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智力问答题]智力问答题大全及答案

[高中生智力问答题]智力问答题大全及答案

[高中生智力问答题]智力问答题大全及答案1、有口井7米深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2、一毛钱一个桃三个桃胡换一个桃你拿1块钱能吃几个桃?3、有十二个乒乓球形状、大小相同,其中只有一个重量与其它十一个不同,现在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秤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找出来,并且知道它比其它十一个球较重还是较轻。

答案1、第一天3-2=1米第二天1+3-2=2米第三天2+3-2=3米第四天3+3-2=4米第五天白天4+3=7米掉不下来了so四天半2、15个买10个吃完,再换3个剩一胡,吃完后总共有四胡,跟店主换多两个桃,吃完后把两个胡都还给他就行了,所以总共15个3、分组编号:A:1234B:5678C:9,10,11,12设不一样的球为x第一次AvsB1、等重,则x在C。

再取123vs9,10,11(1)等重,则x=12。

再1vs12可知轻重。

(2)123>9,10,11.再9vs10,等重时x=11或x=轻球。

(3)123<9,10,11.同样9vs10,等重x=11或x=重球。

2、A>B时,取123456789分三组,123,456,789。

第二称456vs789456=789时,则x=123且为重球。

再1vs2既得x456>789时,则4重或78轻。

再7vs8既得x456<789时,则56轻。

再5vs6既得x3、A456vs789456=789时,123轻,1vs2既得x.456>789时,56重,5vs6既得x.456<789时,4轻或78重。

7vs8既得x.1.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沟通交流能力。

善于沟通,乐于沟通,勤于沟通的人才能融于集体中,不孤立。

3.具有生存技术能力。

生存技术能力包括很多,如:运用外语、使用电脑、驾驶、理发等。

4.具有独立办事能力。

成功者需要自信,自强和自立。

在具有这种能力的基础上再与他人合作才有意义。

5.具有学习研究能力。

终身学习是世界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善于研究,勤于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是高中学习的一个主要环节。

6.具有承受挫折能力。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受到批评,遭受挫折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某些批评或挫折是不公正的,我们如何去对待,是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承受,以一种恰当的方法去排解,还是沉闷压抑,无法排解和承受,造成心里包袱,这就看是否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了。

7.具有关爱他人能力。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大公无私的表现。

8.具有语言表达能力。

能否把一件事情的原委说清楚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这种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在工作与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1、认真听课认真听课适当做笔记,不放过任何联想小结的机会是读好书的关键。

上课的内容有难有易,不能因为容易而轻视它,也不能因为困难而害怕它。

容易的问题思维强度小,但所提供的思维空间却很大,可以把自己的方法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整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结,对问题的发展进行预测,为后面更难的问题准备更充足的思维惯性。

这好比是骑自行车上坡,在平路上达到了一定的速度上坡也就容易了。

很多同学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结果到了更难的问题就听不懂了。

因此,简单的问题不爱听就必然导致复杂的问题听不懂,一段时间这样就要退步,长期这样就变成了差生。

2、弄清概念、性质与基本方法弄清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是每个学科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概念没有弄清就去解题是没有不碰壁的,正确理解概念再做习题就比较容易了,通过习题的演算反过来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概念与性质。

要弄清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就要先复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与课本的相关内容。

课堂弄不懂的问题课后一定要想办法弄懂,已经听得懂的内容也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够操作,若仍有问题最好动手做一遍,自己走过的路才可能成为熟路。

有了准备再做作业效率会更高,解题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检验你对概念、性质和基本方法掌握得如何。

对学习的困难要有足够的准备,不要贪眼前的快,学的太粗,长期下去会造成以后的慢,甚至一生的慢。

因此一定要注意强化自己的基本功。

在系统思考还没有建立之时,千万别放弃对简单问题的思考。

3、经常复习原来学过的知识小学初中的复习靠老师,高中的复习靠自己。

因为高中的课程内容多,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经常反复,一节课内容七天内不复习就有可能变得很陌生,最好是三天内复习一次。

要把问题真正弄懂,可能要读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几遍,每次读、或做总会有比原来更多的体会,我不相信人的头脑学一遍做很少的习题就能够把问题理解透彻。

求学问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印象到有印象,而且还要“印”的正确,“印”的清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一定要通过多次的反复钻研和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复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疏理和总结,使之形成系统,为解决以后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常常要象过电影一样把各科的常规问题过一遍,把各科的课本与笔记过一遍。

4、懂得、会做与习惯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更加能说会道、他们是常常是在最恰当的时侯用自已毅力与勤奋把该要学会操作,操作到熟练,操作到形成习惯为止。

你要习惯于看课本课,课前要看、课内要看、课后还要看,直到真正弄懂为止。

你要习惯于及时演练,时机把握的好不好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特别要珍惜课堂练习机会,珍惜例题重做时机。

