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料管理方法--库存管理

物料管理方法--库存管理

物料管理方法--库存管理
1.1物料的包装
明确易变形零部件,确定工程内外使用的箱子、隔板、数量,并照其执行。

零部件形状不同,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折断、脱落等,对这些零部件要检讨其材质、决定相应事宜。

如果按现状那样,每增加一个品种就设计一种包装样式,那么包装物料种类将会无限增加,在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将无限增加,增加了管理难度。

要摆脱这种困境,就需要对包装物料实施标准化,整理种类,提高共用性。

标准化的要点如下:
●定期(如一年一次)重新检讨各个种类,考虑能否用类似的种类代替;
●采用新的方法时,努力减少旧的种类数量;
●考虑搬运旋置、清扫的便利性;
●有国标要求的,尽量沿用国标;
●无法沿用国标的,不与国标发生原则性冲突。

1.2物料的搬运
物料的搬运、码放都是属于一种暂时的状态,容易被管理者忽略。

据调查,仓库管理中出现的品质问题,70%是因为这个环节失控造成的。

物料的搬运要明确以下几点:
(1)工具的使用。

对于轻物品,如果采用人手搬卸码放还可以接受,对于一些重物,则要借助行车、吊车、起重机等机械设备。

否则容易造成工伤和物品损坏,所以哪些物料可以手工搬运,哪些要机器辅助,在现场应明确下来。

(2)堆放高度的限制。

要明确两种堆放高度,一是静态堆放高度,即码放在那里不动时的允许高度多高;二是动态堆放高度,即搬运时的堆放高度。

如果过高的话,容易摇晃、倾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堆放过高还因为承重力的关系,容易使下层的物料受压变形。

两个高度的限度是影响品质和安全的要素,要特别重视。

很多企业为了:“省事”和“效率”,一般只对重量限制,但是在现场核算重量是很困难的,所以用一个谁都明白的高度值来限制的话,容易让员工接受和执行。

(3)防护用具的使用。

需要使用安全帽、防护带、耐压鞋的场合,要经常教育监督员工正确使用,安全来自每天的重视和支持,不要等发生了血的教训留意。

(4)搬运器具的管理。

机动车、吊车等机械设备按要求进行使用和保养,万一发生异常,要及时停止使用,进行确认。

侥幸之心不可有。

(5)异常和跌落品的处理。

搬运过程中如果发生跌落,要相关人员确认品质没有异常时才可入库,并且在包装卡、完成票上要做记号,万一发生问题时也可以追溯。

特别要说明的是,搬运过程物料跌落难免,要做好预防和教育工作,如果处分员工的话,那么谁也不会再将问题上报,将留下更大的品质隐患。

所以,我们只需要处分知情不报的员工,其他的应该既往不咎。

跌落品质判定依赖书
承认作成
发生区:______ 时间:______ 成品零部件编号:_____
序事故发生区填写质量判定区填写
1.3物料的识别
物料的识别分身份识别和状态识别两种。

身份识别是指物料的编码、名称、生产日期、担当者等唯一性、不变的资料,一般通过包装卡(票)、条码、铭牌、入库卡等方式表现。

状态识别是随着时间、工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状况表示,可以分为检查状态识别、生产状态识别、库存状态识别等多种。

(1)工程内半成品与仓库内的成品的识别
可以通过包装卡等方面识别,最根本的方法是半成品与成品分区或分库摆放,防止半成品混乱流落到客户手里。

(2)检查状态的识别
已检查、待检查、检查判定中待状态可以通过区域、标识帽、卡等方式区分,防止误用。

(3)明确不良品的识别
要明确作业者发现的不良品的放置方法,如放不良品箱(红色)、不良场所、做记号或标签等。

另外不良品的处理方法(挑选、返工、报废、让步接收)也要明确下来。

(4)半成品、残留零部件产识别
对在现场的半成品和滞留的零部件,要规定表示方法与放置方法,明显地分开来,防止误用错用。

(5)明确设变品、特采品的识别
设计变更和让步接收的物料由于其发生异常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正常的物料,所以要进行显著的识别,引起所有现场人员的特别关注。

