完24~48小时后松开,当全部的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以800米临时端刺为施工单元,在24小时之内将全部的连接器拧紧,48小时内浇注混凝土,此段时间内的作业非常紧张。

3.3 轨道板施工3.3.1 轨道板现场粗铺底座板粗铺前首先要进行GRP点的测设,并经过复核满足要求的方可进行轨道板粗铺前先进行定位锥的安装,圆锥体用硬塑料制成,高120mm,最大直径135mm,圆锥体有一中心孔,直径为Φ20mm,在上缘设有凹槽或孔,利用它可借助夹具将圆锥体从圆筒形窄缝中取出。

固定圆锥体前,清洗混凝土底座板,测出轨道基准点和安装位置,轨道基准点GRP和安装点位于Ⅱ型板的横接缝中央且接近轴线,圆锥体的轴线与安置点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