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诗经》艺术特色举例

【精编】诗经》艺术特色举例

越努力越幸运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 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 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 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 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 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 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越努力越幸运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 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 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 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 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 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 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 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越努力越幸运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 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 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 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 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 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 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 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 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 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诗经》艺术特色举例
赋比兴
重章叠句越努力越幸运 Nhomakorabea 赋比兴
作为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比兴是 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 见于《周礼· 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 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 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 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 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 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 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今人普遍认为“风、雅、 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 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
越努力越幸运
朱熹《诗集传》说: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 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 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 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 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 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 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 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 此遗风云。
《陈风· 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 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注释①泽陂(bēi):池塘堤岸。 ②蒲:香蒲,多 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河滩上。 ③伤:因思念而 忧伤。按《尔雅》注引《鲁诗》作“阳”,《尔雅· 释 诂》:“阳,予也。” ④涕泗:眼泪鼻涕。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 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越努力越幸运
二、《诗经》中的比兴 《卫风· 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注释: 1、荑(音题tí ):植物初生的叶芽。 2、蝤蛴(音囚齐 qiú qí ):天牛的幼虫,其身白而长。瓠(音壶hù ):即 瓢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果实为细长的圆筒 形,果肉可做蔬菜。犀:指瓠子果中的子,其子洁白 而整齐。 3、螓(音秦qí n):昆虫名,体形像蝉而小, 额头宽而方正。倩(qian):笑时两颊出现的窝。盼: 眼珠黑白分明。 越努力越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先 让我们来看一首诗。《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 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 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 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 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 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 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兴在这里就 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 相思之情。
越努力越幸运
《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为今后 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一、《诗经》中的赋 《周南·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 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 襭之。 注释:⑴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 ):植物 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 ⑶有:取也。 ⑷掇 (duō 多):拾取。 ⑸捋(luó罗):以手 掌握物而脱取。 ⑹袺(jié洁):用衣襟兜东 西。 ⑺襭(xié协):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 东西。
越努力越幸运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 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 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 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 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郑众说“比者,比方于 物……兴者,托事于物。”(《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 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 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论 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 特点的。 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 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 以喻劝之。”(《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 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 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 强附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