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案

心理健康教案

未雨绸缪、从容应对——择业心理准备心态往往能决定成败,我们中专毕业生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及自我期望值过高等特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复杂的择业环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困惑和不适应,甚至导致心理误区。

为了择业成功,我们应该尽早加以调整,早日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1. 培养独立意识:社会并不把我们这些去求职的中专毕业生当做学生或未成熟的青年看待,社会要求我们对自己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因此,我们在校期间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纷繁琐碎的日常小事开始,训练独立处理问题、发展各种基本生活技能的能力,摆脱家庭的关怀呵护,学会自立。

其次,要注重培养独立处理学习、生活、应付工作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不是等待老师安排和指导,要学会顺应环境、改变环境。

第三,要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走向独立。

思想上要意识到毕业后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的见解,寻求自己的奋斗目标,独立处理面对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心理上的独立,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有自信心,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诚地对待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保持乐观进取、积极健康的心态。

2 避免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洪流中,期望水平会受到其它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

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

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一名学生毕业生的美好愿望。

但是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是在同学中盲目攀比,好象找不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单位就不能实现自身价值。

到头来,只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 树立普通劳动者观念我们毕业生经常有这样的误区:对自己的估计过高而对用人单位估计过低,习惯性地将用人单位的门槛放的很低,将自己看的较高,比如,有的同学经常会问用人单位:“你们提供什么样的待遇给我?”“你们单位是否有利于我的发展?”“能为我提供什么样的发展平台?”“收入如何?”但对“我能为公司的发展做些什么”等问题,却没有加以认真的考虑,似乎觉得自己是难得一遇的人才,单位就应该为自己提供很好的条件和待遇。

这种误区对于我们择业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而“放低身段”对于顺利求职往往是一个必须的动作。

4.正视社会现实,避免理想主义人是社会之人,是现实之人。

正视社会现实是毕业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

雄心万丈步入人才市场的我们在择业时遇到的并非都是鲜花与笑脸,更有可能遭遇到的是冷落甚至拒绝,这可能就是真实的社会。

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消极的心态是脱离社会,逃避社会。

目前总得趋势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这必定会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较好的环境,。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供需形势不平衡,教育结构不合理,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人人满意。

另外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正之风还有可乘之机,用人单位自主权扩大以后,对毕业生要求更加严格等,所有这些,都容易使我们产生不满情绪,如对所在学校、市不满(包括就业管理政策等),对家庭成员不满(包含家长的指导、干涉,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对周围同学不满(如嫉妒)等,对社会不满是正常的,但如沉湎于不满的情绪之中则是危险的。

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正视社会现实,勇于竞争,被社会更快地承认和接受,也为改造社会不良风气出一份力。

5.正确对待挫折,克服依赖心理挫折是试金石。

心理健康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心里不健康的人,知难而退,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

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应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积极进取的态度,遇到挫折,不要消极退缩,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还是客观条件太苛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调节好心态。

有的同学一次落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落聘虽失去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但并不等于择业无望,事业无成。

因此,遇到挫折,要敢于向挫折挑战,知难而进,百折不挠。

因为通向成功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只有坚强不屈,顽强拼搏,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而那些一遇挫折就偃旗息鼓的人,只能半途而废,永远不可能成功。

对待挫折不是被动适应和一时忍耐,而是要放弃那种等待机遇、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挫折心理,要藐视困难,增强信心,修订目标,客观分析,积极进取,创造新生活。

在求职遇到挫折困境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要正视现实,放眼未来,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对自己抱有合理而坚定的信心,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1、常见的择业心理障碍择业是学生人生中一次重大选择、一次转折,因此,给学生带来很大思想、心理压力,背上沉重精神负担,成为困扰莘莘学子们的一大难题,也使部分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

心理障碍是由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心理平衡的结果。

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当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

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 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恐惧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病态心理。

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压力,增强积极向上、主动参与竞争的能力;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毕业前夕,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

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十年寒窗付之东流,无颜回江东见父老乡亲;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

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装"自己或临近毕业单位仍无着落的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

这种焦虑,使大学生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常双眉紧锁,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注意力极度涣散,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惶惶不可终日,特别在遭受挫折后,对因自己"无能"而招致的"失败"怀有深深的自卑或自咎。

据《中国青年报》进行一项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

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

尤其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之前,这种心理就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有时恨时间过得太慢,简直是度日如年;有时又恨时间过得太快,最后期限将至,单位仍无着落;他们埋怨用人单位优柔寡断,怨父母亲朋办事不力,希望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一旦遇到挫折后便暴跳如雷,怨声载道,特别是那些在规定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学生,心理更为急躁。

这种急躁心理,往往使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心理紧张,烦躁不安,无所适从,有时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等。

(2) 幻想幻想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

在择业中,有些大学生渴望竞争,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单位、职业,但由于害怕面对严酷的竞争结果或屡受挫折后,而采取的一种逃避态度。

幻想不要参与竞争,"天上就能掉下馅饼",如愿以偿找到理想工作,更有甚者,隐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深渊,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幸、"慧眼识金"等,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幻想代替现实,不思进取,整日处于幻想状态中,恍恍惚惚,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能找到理想职业,如愿以偿。

(3) 自卑自卑是由于受到暂时性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

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很想一显身手,大展宏图;而一旦受到挫折后,有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自尊心受损伤,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

从此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惭形秽,总是过低估价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

在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这在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

自卑不仅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不思进取,错失良机,而且也有碍自身才能的正常发挥。

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麻木不振,心灵扭曲、孤独、丧失生活信心等心理现象。

(4) 怯懦怯懦在毕业生面试中表现尤为明显,面试前,如临大敌、紧张不安、手忙脚乱,大有"丑媳妇见公婆"之态;面试中,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手足无措,辛辛苦苦准备的"台词"、"腹稿"一急之下,都抛到九霄云外,忘的一干二净;有的谨小慎微,深怕说错一句话,一个问题答不好,影响自己的"第一印象",以致缩手缩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为克服上述弱点,就要求毕业生平时要加强面试技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便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帮助自己顺利就业。

2、提高中职生择业心理因素的对策分析1>树立崭新的德育观和正确的就业观。

通过各种渠道,中职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心态和较强的创新精神。

另外,还要努力增强自己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2>要增强职业意识。

强化职业无尊卑的奉献意识,端正职业动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独立自主的创业意识。

“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口号;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要竞争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热情的服务态度及吃苦耐劳的顽强拼搏精神;.强化耳聪目明的信息知识,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这就要求中职生们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强化和谐相容的协作意识,中职生应该要及早养成团结协作、密切合作、利谐相容的集体主义思想。

3>适应市场,恰当定位,看重发展。

求职择业时应恰当定位、看重发展,切忌“这山看着那山高”。

对于单位的好坏要辩证地去看,今天好的单位并不意味着将来也好,今天看起来不那么吸引人的单位,也不会是永远没有发展机会。

就业竞争的加剧带动了收入的普遍提高,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要面对“鱼”与“熊掌”的选择,对此求职者不妨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个人的发展及前途应是关注的重点,报酬应放在次要地位,不要急功近利。

要善于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这样才能抓住机会顺利择业。

4>主动适应,敢于竞争,坦然面对挫折。

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为中职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

成功与失败并存,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失败挫折后,要保持冷静和坦然的心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