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泉映月欣赏及阿炳简介

二泉映月欣赏及阿炳简介


乐曲的来历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 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 浪卖艺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 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映月》 的音调。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 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在1950年夏天,我 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 为其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
乐曲的艺术特色

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运用二胡上五个把 位的宽广音域演奏,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 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 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
轶事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 ……”那是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 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和弦乐合奏《二 泉映月》(改编),当时,小泽征尔并没有说什么。第二天, 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姜建华用 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 “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 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 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真的要跪下来。他还说: “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 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二泉映月》 自此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赞誉。
刻苦学习二胡

华彦钧天资聪颖,自小学习十分刻苦。冬天,为了弹好琵 琶,他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他在练二胡时将 双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的叮咬;真可谓“冬练三九,夏 练三伏”。正由于这种勤学苦练,他在13岁时已经熟练地 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 16岁时已得到了无锡道教界的一致公认。此后,华彦钧不 顾父亲和道教长辈们的指责,沉迷于与浪迹天涯的民间艺 人的交流和切磋之中,并由此广泛学习了各地丰富的民间 音乐。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山水秀丽的江苏无锡:在我们的眼前,仿佛 展现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丽的景色。伴着泉水的涌动,这支婉转的乐 曲又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在曲子开端是一段引子,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 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仿佛在乐曲开始之前,作者 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老 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 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 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又有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 的真挚感情。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 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 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 调中进入了结束句,而结束句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 地倾诉着,倾诉着,倾诉着……
生平

阿炳是这位艺人的乳名,他的姓名叫“华彦钧”(1893年8月17 日-1950年12月4日),是江苏省无锡东亭人,是当地“雷尊殿 ”一位道士——华清和的儿子。华清和名号为“华雪梅”,擅 长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其中,以琵琶演奏最为精通。 华彦钧4岁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 乐演奏(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 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4岁双目失明;因 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 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
艺术成就


华彦钧在二胡、琵琶等艺术作品中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但他留 下的只有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亲 传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被收入了1956 年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阿炳曲集》,成为中国近现代民间音乐研究的 宝贵遗产。 他的《寒春风曲》音调与《二泉映月》相近,在明亮音区的演奏更显 得活泼流畅、舒展宽广,展现了充满活力的世界;他传谱的琵琶曲 《大浪淘沙》取材于十番锣鼓曲中的《将军令》,音调铿锵有力,表 现了热情奔放的情绪,使人陶醉于“天人合一”的意境;《昭君出塞》 是华彦钧的父亲华清和传授的琵琶曲,曲中展示了威严端庄,富于动 力和明快的形象。琵琶曲《龙船》源自江南民间套曲,表现了端午节 龙舟竞渡的欢快热烈场面,反映出作者的民俗生活情趣……在这些作 品中,无不显示出华彦钧丰富的精神世界;其中,以《二泉映月》的 影响最为广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