如贴设变初批量表示卡、旧零部件卡,或者在现品票上贴有“特”印和以批量为单位的特采表示。

1.4仓库管理(物料的保管)
仓库管理的目的
●满足生产的要求,适应生产的变化,不会产生物料短缺;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物料损耗、劣化;
●保持最低限度的库存量,减少经营负担。

“不会短缺”和“库存最低”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库存最低”因为涉及部门较多,班组长能起的作用较为有限,这里仅介绍如何做到账物一致,防止短缺。

账物一致是库存管理的最高目标。

要了解实际库存数量与台账库存是否一致,基本的手法是进行盘点。

盘点根据发生的时间和频率不同,一般分为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

定期盘点多按周期进行,如每月、每季、每年等,目的是掌握在库的金额值,核算盈亏;循环盘点是将物料分类,然后按时间分配分别对每类物料盘点,全部物料盘点完为一个循环,工厂的一般做法为每周进行循环盘点,一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

其目的在于核查物料的账物一致性,防止损耗,提早发现缺料等
异常情况。

为什么会发生账物不一致的情况呢?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进出库计数错误;
●票据记录、转记错误;
●盘点时计数错误;
●保管期间的损耗、丢失;
●厂家箱内包装数量不足;
●厂家包装预含了备品(实物往往多于账物)。

要做到账物完全一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只有尽量在出现账物不一致的场合采取合理的纠正预防措施,把这种问题的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损失降低到最小。

发生账物不一致的处理流程如下:
●长期在库物料的定义
●管理方法(何时、何处、根据什么提出的)
●明确长期在库品的判断基准(根据零部件特征和保管环境)
●明确长期在库品的提出表示(盘点、长期标签)和识别方法。

●明确长期在库品的处置(再检查的方法:检查项目、判定基准、记录方法、担当者等)。

1.5物料的领取使用
(1)物料领取
领取物料时,要特别确认以下事项:
○1确认来料的名称、编码、规格是否与物料清单(或作业指导书、联络票、现品票、出库票)上的要求一致;
○2确认数量是否有误,产品外包装是否有变形、破损等异常现象;
○3来料是否已经经IQC检验合格(必要时确认检验报告、合格印记);
○4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领取。

(2)物料退库
○1多余物料。

因生产计划变更等原因而长时间有使用的多余物料,班组长可以恢复原包装状态后退回仓库,以免占用本来就很拥挤的场所。

○2不良物料。

物料报废或者不良退库销账时,不良内容和现象要写清楚,有数据的附上数据,责任区分要明确,由相关人员确认后退库。

○3退货。

如果物料是外协厂的责任,需要退回外协,则还要尽量恢复原包装,防止其他损坏,并附上产品的现品票,便于外协厂调查不良原因。

(3)物料紧急放行
○1紧急放行的物料,必须按公司程序文件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才可接受;
○2做好投放标志和记录,跟踪生产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能够立即追回;
○3任何人不能以生产紧急、保证进度等理由,要求仓库部门先斩后奏,违章发料。

(4)物料的借用
○1借用物料必须履行相应的审批或登记手续;
○2如果物料是用于解析或者实验,则归还时应由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才可入库;
○3借用的物料如果超出预定期限尚未归还的,应及时催促,防止因为时间太久而忘记。

(5)物料的使用
○1按物料的特性设计合适的架、箱、盒存放物料,防止在使用中损坏;
○2要求员工手上不可戴饰物,以免划伤物料表面;
○3相似或者相近的物料要分开摆放,并做显著表示,防止混淆;
○4使用过程中发现物料异常,要做好位置表示,记录详细状况,方便他人解析原因;
○5标签、密封贴、自攻螺丝、螺丝孔等不适合二次使用的零部件,不可勉强使用,需要强行报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