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安腿治疗用药及偏方

不安腿治疗用药及偏方

不宁腿治疗用药及偏方一、中成药1、北京万国中医医院《“京字腿冲剂”》2、同仁堂《养血荣筋丸》3、杨淑润《舒络宁腿配方颗粒》,床疗效显著,疗程短而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二、中药方按照不同的证型大概分三种治疗,可对照选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找个中医诊断一下。

1、肝血不足,筋脉失养。

四肢麻木,双侧小腿肌肉酸痛,时有烦躁,夜间尤甚。

成药:同仁堂《养血荣筋丸》,不贵。

方药10味:生白芍30,炙甘草10,木瓜15,全当归15,鸡血藤30,丹参15,川芎10,怀牛膝15,生地10,桑寄生152、寒湿痹阻,气滞血瘀。

不宁肢体综合征的症状外,遇寒加重。

方药13味:防风10,羌活10,独活10,桂枝10,防己10,苍术10,当归10,薏苡仁20,丹参15,怀牛膝15,生乳香3,生没药3,桑寄生153、湿热下注,浸淫筋脉。

和第一个证型有区别,舌苔黄腻,或地图舌,或下肢有水肿,胸腹满闷,不思饮食,或食后撑胀。

方药12味:薏苡仁30,杏仁10,白蔻仁10,苍术10,滑石10,通草10,黄柏10,木瓜15,怀牛膝10,伸筋草15,丹参15,桑寄生154、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8+2味:黄芪40g,白芍20g,桂枝10g,生姜10g,大枣15g,鸡血藤20g,当归10g,伸筋草20g。

伴睡眠障碍者加夜交藤30g,柏子仁20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0天。

5、血府逐瘀汤合四妙散加减方药14味:桃仁15g、赤芍15g、当归10g、川芎10g、牛膝10g、红花9g、枳壳12g、柴胡12g、苍术12g、黄柏15g、木瓜20g、生地30g、苡仁30g、甘草3g。

每天1剂,水煎服,20天为1疗程。

组治愈56例93.33%、显效3例5.00%,好转1例1.67%,总有效率为100%。

三、西药方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病因不明,尽管对症治疗的方法很多,但迄今为止尚无对因治疗措施。

1、西比灵系脑益嗪的新一代制剂,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有人用西比灵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患者36例,每晚10毫克,15天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lOO%。

2.卡马西平(CBZ)第l周每晚睡前服100mg,以后2周依治疗反应与副反应的情况,每周增加100mg,直至每晚服300mg,维持此量再服2周,总疗程5周。

服药3周后临床症状中明显改善。

效果满意后可逐渐减至维持量(100~200mg)长期服用。

可抑制脑内去甲肾上腺敏感的腺苷酸环化酶类物质,从而抑制cAMF’的生物合成,致中枢某些部位神经冲动的异常兴奋降低。

副反应:长期服用有头晕、嗜睡和乏力。

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患者76例,用药时间35—75天,5周为1疗程,常规用量300毫克/日,未取得显效或无效者加至600毫克/日,总有效率为84.2%、3.可乐定每晚睡前服0.1~0.3mg,连服5天。

可使临床症状迅速消除,但停药1个月后又可复发。

重新服用仍然有效。

可乐定是肾上腺素能激动剂,通过激活突触前膜和抑制a。

自主受体而阻滞去甲肾上腺素能的作用,改善血管肌肉功能。

用可乐定治疗长期患不宁腿综合征的病人均获显著疗效,提示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肾上素能的介导有关。

副反应:口干、便秘、嗜睡、乏力等。

4.溴隐亭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兴奋多巴胺受体的作用。

每晚睡前服用7.5mg,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可见全部病人睡眠中的周期性腿动次数明显减少,不安和感觉异常症状也明显减轻。

以往有人报道多巴胺拮抗剂可加重不宁腿综合征的症状,如静坐不能等。

因此,认为多巴胺系统可能参与了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5.美多巴每晚睡前服1片(含左旋多巴100rag,苄丝肼25rag),经双盲、交叉试验证实,服药l周后有85%的病人的临床症状可完全消失。

该药可迅速补充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多巴胺成分,从而调节神经、血管和肌肉的功能。

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6.维生素E每次l00mg,每日2次,口服,连用2周。

具有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并能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保持肌肉生理功能。

副反应:大剂量长时服用,部分病例有恶心、头痛、疲劳、眩晕等。

治愈2例不安腿综合征患者,1例每次50毫克,1日3次,3天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续服用1周即愈;另1例每次100毫克,1日3次,服用1周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两例分别随访3.5年和1.5年未见复发。

7.氯硝西泮每晚睡前服用0.5~2mg,连服3~4周以上,可使失眠情况获得改善,睡眠中的腿动次数明显减少。

第二天易感浑身发软,没精神。

8.藻酸双酯钠每次100mg,每日3次,口服。

15天为一疗程。

本品具有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及改善微循环作用。

9.氟桂利嗪每晚5mg,15天为一疗程。

本品对血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能显著地改善脑循环及冠脉循环。

10、普拉克索是比较好的药物,一般每晚0.25~0.5mg即可。

11、血管扩张剂无明显原因的重型病人,可选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如潘生丁、硝酸甘油、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持续一个月以上,无效时再换用另一种血管扩张药。

