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一章练习(不定项选)1.文艺学学科包括哪几个分支(ABC)。
A 文学理论B 文学批评C 文学史D 文学信息学2.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叫(A)。
A 诗学或诗论B 修辞学C 文艺学D艺术学3,(AB )著的《文学理论》中强调区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者的关系。
A 韦勒克B 沃伦C 卡勒D 刘若愚4,《镜与灯》的作者是(B ),本书的副标题是(D )。
A 燕卜逊B 艾布拉姆斯C 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D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5,80年代,中国诗歌理论界最重要的争论是关于()的论争。
A 七月派B 九叶派C 朦胧诗派D 百花文学6,中国古代文论中()提出了“妙悟”说。
A 刘勰B 钟嵘C 王国维D 严羽7,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B )这一概念。
A 无意识(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B 原始意象C 净化(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D 移情(德国学者利普斯)8,丹纳在(AB )中最早提出“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
A 艺术哲学B 英国文学史C 拉•封丹及其寓言诗D 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9,(B)在《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
A 孔德B 维柯C 克罗齐D 莱辛10,所谓的传记式批评在中国可追溯到(A)的“知人论世”,在法国以( )为代表。
A 孟子B 孔子C 杜威D 圣伯夫二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来源于(A )。
A 黑格尔B 莱辛C 马克思D 卢卡契2.(B)曾指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A 车尼尔雪夫斯基B 列宁C 高尔基D 尼克拉索夫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评《弗兰茨•冯•济金根》时提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的东西”。
A 莎士比亚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象征4,德国理论家(B)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A 本雅明B 哈贝马斯C 弗洛姆D 马尔库塞5,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大致上取(A)和(D)两条路线。
A 人本主义B 反理论主义C 直觉主义D科学主义3章练习(单项选择)1.提出“神游物外”的是()。
A 王夫之B 陆机C 刘勰D 司空图2.表现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尼采B 立普斯C 克罗齐D 波德莱尔3.福科的话语理论对作者作的是()研究。
A 历史主义B 谱系学C后现代主义D 解构4.结构主义强调()的分析方法。
A文本细读B 二元对立C 解构D 语境5.“诗言志”最早出自()。
A 《乐记》B 《典论•论文》C 《尚书•尧典》D《毛诗序》6.提出“人是目的”理论的西方文艺理论家是():A 费尔巴哈B 康德C 席勒歌德7.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话语理论并对文学活动中四要素之一的作者做了谱系学研究的是():A 阿多诺B 杰姆逊C 哈贝马斯D 福柯8, 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的是()。
A 女权主义B 结构主义C 俄国形式主义D 英美新批评派9.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的是( ):A 姚斯B 伊瑟尔C 哈贝马斯D 兰色姆10.德国美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艺术起源于(B ):A 巫术B 宗教C 游戏D 劳动11.提出:“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以此分析了资本主义率先在西欧发生的原因的是()A 列维•斯特劳斯B 马克思•韦伯C 普罗普D 弗莱四章练习(单项选择)1.莱辛在《拉奥孔》中的艺术特指()。
A 绘画和雕塑B 诗C 文学D 美2.“文笔之争”是关于( )的争论。
A 文学作品与非文学的文章B 文学与艺术C 文学与绘画D 文章与艺术3.()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觉醒的时代”。
A 刘勰B 钟嵘C 刘师培D 鲁迅4.西文美学成为一门学科由()最早提出。
A 康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鲍姆嘉通5.被钟嵘在《诗品》中称为“古今隐逸的诗人之宗”的是()。
A 屈原B 谢灵运C 陶渊明D 江淹6.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
A 刘勰B 陆机C 曹丕D 钟嵘7.在西方,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世纪完成的。
A 16 b 17 c 18 d 19 8.刘勰在()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
A 《诗品》B 《文赋》C 《文心雕龙》D 《诗话》5章练习(单项选择)1.20世纪50年代,文论界展开了对“七月派”()的批评。
A 胡风B 绿原C 鲁黎D 陈企霞2.“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文艺观点是()提出的。
A 周扬B 丁玲C 毛泽东D 周恩来3.“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简称“三融合”)的审美理想是在()中提出的。
A 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B 恩格斯:《致敏•考茨基》C 恩格斯:《致弗•梅林》D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4.提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这一命题的是():A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C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D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5.“无可争论,写作事业最不能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
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这段话出自():A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 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C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D 高尔基《论短见与远见》6章练习(单项选择)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艺术是起源于()。
