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字白梁,东平人。
南宋著名画家。
擅画人物、山水、僧道、鬼神。
嘉泰间画院待诏,任情放达,御赐金带,不受,挂带而去。
人号梁风子。
传世作品有《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高僧故实图》、《六祖斫竹图》、《秋柳飞鸦图》等。
笔墨豪放,减笔写意开一代之风,影响深远。
1956年入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梁楷名字命名外星之环形山。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梁楷是南宋东平人。
南渡后流寓钱塘 ( 今杭州 ) 。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
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远远超过老师,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
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
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
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据清代官修的《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以及厉鹗汇集的《南宋画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不在国内了。
据著录的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钏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宫兵阵图》等等。
高文秀(约1235-1280),东平人。
元代杂剧作家。
早年为东平府学生员,研习经史,却性耽文艺,肆力编创杂剧,传入京城,有“小(关)汉卿”之誉。
《录鬼簿》载其杂剧作品凡三十余种,剧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擅写水浒英雄故事剧。
现存杂剧《双献功》、《渑池会》、《襄阳会》、《谇范叔》、《遇上皇》五种,均崇尚道义,英雄气长,戏剧性强,曲词典雅,诚制作之巨匠。
安道壹(?-约580),东平人,北齐僧侣书法家,有“书仙”之称。
山东境内北朝摩崖刻经之主要书写者。
遗世作品有《泰山金刚经》、邹城铁山刻经、东平洪顶山刻经等。
笔力抗
(按:应作“扛”,音gāng)鼎,开北朝壮气宏阔书风,与南朝柔媚秀美书风相互辉映。
洪顶山“大空王佛”四字,高九点三米,宽三点五米,被誉为“大字鼻祖”。
程咬金(589—665)汉族,济州斑鸠店人(现山东省东平县斑鸠店),唐朝开国名将,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
程咬金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2月26日),享年七十六岁。
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咬金)即其中之一。
程知节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
影视小说中说程咬金曾在瓦岗寨建立政权,国号大魔,年号大德,所以被后世称为混世魔王。
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
少年丧父。
曾从学于王禹恬,初考进士,未中。
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不要单凭诗赋,要注重治国治民的才能,未被采纳。
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
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辞辩明敏,对答如流,真宗甚为嘉赏。
群臣奏章,多教灏参议。
景德元年(1004年),任开封知府。
同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
著有文集15卷。
凡是读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
”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
《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抚育成人。
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
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
其间,曾与杨励、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举事务。
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
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词辩明敏,对答如流,且见地高远,倍受真宗赏识,时论称赞。
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42岁。
所著文集15卷。
灏有三子,固、述、适。
其子梁固于梁灏中状元之日出生,后也中了状元,因此与父亲称为“父子状元”。
梁固,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字仲坚。
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O19)。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OO9)己酉科状元。
“梁固为乙酉科状元梁颢之子。
其年少时,即有志节,曾著《汉春秋》,倍受其父赞赏。
梁固本已以父荫受赐进士出身,但其主动向登闻院提出收回成命,愿赴多举以真才实学获取功名,后高中榜首时,年仅二十二岁。
中状元后,被授将作监丞,入值史馆,历户部判官、判户部勾院。
梁固为人气调俊爽,善与人交,疏财慷慨,尚义气,明于吏道。
马元方领三司时,临事多有纰漏,梁固屡奏朝廷,消除了财源流失之弊。
时全国刑狱混乱不堪,错判、误判比比皆是。
梁固奉诏审查刑狱,其仔细研究,明察暗访,断案公平,处理得当,赢得朝野褒奖。
梁固博览群书,才学渊博,奏颂文辞甚为工整,惜三十三岁时因病早逝,朝野至梁府吊唁者络绎不绝。
梁固著有文集十卷传世。
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
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
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
《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汜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
《王祯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继承了前人在农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王宪明中期大臣。
字维纲。
东平人。
弘治三年举进士,历任阜平、滑县知县,入京为御史。
正德初年,任大理寺丞,升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
回京升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以御敌有功,得世萌棉衣百户。
继为户部右侍郎,巡抚陕西,入为兵部右侍郎。
武宗南征朱宸濠时,受命率户、兵、工三部官员各1人督理军饷。
回师后,任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后,被给事中史道弹劾罢职。
嘉靖四年(1525年),受廷推为三边总制,御敌有功,加太子太保,再萌子1人。
后改任南京兵部尚书,不久入京为左都御史。
朔州告急,廷推为宣、大总督,不肯前往,受劾罢职。
不久,世宗复念及,召为兵部尚书。
大同士兵哗变,主张诛首恶,其余遣散,而张聪和刘源清力主用兵。
因久攻不下,刘源清获罪,遂赦免哗变士卒罪,事情得平息。
数年后,以年老辞归,死后赠官少保,谥"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