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处方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处方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处方入院后生活、饮食、活动、休息指导入院后立即剪短手指甲、脚趾甲、如有血迹病人应立即擦净血迹、男病人剃胡须,以防交叉感染。

饮食:创伤后,人体的消耗增加,此时摄入的营养必须要大于消耗,疾病才会有康复的可能。

所以饮食总量要保证,饭菜要符合病人胃口,讲究色、香、味,胃口差的病人应少量多餐。

创伤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合理及时的补充营养能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伤口迅速愈合和康复。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多汤水而富于营养,少食油腻、煎炸食物,口味不宜过于辛辣。

不必太拘泥于民间种种“发物”之说,但是酒应尽量少饮或不饮,尤其是在打针吃药时。

因为酒精与多种药物间有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茶应少喝,茶中鞣质含量高,能影响钙、铁及蛋白吸收; 醋、菠菜应少食,因为它们酸化导致骨质脱钙。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吸烟。

吸烟可影响骨折愈合。

并对同病室其他病人造成影响。

功能锻炼指导:功能锻炼具体方案应根据病人的损伤部位,手术方法及病人的全身健康来制订。

功能锻炼原则以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为前提,以恢复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中心,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贯穿骨折愈合的全过程,只有正确的功能锻炼,才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息时间:晨间我们会到每个房间整理床铺,请您尽量配合我们的工作使桌面和床下保持整洁,并要定时开窗换气,以便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交叉感染。

另外,请您遵守院规,不要在病房内使用电器,大声喧哗,打扑克下象棋等。

抽血化验及大小便化验:除急诊抽血随时进行外,晨间6:00-----7: 00抽血,晨间抽血前应空腹。

外三科全体医护人员祝您骨折病人的饮食指导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

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 “瘀去新骨生”。

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

饮食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食用肥甘厚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会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饮食上由清淡转为补益为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

甜食要少吃,少喝咖啡、浓茶忌碳酸饮料等。

注意粗细搭配,少食多餐。

后期(5 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

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

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学会日常生活活动自理,病人肢体功能障碍较严重者,应指导病人如何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指导病人如何单手穿衣、进食等;2、教会病人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再损伤。

如患手接触热水壶、热锅时,应带厚手套,避免烫伤;3、外出或日常生活活动时,应避免他人碰撞患肢,必要时配戴支具使患者保持功能位;4、指导并鼓励病人在工作、生活活动中尽可能多用患肢,将康复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活动中,促进功能早日恢复截肢的康复教育(一)保持适当的体重现代义肢接受腔形、容量十分精确,一般体重增减超过3kg 就会引起腔的过紧或过松,所以保持适当的体重很重要。

(二)防止残肢肌肉萎缩残肢肌肉训练防止萎缩是非常重要的,如小腿截肢要做患足训练,即残留的肌肉训练。

(三)防止残肢肿胀或脂防沉积残肢应该用弹力绷带包扎,只要脱掉义肢就要包扎。

(四)保持残肢皮肤和假肢接受腔的清洁防止残肢皮肤发生红肿、肥厚、角化、毛囊炎、溃疡、过敏、皮炎等,保持残肢皮肤健康。

(五)其它注意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密切观察残肢病情变化,防止残肢并发症,定期随访。

截肢患者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早日协助和训练患者利用健肢做力所能及的事,促其生活基本自理。

休养期间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采用多种方式充实生活内容。

使患者能够早日回归社会,同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生活。

为其提供社区护理,通过开展康复站、家庭病房等多方面利用病人康复的管理与指导,遵循“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原则,完成患者的全面康复颈椎病的康复教育避免诱发因素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在短期内难以根除,故平时应加强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复杂的,但总的可以分为内因(体内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二者可以互为因果。

内因是致病的基础,而外因是可以预防的。

应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复发。

诱发因素除外,常见的还有落枕、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工作、姿势不良及其他疾病(如: 咽喉部炎症、咼血压、内分泌稳乱等)。

(一)防止外伤设法避免各种生活意外运动损伤,如乘车中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故应尽量防止,坐车时尽量不要打瞌睡。

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在头颈部发生外伤后,应及时去医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矫正不良姿势要注意防止外伤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由于工作需要,有些工种需要特殊姿势或在强迫体位中工作较长时间,如果不予重视,久之容易发生颈、肩部的软组织疲劳性损伤,进而导致颈椎失稳,发生颈椎病。

预防慢性损伤,除工间或业余时间作平衡运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

另外一些规律性的长期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等亦有助于预防颈椎病的再发。

股骨干骨折术后的健康教育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当天或第2 天即可开始肌肉等长练习,以及踝及足部运动练习,并尽早理疗,以帮助消肿、减少肌肉的纤维化和粘连,为以后的良好功能恢复创造条件,理疗时间不要迟于术后第2天。