同时可配合服用维生素C及阿斯匹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硝酸甘油服后有的有头痛、高血压和恶心症状。

12、心痛定即硝苯吡啶系扩冠作用最强的钙通道阻滞剂,并有选择性扩张周围小动脉作用,有人用其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患者6例,每次1O毫克,1日3次,晚睡前加服10—20毫克,并辅以维生素B120毫克.1日3次,15天为1疗程,必要时停药5—7天后再进行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3.3%。

13、藻酸双酯钠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患者21例,每次100毫克,1日3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全部有效,使用机制可能与藻酸双酯钠具有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及改善微循环有关。

14、丙戊酸钠用丙戊酸钠200毫克,1日3次口服,连续2周,治疗16例,结果症状消失9例(其中4例服药后3天,症状就明显改善),减轻5例,总有效率为87%。

15、左旋多巴对20例症状达20年以上的患者用左旋多巴(50—100毫克,睡前服)加羟苄丝肼(脱羟酶抑制剂)治疗,1周内17例,患者完全缓解,有效率达85%。

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机制尚不清楚,由于吩塞嗪类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原亦能引起类似的“静坐不能”症状,推测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通路有关。

不宁腿综合征在服用汤药治疗的同时,如果能适当配合正确的针灸治疗,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四、理疗方1、体针(1)取穴。

主穴:分2组。

1、臂中(前臂内侧,当腕掌横纹与肘横纹中点,两筋<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伸臂仰掌取之);2、血海(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阳陵泉(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三阴交、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

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

(2)治法。

主穴仅取一组,效欠佳时,酌加配穴。

臂中穴,针入2.5~4.0cm,得气后捻转补法3分钟即出针。

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血海、委中均直刺1~1.5寸,使针感向上或向下传导;太溪向上斜刺0.5~1寸,使针感向上传导,上穴均于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留针1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2、挑治加穴位注射(1)取穴。

主穴: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委阳、会阳、承筋、承山。

配穴:阿是穴(在委中穴至足跟连线上取穴)。

(2)治法。

采用挑治和穴位注射结合之法。

主穴用挑治法,每次取2穴,常规消毒及局麻后,用挑针刺入皮下,将皮脸向上挑起,牵拉摇摆,牵拉频率在30次/分左右。

挑毕以消毒棉球压迫止血,以小块消毒纱布外敷,胶布固定。

穴位注射药液:5%当归注射液6ml、风湿灵注射液2ml、VB1注射液200mg、VB12注射液1000mg、地塞米松注射液2mg、2%普鲁卡因4ml,将以上药液混合后,取阿是穴2~3点,进行穴位注射。

上法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二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使用。

3、温针加头针(1)取穴。

主穴:阿是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血海、委中、阳陵泉。

配穴:足运感区、感觉区(上1/5)。

(2)治法。

可仅取主穴,亦可主配穴结合。

主穴用温针法,以28号1.5~2寸针刺入,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手法,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在针柄上插一段长约1.5~2cm的艾条,或捏一团橄榄大小艾团,从小端点燃,前者燃一壮,后者须2~3壮。

燃尽去灰拔针。

配穴以同样毫针,与头皮约成15~30度角沿皮刺入3cm,达到长度后,快速捻转,捻转频率为200次/分,捻转幅度宜大,要求向前向后使针各转动2~3圈。

留针30分钟,每隔3~5分钟捻转1次。

上法一般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4、针灸(1)取穴。

主穴:分3组。

①足三里、承山(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绝骨(又名悬钟,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稍前方);②阳陵泉、解溪(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三阴交;③外丘(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委中、八风(足背侧,第一~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个穴位)。

(2)治法。

每次取一组穴,进针后,使患者局部或小腿部有酸麻沉重或轻微放射感,然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针后用艾条作温和灸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穴位注射加中药(1)取穴。

主穴: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配穴:承扶、阴陵泉、三阴交、承山、太溪。

(2)治法。

药液:醋酸氢化泼尼松30mg、2%利多卡因2ml、注射用水4ml、维生素B121000μg、夏天无注射液2ml、骨宁注射液2ml。

病变在髋膝之间者选其间3~5穴,在膝踝之间取其间2~3穴。

病变一侧取单侧,两侧有病取双侧。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

每穴注入药液1~2ml。

5日1次,5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10天。

治疗期间宜服“全龙汤”随证加减。

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煎服,1--2个疗程即可见效。

6、针剌艾灸主穴:京骨、承山、承筋、商丘。

配穴:肝肾阴虚型配——肝俞、肾俞、太溪;寒湿入里型配——风池、三阴交、血海。

患者俯卧位,京骨、商丘及配穴均选用1寸毫针直刺,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为度。

承山、承筋用3寸毫针,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将针退至1.5寸,插艾柱并点燃,待艾柱燃尽后退出残灰,稍加行针后出针。

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

治疗效果。

本组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42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11例临床症状消失,但半年内偶有复发,再次针灸治疗仍有效;5例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五、食疗方1、八样食疗(1)鸡蛋每天一个;(2)一两肝脏{猪肝或者羊肝},隔一天吃一次,每次50克;(3)黑木耳,隔一天吃一次,每次50克;(4)红枣,每天10克;(5)山药,一周两次,每次50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