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与翻译学期论文英汉倒装句对比研究谈耀文(外国语学院 10级英语翻译二班 0409100234)摘要:本文论述、对比了英汉倒装结构和信息状态差异,并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进一步支持了徐盛桓等人有关英语倒装句的信息分布理论—前置成分不应新于后置成分。
同时也提出:汉语口语倒装,是出于实际语用的目的,其信息分布一般从未知到已知或从信息分布量轻到信息分布量重,与汉语正序句和书面倒装句相反。
关键词:倒装句对比研究当代中外语言研究者对英语倒装句做过细致的研究和阐述。
Jesprson,Poutsma,Quirk,Green等及我国的张道真、章振邦、薄冰、徐立吾等学者都研究过英语倒装句,详述了倒装句的形式与结构等。
近一二十年以来,中外学者还注意到了倒装句的语用功能,认为此句型可表强调、惊叹、感叹等。
同时,汉语语言研究者也对汉语的倒装句作了认真的研究,朱德熙、胡裕树等在他们的论著里都谈到了汉语的倒装问题,特别是陆俭明先生在《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里系统的论述了汉语口语中的倒装结构、现象和特点。
这些研究和概括十分有助于我们对英汉倒装句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近年来,新的信息理论的提出,也大大促进了我们对句法信息分布状态的分析。
徐盛桓、朱永生等皆进行过信息理论分析,认为英语或汉语句子的主位信息分布大多从已知到未知。
Birner(1994)和徐盛桓(1995)指出,英语倒装句中的信息分布状态为:主位或前置部分信息不应新于述位或后置部分信息。
胡壮麟等认为汉语正序句的信息分布也相似。
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英汉倒装结构的形式、信息分布,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对比,一窥英汉倒装句的共性与个性之一斑。
一、结构比较1、定义差异英语倒装句—逻辑主语出现在动词(包括谓语动词/助动词/能愿动词)后,而某些其他在正序句中处在动词后的成分则出现在句首的位置。
(Birner,1994)汉语倒装句—句子没有遵循正序句子的主+谓(+宾),修饰语+中心语,述语+宾语/补语的次序,而按语用需要把一些成分位置颠倒过来。
2、结构异同(1)英语倒装一些疑问句、感叹句、省略连词的假设让步分句、直接引语后表“某人说”的形式等也是倒装句,但因情况特殊,本文不再加以阐述。
根据谓语部分是否完全前置,英语倒装句可分为完全倒装(full inversion)和部分/半倒装(partial inversion)。
例如:(a)There comes the bus!(完全)(b)Tom is fond of mathematics. So is Mary.(完全)(c)Neither could theory do without practice, nor could practice do without theory.(部分)(d)Scarcely had Mrs White gone out when it started to rain.(部分)(e)Useful chemical fertilizer can we make from the waste liquid.(部分)根据倒装句各成分的信息状态的不同,英语倒装句可分为六类:A.There+动词+主语+其他这种称为“存现句”。
例如:There are 30 students in my class.B.So/Neither/Nor+be动词/助动词+主语。
如例句(b)。
C.Neither/Nor+be动词/助动词+主语+谓语/主补/不定式/分词+其他。
注意:C类与B类不同,B类一般只带一个简单的后置主语,而C类主语后还带有其他成分以补充新信息,后置成分信息状态有异于B类。
如例句(c)。
D.副词+be动词/助动词+主语+谓语/不定式/分词+其他。
例如:Often/Never/Seldom had she intended to speak of this.E.副词+动词+主语。
例如:Out set the Red Army.F.状语/主补+动词/be动词+主语。
例如:By his side sat his faithful dog.(2)汉语倒装和英语一样,汉语也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主谓倒装为完全倒装,其余为部分倒装。
从结构上看,汉语倒装句的形式要显得简单、明了,也没有助动词的使用及位置变化,而且大多出现于口头实际中。
例如:(Ⅰ)真有意思,这个人!(完全倒装)(Ⅱ)吓死人了,说得!(部分倒装,补语前置)(Ⅲ)上北海去了,带着孩子!(部分倒装,连谓结构前部分后置)汉语倒装句可分为五类:A.主语后置:快进来吧,你。
B.修饰语后置:九点半了,都?C.宾语前置:他出国了,听说。
D.补语前置:气都喘不过来了,跑得。
E.连谓结构顺序颠倒:快回来吧,叫他。
与英语相比,A类与英语A、B、C、E类相似,都是主谓完全倒装,说明英语与汉语都有主语后置、谓语完全前置的现象;但是英语可以提前一个副词和一个助动词来构成倒装,而汉语没有这种现象。
两种语言书面语的信息结构相似,而且信息结构为主位—分量轻,述位—分量重。
汉语书面语中倒装结构少,但口语中倒装的现象多。
汉语口语倒装句的特征如下:a.被倒置的两个成分都可以复位。
b.前后置成分之间有停顿,书面记为逗号。
c.前置成分重读,后置成分轻读。
