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重步行训练技术

减重步行训练技术

减重步行训练技术
减重(body weight support ,BWS)步行训练是在患者下肢尚无充分负重能力时即可直接开始步行练习。

通过悬吊和保护装置负担患者部分甚至全部体重,帮助下肢不能负担全部体重的患者处于直立状态,并且易于在治疗师的辅助下进行步行周期全套动作的练习,提高步行能力。

基于以下几种学说:①“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 generator ,CPG)学说CPG 是由脊髓中一群神经元相互联结组成的网络,能发放出节律性的冲动,其中也包括节律性的肌肉运动。

腰骶段脊髓的运动池中存在CPG,当特定感觉传入后即可发出冲动产生迈步动作。

②“神经系统可塑论与功能重组”理论:是指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完成因病损而丧失的功能,其机制包括远端功能抑制消退、发芽、替代、潜在突触的活化等。

成年人脑损伤后,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又重新组织的能力。

以承担失去的功能。

即完成功能重组,而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定向诱导才能逐渐实现。

步行训练正式一种有效的诱导方式,即将步行周期作为一个整体反复练习以期恢复良好的步行模式。

③关于运动控制的“动力系统”学说:是对运动的控制产生于有目的的行为。

因此对运动中枢受损的患者所进行的康复治疗应着重于有实用意义的各项任务,其中包括下肢的主要任务—步行。

通过步行训练可使大脑运动中枢重新学习对下肢运动的控制。

BWSTT不仅适用于脊髓损伤和脑卒中患者,还可用于脑外伤、脑瘫,多发硬化、帕金森氏病、马尾神经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各种上神经元或下神经元性病变以及下肢骨折、关节成形术后、截肢后安装假肢的患者的步行训练。

对于卒中患者,BWS对步行时患侧肌电活动的影响包括:1、使抗重力肌的运动电位降低;
2、降低跖屈肌的前期收缩,防止足的跖屈痉挛,同时减少胫前肌和腓肠肌的同时收缩(这是偏瘫和脑瘫患者较易见的现象),使小腿肌肉收缩节律接近生理状态;
3、使竖脊肌动作电位接近生理状态。

减重步行训练还可以使偏瘫恢复期患者步行速度提高,步幅加大,步行耐力增强,平衡功能改善。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BWSTT时,如使髋关节伸展幅度加大并控制好重心转移的节奏,则能使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完全迈步动作,而治疗师只需帮助摆放脚的位置即可。

动态肌电图纪录则显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在进行人工辅助BWSTT时,下肢主要肌肉产生相似的肌电活动,且肌电变化与步行周期的时相同步,波幅和波宽随步行速度和下肢负重的改变而改变,站立期末的伸髋常引起不自主的屈髋动作,从而自动进入该侧下肢的摆动期;当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试图自主迈步时,某些肌肉的肌电活动与被动迈步时相似,只是波幅和波宽加大。

近年来,一些将BWSTT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小规模临床试验显示,此项技术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提高、步行中步幅的加大、站立相的延长、步行耗氧量的降低(即步行效能的提高),以及步行速度和耐力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