懂得了到会做了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只有在懂得与会做之间架上习惯之桥才行!学习一种新的操作,我们往往会受原来的操作习惯、原来的习惯思维的支配,因此新的操作,新的思维取向的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做到。

新的操作习惯的形成的同时如果能克服掉原来的不好的习惯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原来你所具备的操作习惯与思维走向也是良好的习惯,如果就此而被你的新习惯毁掉,那是十分可惜的。

比方说学习打乒乓球,学会了推球,形成了推球的习惯,接着学会了削球,形成了削球的习惯,如果削球的好习惯毁掉了推球的习惯,能说你进步了吗?只有在两个好习惯之间在建立一个相互连结的习惯才行。

弄懂与会做上架起了习惯之桥,在新旧习惯之间架起转化之桥。

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操作有困难的问题一定要反复训练直到习惯,要加强对能否化简操作的思考,要注意越是形式化的操作往往越脱离问题的本质,因此进行简捷操作时要注意对问题的本质的思考。

一旦习惯养成,坚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收获也就水到渠成了。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段话: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5、勤于发现问题,好于解决问题中学的课程大都是被研究得比较彻底的问题。

可以这样说,一个聪明勤奋的学生能够发现多少问题,就能够学会多少知识。

听课、看书、做作业,听课是发现问题的最重要的时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为“听懂”就行,实际上,懂有真懂和假懂之分,懂有懂得深与懂得浅之分,不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的学生,往往在碰到新的题目和题型时就束手无策了。

解题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许多学生今天发现了三个问题,明天发现了三个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到了第三天老师问他你有什么问题,结果他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达到真懂的境界。

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准备一本问题簿,把你发现的问题记在本子上。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解决它,也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来解决它。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你要珍惜所发现问题,所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尽量加以解决,并且经常复习。

发现问题虽然困难,但天天都有许多的机会,如果你养成了勤于发现问题、好于解决问题的习惯,对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

6、把握解决问题的时机学习新的知识点,碰到问题和困难是非常正常与自然的,碰不到问题和困难才是不自然的。

每个人都有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的时机,不同的人可能时机是不同的,我相信不管是谁,这种时机一定存在。

可惜的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把握住解决问题的时机。

为什么呢?大多数的人总是急功近利,心理承受力差,对一些问题在时机不成熟时做了一些努力收效不大时,就放弃了努力,同时也放弃了寻找突破这些困难的时机,最终让自己失去了解决问题机会,事实上每天你都可以解决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新的问题也可能是刚刚才发现的老问题。

不管你学习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你只要努力去把握,总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

人的潜能象海底里的冰山、能露出的只是很少的部分,象电脑、虽然硬盘中贮存着无数的信息,但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只你肯挖掘,就能在显示屏上有更非富的显示7、善于分门别类,善于抽出本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概念、定理公式、典型方法,对他们进行概括小结使之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做的事情。

其实每个学生也要经常做这件事情。

开始时你可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这没有关系,只要多做几次就越来越会越做越好。

你先去感觉老师给你的笔记,体会老师是如何对知识进行概括小结的,以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对知识进行有个性的分门别类,每做一次这样的事情你的认识就会提高一次,多做几次你的思想就有可能升华。

平常我们要研究许多题型,做大量的习题,如果一但抓住了一类习题的本质就要及时归纳总结,可以用一句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这一本质的理解。

分门别类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有条理,便于记忆,便于应用。

抽出本质,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8、积极主动、善于变通失败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遇事有不会做,不做,遇题不会解,不解。

当一个人不做事的时侯,这个人就无从发展,无法进步了,只能是能力就越来越差。

事实上,任何一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

说个“好”字有一百种说法,声音的高低可以有一百种,语气的变化也可以有一百种。

跑不了5000米,先跑1000米,跑不了1000米,先跑100米,跑不了100米,先走100米,走不了,爬也行。

任何一件事你无法直接做可以退一步或退几步去做,总之要去做。

不会做这道题,就做与这题相关的课本的例题,千万不能什么也不做。

无论如何,你要动起来,不动不行,不做不行。

从简单开始,量力做事,每天坚持,你总会越来越好的。

变法子做你不能直接做的事情,培养自己积极主动、善于变通的习惯,可以终身受用。

形成好一种习惯的重要原则是:起点要低,起动要慢,日积一日,终达目地9、要虚心、要自信、有主见、有理智认真可以使你能够发现更细腻的东西,专心才有更高的效率,勤快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毅力能够让你克服困难,志向是你学习的动力是精神的支柱。

一个人往往在相对于周围的几个人或一群人而言某一学科学得还不错,也可能是一两次考试考得好一点,也可能仅仅是这一学科的对某一部分知识的理解超出别人一些,或者是学习速度比别人略快一些,就自以为是,误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没人可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