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大纲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的“黄金时代”,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德育大纲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工程,是整个中学基础教育的灵魂。
因此,在这一阶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能保证学生在智、体、美、劳诸方面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而且为他们将来成为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品质的“四有”人才而奠定基础,受益终身。
我校是省重点中学,学生来源好,各方面基础亦好,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已考入省重点就是为了上大学的,对爱国主义理想前途,政治活动,常规教育没有深刻的认识。
正因为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有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机会,将来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有效的教育方法,使他们得以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学生思想教育大纲》就是我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我们《学生思想教育大纲》的确定,一要受中学德育任务的制约,二要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
我们确定的德育内容仍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传统美德和道德品质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要赋予这些教育内容以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
在理想、道德、纪律教育和美好心灵塑造上,作为重点中学,要求达到较高层次的水平。
这是由我校学生实际而决定的,也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
为此,我们在编写《学生思想教育大纲》的时候,作了一些学生思想状况以及我校学生思想德育工作任务、内容、要求诸方面问题进行的专门探讨和研究。
高一年级一.学生特点分析1、由初中升入高中,特别是升入省重点高中,大多学生有良好的愿望,有自豪感、优越感和不同程度的“安全感”,因此,一部分学生有“松一口气再努力干”的松劲情绪,学习没有紧迫感,部分学生还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感到不适应。
2、他们已迈入青春初期,生理和心理上经历着人生发育的“第二高峰”的变化。
他们独立意识,成人感明显增强。
在学校和家庭诸方面教育时易出现逆反心理,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时常出现主观性和片面性。
3、随着知识面的扩大,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视野也随之扩大,自治自理能力增强,思维比较发散,但自我教育欠自觉,对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问题的认识仍有局限性。
4、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异性开始产生“好奇”,喜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渴望在思想和情感上被人理解,有所寄托。
二、教育要求:总的要求:珍惜青春年华,迈好人生第一步,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养成教育,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具体要求:1、了解时事,关心社会,深入社会,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远大的理想。
2、拓展知识面,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学习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一些问题。
3、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并逐步形成适应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4、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自觉克服逆反心理,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5、热爱新的集体,积极参加各各科技、文体和社会活动。
要有集体荣誉感,讲文明、有礼貌、胸怀坦臼、情趣高尚、不畏困难、勇于进取。
高二年级一、学生特点分析:1、高二学生处在过渡时期,心理具有封闭性和多元性特点,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导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思维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思想活跃,善于思考,且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
3、有强烈的自尊感和自我表现感,组织活动的能力较强,多数学生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但有时在工作中也出现一些盲目的自信。
4、学生较自觉,竞争意识强,自学能力基本具备,但团队精神、集体观念不浓。
5、懂得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个别学生开始将友谊向爱情方面转化,出现了少许早恋现象。
二、教育要求:总的要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具体要求:l、注重自制力及团队友爱互助精神的培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正确理解人生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党团基本知识,提高对组织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3、将个人前途命运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不偏科目,打好基础,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同学间既要有学习向上的竞争意识,又要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争取成才。
4、处理好个性发展,个人兴趣与老师教育,社会公德的关系,处理好男女之间的友谊,防止早恋,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5、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并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做到自尊、自律、自立、自强。
高三年级一、学生特点分析:1、思想趋于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并有一定的见解。
2、面临毕业,对自己前途十分关注。
学习刻苦、自觉。
大多学生思想准备较单一,即继续升学。
而且力争考上理想的重点大学,但由于升学的压力,他们对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不太热心,不愿受纪律约束。