A 原始宗教B 祭祀C 人的模仿本能D 人的劳动2.《摹仿论》的作者是()。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列维.斯特劳斯D 奥尔巴赫3.()提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A 科林伍德B 华兹华斯C 苏珊..朗格D 托尔斯泰4.“缀文者情动而发”出自()。
A《诗品》B《与元九书》C《文心雕龙》D《人间词话》5.“主体即移情者”的代表人物是()。
A 席勒B 立普斯C 克罗齐D 左拉6.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模仿的是()。
A 雅典人B 斯巴达克人C 古希腊人D 古罗马人7.把情感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感情,认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
A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B 英国浪漫诗人雪莱 C 俄国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 D 符号学美学家苏珊?朗格8.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
”的是()。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赫拉克利特D 德谟克里特7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文心雕龙》中()篇专讲艺术构思。
A 明诗B 情采C 熔裁D 神思2、少女与鲜花、鲜花与春天常被连接,这是()。
A 接近联想B 类似联想C 想象D 对比联想3、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 伯格森B 雅可布逊C 贡布里奇D 萨特4、在艺术构思中,突出有两种实现即途径,即()和()。
A 浓涂重抹B 陌生化C 扭曲D 淡化背景5、提出灵感来源于“神赐的迷狂”的文艺理论家是()。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劳森D 伍尔夫6、由画竹提出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理论的是()。
A 刘勰B 李渔C 郑燮D 苏轼8章练习(单项选择)1.巴尔扎克断言“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
A 想象B 灵感C 真实D 情感2.艺术真实以()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A 假定性情境B 形象C 象征D 意象3.“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是对小说()的评价。
A《封神榜》B《聊斋志异》C《西游记》D《世说新语》4.“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使用的一个概念。
A 司汤达B 巴尔扎克C 福楼拜D 歌德5.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是():A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B 巴尔扎克《〈古物陈列馆〉、〈钢巴拉〉初版序言》C 别林斯基《一八四〇•别林斯基作品全集》D 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9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黑格尔在《美学》中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A 古典型B 象征型C 荒诞型D 浪漫型2.席勒曾将诗分为()和()两种类型。
A 素朴的诗B 伤感的诗C 象征的诗D 古典的诗3.我国古代象征性文学的源头可追溯到()。
A《楚辞》B《庄子》C《搜神记》D《吕氏春秋》4.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讲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是()。
A 黑格尔B 席勒C 康德D 费尔巴哈5.象征性文学的重要特点是()。
A 再现性与逼真性 B 表现性与虚幻性C 暗示性与朦胧性D 想象性与隐喻性6.以下几项内容最符合报告文学特点的是()。
A 题材广泛、结构自由灵活 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D 及时性与纪实性10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将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面。
A 英加登B 什克洛夫斯基C 雅可布逊D 兰色姆2,陌生化理论体现出文学语言的()特点。
A 内指性B 含混性C 心理蕴含性D 阻拒性3.文学意蕴层面可分为几个层面()。
A 历史内容层B 哲学意味层C 审美意味层D 文化层4.“境生于象外”是()提出的。
A 王夫之B 王昌龄C 刘禹锡D 司空图5.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语言的特点():A 内指性B 心理蕴含性C 拒绝性D 真实性6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著名论断的是()A 黑格尔《美学》B 左拉《论小说》C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D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7、“意境”这一范畴最早出现在():A《庄子•齐物论》B《文心雕龙》C《诗品》D《姜斋诗话》8、“意象”这一审美范畴最早出现在():A《原诗》B《周易•系辞》C 《人间词乙稿序》D《论衡•实知》11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叙事学的代表作是()的《民间故事形态学》。
A 雅可布逊B 托多罗夫列维.斯特劳斯D 普洛普2.一个()就是一个叙事单位。
A 故事B 功能C 事件D 情节3.“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是一个()。
A故事B事件C情节D功能4.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是()。
A 行动元B 角色C 功能D 叙事诗5.首次使用“叙述学”这一概念的是()。
A 普洛普B 列维斯特劳斯C 托多罗夫D 格雷马斯6.叙事文学研究开始转向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的是()。
A 俄国形式主义B 英美新批评派C 法国结构主义D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12章练习(单项选择1.“诗缘情而绮靡”出自()。
A《文心雕龙》B《诗品》C《典论•论文》D《文赋》2.()认为文化就是一整套符号体系。
A 卡西尔B 苏珊•朗格C 拉康D 格雷马斯13章练习(不定项选择)1、A 柏拉图B 亚里思多德C 毕达哥拉斯D 黑格尔2、中国古代一般将“气”分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