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2)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2)

第四节购买性支出知识点:购买性支出的一般性分析财政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一)政府消费性支出与经济运行政府消费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耗性和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净支出。

前者等于政府提供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而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它的经营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用户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用户收取的报酬。

从整个社会来看,一定时期内对商品和劳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称为社会总消费,它包括居民消费、企业(单位和集团)消费和政府消费。

因而,社会总消费构成了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政府消费又构成社会总消费的一部分,所以政府消费性支出就成为社会总需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政府消费性支出的作用1.政府消费性支出既是经济运行的结果,又是经济运行的前提【提示】如何理解?一方面政府作为需求方,对市场的供求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政府消费性支出扩张具有启动经济运行的功能,对刺激整个社会消费的扩大发挥巨大作用。

经济运行的结果:政府消费只能是消费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政府消费性支出取决于生产,生产规模决定政府消费性支出的规模,生产结构决定政府消费性支出结构。

经济运行的前提:一方面政府作为需求方,对市场的供求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政府消费性支出扩张具有启动经济运行的功能,对刺激整个社会消费的扩大发挥巨大作用。

2.政府消费性支出是社会总需求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政府消费性支出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对商品的供求关系会产生巨大影响:①政府消费性支出规模扩大,会形成一股强大的购买力;②政府消费性支出规模缩小,会使社会购买力降低。

3.政府消费性支出具有刺激民间消费的作用政府消费性支出具有明显诱导民间消费的性质,若政府消费性支出能够适当加以运用,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预期,刺激民间消费的增长。

(二)政府投资性支出与经济运行政府投资性支出在经济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1.政府投资性支出在整个社会投资中的重要地位是由这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基础决定的,是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中形成的。

【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性支出规模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它既可以作为启动经济的一种手段来运用,也能够支持某一个或几个主导行业的迅速扩张。

生产决定分配和流通,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又受政府投资性支出制约。

所以,分配和流通最终必然也会受制于政府投资性支出。

2.从投资方向来看,政府投资性支出主要集中于社会性基础设施、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生活性基础设施。

由于这些基础设施具有非常强的正外部效应,它不大可能由市场机制来提供,所以政府必须介入这一领域,以弥补市场缺陷。

3.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政府投资性支出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尽管知识和技术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要素和资源消耗的作用十分明显。

在这种条件下,政府投资性支出的不断增长就非常重要,它对经济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总消费包括居民消费、企业消费和政府消费B.社会总消费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C.社会总消费构成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D.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扩大和收缩是影响市场容量变化的一个基本因素『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政府消费性支出与经济运行的内容。

社会总消费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知识点:行政管理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和意义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和外交外事机构等行使其职能所需费用的开支。

经济性质:其属于非物质生产性支出,支出方向是社会消费,属于购买性支出。

作用:是国家机器存在和政府基本职能实现的保证,为社会成员正常生产和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提供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内容【提示】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原行政管理支出主要被反映在三项内容中:一般公共服务(原行政管理费)、外交(原外交外事和对外援助)、公共安全(原公检法司和武装警察部队)。

(三)提高行政管理支出效率现象:(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支出效率和行政效率?具体措施:(1)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行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执行政府公务员竞争机制,避免行政机关人员冗员过多、动力不足、压力不大局面的出现。

(2)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建立行政支出财务分析体系,加强行政性公共物品提供过程的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知识点: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是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和民兵建设方面的费用支出。

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经济实力强大,社会财富雄厚,可用于国防支出的资金规模就多。

(2)国际局势变化情况——爆发战争和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时期,国防开支会大幅度上升;反之亦反。

(3)国家主权范围——国家主权领土面积越大,人口越多,用于国民安全的防御性支出就会越大;反之亦反。

(4)国防目标定位:国家将本土安全定位为国防目标(国防支出小);将本土安全定位为第一位的同时,把全球安全也定位进来(国防支出大)。

(5)国家财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家财力越充裕,用于国防支出的份额可以适当增加;反之,应适当控制国防支出,将尽可能多的财力用于经济建设。

(6)其他因素:物价水平的变动;经济管理体制;国防支出效益;兵役制度等。

知识点: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与内容性质:1.社会消费性支出2.非生产性支出【提示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仅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经常性支出,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投资性支出。

【提示2】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其贡献越来越大。

按支出的部门划分:文化事业费、科学事业费、通讯事业费、体育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卫生事业费、教育事业费,其他:包括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

按支出的用途划分:人员经费支出:工资(最主要)、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奖学金。

公用经费支出:用于解决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

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

()支出主要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等开支项目。

A.公务费B.业务费C.修缮费D.人员经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选项ABC均为公用经费支出的内容。

知识点: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为了履行经费及时按期拨付和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的两项职责,财政部门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方法。

主要内容如下:(1)定员定额管理定员管理:定员的确定首先要考虑事业单位的业务规模;此外还有两种具体的确定依据:国家规定的定员比例、机构等级。

定额管理:文教科学卫生单位的定额又分为收入定额和支出定额两类。

(2)预算管理核定收支是指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包括财政补助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入与各项支出统一编列预算,报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

定额或定项补助是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实行的办法。

定额补助是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并按照相应标准确定总的补助数额;定项补助是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确定对事业单位的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或者补助大型修缮和设备购置等,具体项目因各事业单位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

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是指事业单位预算在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以后,由单位自求平衡。

收入上缴: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收入上缴办法。

收入上缴的形式:定额上缴、按比例上缴。

上缴时间上可以实行按月或按季上缴;年终一次性上缴。

下列关于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类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B.该类支出与社会生产没有任何关系C.该类支出中的公务费指单位进行日常业务工作发生费用D.该类支出的预算管理方式是“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E.公务费是人员经费支出的内容『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选项B错误,将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划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与社会生产没有任何关系。

实际上,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有密切关系,而且是贡献越来越大;选项E 错误,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中,公务费是公用经费支出的项目。

知识点:财政投资性支出(一)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影响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体制的差异(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二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欠发达国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一个推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的趋势是()。

A.小幅上升B.保持平稳C.大幅上升D.有所下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政府投资的变动趋势。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政府对投资的调节方式间接调控: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条件,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

直接调控: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1)直接调节自身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使两者加起来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2)调节自身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非政府投资的特点:(1)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

(2)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

(3)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

(4)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政府投资特点:(1)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安排投资,可以安排不盈利或低盈利的项目。

(2)财力雄厚,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二)基础产业发展与财政投融资基础设施部门和基础工业部门都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基础产业仅靠自身的积累来发展,远远适应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

商业性投融资渠道提供的资金要求兼顾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基础产业部门很难全部满足,政策性投融资就成为发展中国家基础产业部门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