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心得体会【篇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之心得体会心】学习“十二五”心得体会万光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此次五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抓手和立足点,具有十分主要的现实意义。
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将更加关注民生,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真正做到国强民富,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是强调经济增长一定要惠及全体老百姓,其次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调,另外也是为了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最后这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
一、贫富分化严重,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富者穷奢极欲、挥金如土,贫者却穷困不堪,几无立锥之地。
造成这样的现状,其根本原因就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在共产主义中国,社会财富应当由全民共享,为全体人民提供服务。
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行业中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不顾市场规律和人民的生存,利用本身在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对老百姓强取豪夺等。
这使得中国大部分人并没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而同步富裕起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与社会发展并不协调,财富增长速度远低于物价上涨速度,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返贫的现象。
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贫富悬殊不断增加与社会不公现象越演越烈,不仅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更加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这说明我们国家在发展中已出现失衡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那么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在未来的五年中,政府要改善民生,解决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现象。
这需要政府打破现有格局,理顺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保证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基本生活。
还要改革税制,对国有的一些处于垄断位置的企业要进行调整。
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商业竞争中给予消费者更优惠,更优质的服务。
垄断企业有大规模集中化生产能力,这有助于采用新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垄断组织有着天然的、不可遏制的对高额垄断利润的向往。
凭借对市场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从过去发展的经验来看,竞争还是比垄断要好一些,竞争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公平,更加有活力的服务。
竞争对手的存在也能刺激企业发展。
所以对于垄断企业要进行深入改革,政府还有必要对各个行业的初次分配进行规范,让每个老百姓能更加公平地分享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各种形式的艺术繁荣,从而提高人民文化修养水平,更是研究科学,发展技术的必要条件。
但是我们国家的教育做的并不成功。
首先,许多人才在国外学习后无意回国效力,更青睐科学研究环境更好,待遇更优秀的国外,缺少报效国家的想法。
其次,国内学术风气腐败,大学的行政化使得许多教授无心研究,沉迷于混迹官场。
或是利用科研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
最后,中国的道德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并没有进步,反而出现了大幅度倒退。
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以至于数十年内没有教育出一个杰出人才。
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之前30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人的精神文明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丰富自然发展起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训和引导。
加强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素质,改善精神风貌。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显重要。
衡量文化水平高低的尺度,不在于是否荣获了诺贝尔奖,而是人民的文化修养水平,道德素质水平,文明程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水平的高低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所以,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迫在眉睫。
三、医疗卫生目前,社会上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看病问题变得非常突出。
而我们国家对药品的监督,以及对医疗机制的改革都存在某些漏洞。
政府如何完善对药品的监管,完善医疗体制,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需要从问题的根本入手。
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医疗是社会建设方面的重中之重,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中心之一,因为一个人首先要保持健康以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人生在世,难免身体有恙。
去医院看病要看医生脸色,还要送红包,看病难,看病贵,这些潜规则严重阻碍了医疗体制的改革。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
要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要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扩展到农村。
目前农村开始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希望今后老百姓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发愁。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解决民生问题表达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他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他还从六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未来五年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充分表现了我们党和政府是真心为人们谋福利的。
由此次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向服务型转变,追求公平正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篇二:十八大对民生问题的心得体会】十八大有关民生问题的心得体会广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101班李东茂 2今天对民生问题的格外关注,并不是因为老百姓的生活过得不如过去,而恰恰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老百姓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期望产生了质的飞跃。
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过去解决民生问题很简单,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基本就可以了。
反观现在,则复杂的多。
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十八大中,把与民生相关的问题也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我通过对十八大的学习,了解到了党中央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政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有不少心得和体会想在这里抒发。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上是这样阐释民生问题的:民生建设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十八大对于民生所提出的政策措施是切合实际的。
首先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
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要建成小康社会,首先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只有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才能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在分配方式中更加注重公平,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有力措施。
我们大学生曾去大凉山地区进行过支教的活动,我们在家访贫困儿童家庭的过程中了解到,近几年,党和国家也给予过他们许多生活上的补助,如低保、减免农业税等,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也在平时的调查活动中做过居民家庭收入的调查,90%的家庭近几年收入都有所提高。
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面,我相信通过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方面的不断努力,老百姓能过上更加美满充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建成小康社会使国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增加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党和国家在教育、医疗、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教育方面。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学有所教”这个由圣贤孔子提出的美好理想,在报告中被赋予新的内涵。
其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三,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大学生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了我们肩负着建设国家回报社会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成为有道德有良心的人,并且作为支教志愿者去教育我们的后来者,这也是十八大带给我们大学生的思考与领悟。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十八大报告的表述中,“更高质量”成为亮眼的词汇。
更高质量的就业包含了人们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工资提高、劳动安全保障加强等因素。
让老百姓不仅有饭碗,还要端上好饭碗,工作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这是党中央的庄重承诺。
我们大学生正面临着就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简介十八大报告十八大观后感十八大思想汇报党代会制度就业问题一直是我们最大的担心,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
党和国家重视就业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医疗问题也是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加强基本医疗服务无疑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保犹如一把大伞,为十几亿中国人遮风挡雨。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目标,体现了执政党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加强社会保障,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也能稳定社会秩序,为经济建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