术后第3 天以后,疼痛反应消退,可开始在床上活动膝、髋关节,做髌骨上下、左右被动活动,可在膝关节下方加用枕垫时间过长髋关节屈曲挛缩。

锻炼时有时可做髋、膝关节屈曲90 度。

肌肉练习以等张收缩为主,辅以等长收缩;其中,股四头肌的等长和等张收缩是极为重要的。

根据病人全身情况、伴随损伤和依从性,手术后5—6 天时可开始扶双腋杖或支架行走,合作性较好的患者都可部分负重,并于2~3 周内逐渐加负重量,在2 个月左右进展至单手杖完全负重行走。

踝部骨折石膏固定后的健康教育经整复固定后,适当活动足趾并进行背伸运动。

双踝固定从固定第2 周起,即可加大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但应禁止做旋转及内外翻运动。

3 周后可让患者扶双拐负重活动。

4—5 周后解除固定,改为扶单拐,逐渐增加负重量。

骨折临床愈合后,患者应进行患肢负重下的各种功能活动,包括踝关节的内外翻运动和旋转运动,以尽快恢复踝关节功能。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教育做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手术者,原则上术后第1 天做患肢各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第2—3 天即可起床活动,并且允许患肢负重。

1 周以后主要以等长收缩的方式做髋骨肌群的肌力练习,并开始髋与膝的有助力的屈伸运动,但运作需轻柔,幅度逐步增大,避免引起明显疼痛,随后逐步改做主动屈伸运动,增大主动运动幅度。

手术2 周后即可开始第三阶段康复,3—4 周以后可完全恢复原有的社会生活。

对于有轻度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为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应给予患侧股骨头8—12周的不负重休息。

患肢不能着地行走,不负荷身体重量。

其它训练程序为:术后第1天做等长练习,第2 天开始做等张练习的关节主动活动,第3 天可扶双腋杖下床,患肢不负重。

8 —12 周后过渡到第三阶段康复。

手部损伤修复术后的健康教育1.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 物理疗法:早期用烤灯照射。

3. 运动疗法:被动活动:术后第三天,在石膏保护下,开始被动活动,屈肌腱修复,完全屈曲;伸肌腱修复,完全伸直,第1 周3 次/分,连续15 分钟;第二周2 次/分,连续10 分钟;第三周4 次/分,连续20分钟;第四周5 次/分,连续25 分钟;此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上、下午、晚上各进行一单元的被动活动。

4. 运动疗法:主动活动:屈肌腱修复术后主动背伸;伸肌腱修复术后,主动屈曲;第一周3—5 次;第二周2—3 次;第三周5—10 次;第四周10 次以上;此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健康教育1. 外展型:多属稳定性,可用三角巾悬吊固定4—6 周。

早期做握拳及肘和腕关节屈伸练习,限制肩外展活动。

2. 内收型:治疗较困难,复位后以三角巾制动4-6周。

以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早期功能活动为主、限制肩内收活动。

预防肩周炎及肩关节僵硬发生。

颈腓骨骨折的健康教育1. 术后去枕平卧6 小时,禁食水6 小时。

2. 食疗:伤后1—2 周饮食宜活血化瘀,清淡易消化,如瘦肉汤。

鱼片汤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食酸辣,燥热及肥腻滋补之品,3—5周后饮食宜补气和血,接骨舒筋如猪脚汤,北芪乌鸡汤,可在初期的食谱伤加以骨头汤,田七煲汤,动物肝脏之类。

6—8 周后饮食可以解除禁忌,宜多食补易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狗杞子煲乌鸡,兔肉等。

食疗有冬虫草炖瘦肉,杜仲猪骨汤等。

3. 功能锻炼:循序渐进(1)外固定术后第1—2 天酌情减缓,3 天后恢复锻炼,膝关节暂固定,有跟骨牵引者在做上述锻炼时应练习三点撑抬高上身和臀部,可用两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每隔2小时做1 次,夜间睡眠时每隔3—4 小时做一次,每次抬起至少15秒。

(2)2 周后出进行患肢肌肉锻炼外,可逐渐轻轻活动骨折上下关节,主要做抬腿练习和膝关节屈伸活动。

(3)3周后拄双拐下地,患足下地,但不负重,不可悬起,4 周时改用单拐(去掉健侧拐杖)5 周时可弃拐。

4. 出院指导:出院后患肢继续抬高,不过早负重,合理饮食,进营养丰富及易消化的食物,小儿及老人应适当补充含钙食物(如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坚果等)。

肱骨髁上骨折的健康教育一、食疗:伤后1—2 周宜食活血化瘀,清淡易消化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食酸辣、燥热及肥腻滋补之品,3—5 周后饮食宜多补充补气活血,接骨续筋之食物,6 周后饮食可以解除禁忌,宜多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品等。

二、病情观察指导:不能随意松解小夹板系带,若小夹板松脱或过紧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1—2周):伤后即可开始主动握拳练习,每日200 次左右,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并配合予以手指、手腕轻抚摸或按压,卧床患者可行三点支撑法下抬臀练习,每日50 次左右。

(2)骨折中期(3—5 周):每日主动握拳300—400 次左右,伤肢前臂轻抚摸,揉捏以舒筋活络,病情许可则行创伤耸肩活动,抬臀练习每日100—200 次,以促进下肢肌力的恢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