d.前置成分被强调,意义重心始终在前置位置上。
e.后置成分的作用为补充说明,补充意义的不足或不完整。
f.句末语气词绝不出现在后移成分之后。
例如:快进来吧,你。
二、信息状态在各种语言中,信息状态分布在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中有不同的形式。
口头交际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语调(Halliday,1970,1985;Quirk,1985),轻读的部分往往是已知信息,重读的部分往往是新信息。
在书面交际中,信息可以由词序、衔接关系(cohesion)等语法、词汇手段和标点、字体变化等字符手段来表示。
英语的信息状态注重的是词序和衔接,因为主位的切分离不开句子成分的先后顺序,新的信息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篇中的衔接方式。
长久以来语言学家们对信息状态的分布分析为两种:已知信息和新信息。
但Prince(1981)将信息状态分为六种:已引用的信息—未使用的信息—可推知的信息—包含着的可推知信息—有依托的新信息—新信息。
徐盛桓(1985)认为是五分法,大体与Prince相似:零位信息—已知信息—相关信息—已知+新信息—新信息。
朱永生(1990)也做了合理的调整,推出了四分法:零位信息—已知信息(包括推知信息)--已知+新信息—新信息。
已知信息是“发话者在发话时相信已存在于受话人意识中的信息”(Chafe,1976)。
新信息则是“发话人认为是通过自己的发话而引进到受话者的意识中去的信息”,这个定义已被人们普遍认同并采用。
而英语倒装结构中there为零位信息,它既不是已知信息,也不是未知信息,而是一种引起受话人注意的“中性”信息。
从语义上说,它包含“零”语义内容,并近乎已知信息。
本文分析信息状态时,把零位、已知、已知+新信息统称为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对,以利于分析研究的简单方便。
1、英语倒装Birner(1994)认为,倒装是一种信息调节装置,它允许相对已知的信息出现在比较未知的逻辑主语前。
与过去的分析相比,它的主要优势是,它强调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信息状态,强调不同类型的已知性(Prince,1992)。
Prince的资料表明,倒装正是把话语—旧信息放在话语—新信息之前,而且已引用信息和可推知信息可同样看成已知信息。
合适的倒装决定于主语和动词相对的“形式”上或“概念”上的分量,“概念”分量轻的包含在主位中。
这一点与之前Birner的观点一致:已知信息在新信息之前。
但决定倒装合适性的不是主语和动词的相对已知性,而是主语和前置成分的相对已知性。
以“there”引导的A类句前置成分皆为零位信息,后置成分多为新信息,也有一部分是已知+新信息。
There was a sudden gust of wind and away went his hat.(新信息)突然起风,把他的帽子吹掉了。
The door opened and there entered a middle-aged man in a blue coat.(新信息)门一开,进来了一位穿蓝上衣的中年人。
B类的前置成分是已知信息,因为so/neither/nor都是重复上文说过的行为状态的内容;后置成分都为新信息,因为它是一个新出现于上文事件中的新事物,即使是上文已出现过,只要是新卷进的当前事件就可视为新信息。
C类的前置成分neither/nor也为已知信息,但它与B类前置成分的neither/nor的语义内容有所差异。
B类是重复上文说过的某一行为状态的全内容,前置成分具有完整的信息内容;而C类只是重复上文的“否定”,并不重复上文的其他内容,它的信息完备性要通过后置成分的补充说明来完成,因此前置成分为“不完整已知信息”(incomplete known information).例如:She didn’t quite get the courage to pointblank discuss her own troubles, nor did she want to be chosen to dance for the Christmas show.(C类)C类的前置成分为已知信息,后置的补成分为新信息,它的信息分量弱于一般的新信息。
它的主语一般与上下文不同,主语和后置成分为新信息,但有时主语与上文一致,后置成分为已知+新信息。
如上例。
根据徐盛桓(1995)的研究,D类的前置成分都是新信息,且是不完整的新信息。
和C类不同,D类的前置副词意义一般与上文没有联系。
例如:Little do they suspect that their plot has been discovered.E类的前后置成分都为完整信息,前置成分多为新信息,而后置成分或者为已知信息,或者为新信息。
例如:The door burst open and in(新) rushed the crowd(新).E类是复合前置成分倒装句。
根据徐盛桓的研究,没有一个后置成分为已知信息,而大多为“已知+新”信息,前置成分也多为“已知+新”信息。
以上分析大体上是基于徐盛桓(1995)对英语倒装句的研究。
2、汉语倒装与英语比较,汉语倒装句的信息状态显得简单一些;但英语倒装多见于书面语,而汉语多见于口语。
书面语中汉语一般只倒装修饰语,一般为词组或并列结构,属于描述性质。
和英语一样,汉语倒装句信息状态也是从已知到未知。
前面部分轻读,后面部分重读。
例如:学生们都跑来了,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