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侗族哆耶舞浅论

侗族哆耶舞浅论

侗族哆耶舞浅论
侗族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毗邻的山区,人口约296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侗民族依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并遗存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可业界对此研究甚少。

“哆耶舞”是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积极发掘。

哆耶舞的起源与表现形式
哆耶舞是侗民族独有的一种自娱性集体舞蹈。

“哆”在侗语中是唱、跳的意思。

由于在所唱曲调的头尾都有“耶哕呀……耶哕耶哕呀”的衬词,故取名“哆耶”,其舞也故名“哆耶舞”。

哆耶舞的最早记载始见于宋代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其舞动的基本动作“搭肩、摆手、跺脚”,深深地打着侗族先民险恶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生产方式的烙印。

侗族先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生产方式的落后决定了必须通过劳动协作才能维持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搭肩、摆手、跺脚”就是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侗民族给简单的舞步形式上赋予了一些变化,其基本表演形式演化为两种:一种是手拉
手围圈边唱边跳,一种是手搭肩围圈边唱边跳;内容上也做了极大的拓展。

哆耶舞分祭祀性“耶堂”和娱乐性“耶铺”两大类。

“耶堂”是祭祀侗家的保护神――先祖母“萨玛”时在萨坛前表演的祭祀性舞蹈。

唱词有来自祖传三本《侗族通书》的专门唱本,也有后人精心创编的唱本,其曲调庄严,气势磅礴。

内容多为歌颂先祖创业的功德,并祈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村寨安宁等等。

“耶铺”是一种赞颂娱乐性歌舞,表演场地不特定,没有专门的唱本,唱词多是即兴创作。

表演时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曲尾固定衬词。

在一定场合下,哆耶也按性别、辈份“分耶”。

情到极致,老人们在席间也跳哆耶,但其唱词多带有说教性,俗称“正耶”。

哆耶舞的基本舞步
哆耶舞动作简单易学,其主要步伐为“蹲跺步”,基本队型为顺时针方向圆圈。

主要动作有:
1.进步摆(4拍)“小八字步”按顺时针站一圈,后者右手搭在前者右肩上,左手与前者左手相握。

第1拍:前半拍右腿屈膝快速后抬25度,同时上身向左摆,腰往左扣,左手自然前甩。

后半拍右脚后跟跺地。

第2拍:左脚向前跺一步。

第3拍:同第一拍动作。

第4拍:左脚向前跺一步成正步位。

2.退步摆(4拍)同“进步摆”动作的准备姿态。

第1―2拍:同“进步摆”的第2拍动作。

第3拍:右脚后退一步。

第4拍:左脚后退一步成正步位。

3.哆耶步(2拍)小八字位站立。

第1拍:左脚向前踏一步,右脚自然后抬离地,同时上身向左摆,往左扣腰。

第2拍:右脚向前上一小步。

(上身姿态动作小于第1拍动作)此动作向前或后均可做,但音乐的重拍每次必须落在左脚上。

哆耶舞的基本特点
侗族人酷爱歌舞,“饭养身,歌养心,舞宽容”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生动写照。

哆耶舞在宋代就很具规模,“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是对当时哆耶舞场景的真实记载。

哆耶舞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简”字。

首先是场地简:哆耶舞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屋内场外、山地平地都可“哆耶”。

其次是舞步简:不管所歌内容如何,也就只如前所述的几个舞步,不同情绪的表达依靠舞步节奏的调整来体现。

欣喜时干净利落,忧伤时缓慢滞重。

再次是音乐简:哆耶舞常用2/4、3/4节拍,节奏感极强。

全曲一领众和,“耶哕呀”衬词贯穿始终,极富民族特色。

音乐旋律以3、1、6三音为主,唱者生动有趣,和者明亮舒畅,可舞性极强。

哆耶舞的简,使哆耶舞有极大的普及优势。

由于简,它能表现丰富的内容,
任何活动几乎都能“哆耶”,使它的应用性广;由于简,任何场合都能“哆耶”,使它的空间性广;由于简,任何人都能“哆耶”,使它的群众性广。

哆耶舞深受侗族人民喜爱,“山寨有侗族,必定有哆耶”。

哆耶舞的文化社会功能
哆耶舞是侗族由古至今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侗族文学、音乐、舞蹈的源头。

哆耶舞的文化社会功能十分明显。

一是传承功能。

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本民族关于先祖的传说,育婴教子的典故,独特的农耕文明,都是以歌舞的形式代代相传的。

侗民族通过哆耶舞与自然和谐,与神灵交流,与同胞沟通,把民族的精神基因传承至今。

我们如果要研究侗族就不能不研究“哆耶”,研究侗文化,就更不能不研究“哆耶”。

二是自娱、娱人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哆耶舞的祭祀性功能在逐渐淡化。

“耶堂”在减少,“耶铺”在增多。

侗民族逢重要节庆必跳哆耶。

无需组织发动,无需规定队形路线,无需要求参与者水平高低,只要你愿意,便可加入其中,并顷刻忘我,乐也融融。

三是寓教于乐功能。

不论“耶堂”还是“耶铺”,其唱词内容大多涉及先祖功德、神母来历、神灵庇佑、自然恩赐、社会活动等,融故事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如《当初耶》就是述先祖和自然界
各种生物之来源;《父母耶》述父母生儿育女的艰辛,倡导孝敬长辈。

舞终时所唱的《消散耶》,则劝众人回家,送诸神归殿,呈梅花飘落、瑞雪迎春之景,喻示农事在即。

四是民族凝聚功能。

由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侗族先民深感集体力量的重要。

从哆耶的基本舞步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哆耶的人无论多少都是前后搭肩,手手紧握,步伐相随,同向进退,这表明侗民族有极强的团结意识。

哆耶舞所体现的就是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民族智慧、民族力量。

五是社交功能。

侗民族热情好客,有集体社交、团寨互访的习俗,他们称之“为耶”,活动一般在秋收后进行。

“为耶”时哆耶舞必不可少,不论是同寨的亲友,邻寨的兄弟,还是远方的来客,只要你跳起哆耶舞,就会感到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近,亲情友情的自然流露。

哆耶舞的发展趋势
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态的,文化的发展就更具活性。

哆耶舞在形成和发展中除基本元素保留外,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加贴近生活。

在现代社会,哆耶舞的发展趋势将在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是开放性趋势。

首先,哆耶舞的本质就是开放性的;其次,它极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很能满足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探究的需要;再次,哆耶舞体现
的天地人和的精神符合时代潮流。

二是与经济融合的趋势。

哆耶舞很适合做大型广场和互动节目,这使它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由哆耶舞衍生的相关旅游产品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是创新性趋势。

为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人们对哆耶舞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一些专业舞蹈工作者,为了进一步增强哆耶舞的动感,把哆耶舞传统的“跺步”加强为“跳摆步”,大大丰富了多耶舞的表现力。

笔者创作的侗族少儿舞蹈《呀??耶》在这方面有一些新的尝试。

该作品在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小荷风采”北京展区展演中获得了“小荷之星”称号。

哆耶舞是侗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申报,将哆耶舞列入到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哆耶舞正在以自身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哆耶舞正走出侗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系湖南省怀化市艺术馆副馆长、怀化市舞蹈家协会秘书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