3、在强烈的竞争中,心理较为脆弱,问题较为突出,成绩好的同学害怕挫折和失败,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有自暴自弃之感,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使学生生活趋于单一化,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障碍。
二、教育要求:总的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做一个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具体要求: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完成中学最后一年的学习任务,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2、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调整心态,积极进取,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
3、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保持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不早恋。
4、尊师爱校,遵纪守法,在各方面为其它怎样使读报课有实效寓教于乐,方能乐在其中,乐而有获,好的方法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每周五的读报课对一个班主任而言,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说其平常因为应付方法颇多。
走进教室,拿张报纸就读,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效果自是不好,有了形式没有内容,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厌烦分神,甚至打瞌睡,做作业,讲小话,这样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班风吗?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那怎样才有做又有实效呢?我的做法之一是突破一人读报众人听的单一模式,组成一人读为常型,以演讲、问答为变型的复合模式。
我依据所教班级的学科特色和人员构成特色开展了多样化的读报。
我教的文科班学生会干部多,擅长演讲、英语口语好的同学多。
因此我班的读报在高二年级时就多次采用英语读报和演讲的形式。
用英语读报是有一定难度的。
以前我就有这一想法,但条件不具备。
这次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精心选内容,用心做准备。
平均两周一次的英语读报效果颇佳,如黄敏读的中国古诗词、左娅读的新闻时事,罗布泊读的中学生作文均很受欢迎。
我觉得这一形式是一举多得,读者练口语表达,听者作听力训练,外语老师高兴。
去年暑假,有许多同学外出旅游观光,天南海北、高山平原都有人去,我就把开学的第一周读报课变成旅游汇报专题会。
龙家琪的神农访密、李鑫的昆明世博会之行、罗布泊的天柱山控幽、吴文芳的齐鲁环游记、李丁的再访北京城,她们各具特色的描绘使一连五天的读报课笑声不断,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体会着“神游”韵味。
此外。
我采用了说词比赛和读报问答等方式。
这种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到新颖、活泼、变化。
而不是枯燥乏味,一成不变。
我的做法之二是让读报的内容更加充实有趣。
选读什么内容呢?我觉得应是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和学生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
让读报的内容与课堂所学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比较适宜重点中学的学生。
他们求知欲望强,珍惜时间,但学习负担重。
这样做可以令他们在娱乐中学知识,用轻松快乐来调剂繁重的学生生活。
我对读报内容的处理方式是使之标题化、专题化、知识化。
对重大会议,时事政治、外交访问采取用标题新闻的方式处理。
对学生关注的内容列出专题,加以选读,读后班主任可适加以简评时进行思想教育。
读体育专题时,不仅读球讯战况,读球星趣闻,还通过球星的俱乐部让同学们回忆哪座城市或哪个国家的历史人事,并重点讲球星奋力拼搏,刻苦练习的精神来激励同学们。
读考古专题时,选读《郭店楚简答疑》、《汉阳陵考古发掘重大成果》等文章,让同学们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有的甚至是史学界最新的成果,开阔其视野丰富其知识。
读影视专题时,选读了评价电视剧《雍正皇帝》的文章,让同学们认识电视文学中的雍正皇帝与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读高考信息专题时选读《中国青年报》关于外语学习的大讨论和《中学历史报》上文科状元谈学历史的方法的文章,帮助同学们掌握方法,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众多专题之中,他特别注意使读报与历史课的教学结合起来。
使读报向知识化发展。
如历史课讲到隋唐史时,选读了《科学怪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举制的形成、发展、变化中的利弊。
讲到维新变法运动时,选读了《戊戌变法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让学生知道学术界最新的成果和信息。
讲到改革开放时,选读了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系列文章,特别是《小岗当年大包干》《小岗村的秘密契约》,加深了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弥补了教材过简的遗憾。
由于读报内容的知识化、专题化,读报课起了第二课堂的作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我的做法之三是让全体同学积极投入,踊跃参加,让读报这个小舞台上演出学生出人生的大剧目。
使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树立自信、展示风彩、显露个性、增强能力。
我在班里组建一个庞大的读报组,先后有13名成员。
人多不仅负担轻;还使读报的内容和风格多样化。
担任读报员的同学都十分用心选择读报的内容。
从而形成了我班读报的特色和热点。
如罗布泊选的中学生括回忆系列,袁圆选的世界知识系列,李茜娜选的散文诗歌,还有左娅、吴文芳、李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都较受好评。
尤其是李丁选的广告趣闻系列使同学们在一个较高层次重新品味那些滚瓜烂熟的广告语,以创意,以语言……此外还通过读报问答和说词比赛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读报问答是在读完报后,老师依据内容出题考查。
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关注读报,培养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
如读完《留住长城》一文,就顺势问秦长城、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修建长城的有哪些朝代。
读完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就问七子是指什么?哪些是瓜分狂潮时被割占的。
从湖北卫视台《中不中》和中央二台《幸运52》中移值过来的说词比赛参加的人最多。
它可以检查同学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表达水准。
同学们也非常喜欢和熟悉这一形式。
我从中国近现史和世界近现史中选了近百个名词,组织了三次比赛。
全班以小组为参赛单位,每次每组出两名代表参赛,比谁说得准确,看谁答得迅速。
每次比赛,教室里都是空前热闹,同学们异常兴奋,踊跃参赛。
许多同学显示了灵敏的反应力和精妙的表达力。
我还特地让一些内心腼腆的同学参赛锻炼。
这种寓教于乐、融教于趣的方式,很受欢迎,每次都觉得时间短,兴奋之中总带一丝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