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概述全解
C有·V有+C水·V水
1 E%= 1+V水/(V有·D) X100%
1
N
Mn= Mo 1+V水/(V有·D)
提高萃取效果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萃取剂。该溶剂对被提取的组分的分配比D越 大,萃取效率越高。
2 增加使用有机溶剂的体积。但是由于萃取剂费用较高,而 且使用次数较多,因此一般萃取剂的体积为样品溶液体积 的相等或为其一半。
Eg: AB两种组分,A是待测组分,B是干扰组分。已知试剂甲,A组分可 以溶解于甲试剂,B不能,就可以选用甲试剂,将A组分提取出来。
方法 固—液萃取 液—液萃取 液—固萃取
常用名 浸渍法 萃取法 固相萃取
样品形态 固体 液体 液体
萃取剂形态 液体 液体 固体
提取法——浸渍法
原理:利用液体溶剂浸泡固体样品,将其中要分离 的组分溶解,以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
•整体的某一特征:典型性
eg:检验车间空气,目的是了解某作业某有害物质的污 染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样品采集过程和注意事项
监督监测和鉴定监测,采样时,卫生监督或卫生 监测人员都要亲临采样现场,进行周密调查,熟 悉背景,制定样品采集方案。
样品采集一般采集检验所需数量的三倍,供复检 和上级部门鉴定使用。
回流提取法 采用回流提取装置
当提取过程需要加热时,为避免挥发性组分和 溶剂的挥发损失,采用回流装置,即利用蒸馏烧瓶 和冷凝管作为提取一起,通过水加热回流,以保证 样品中要分离的组分被溶剂充分溶解提取。 提取效率高、不适用于受热易分解的组分
提取法——萃取法
利用液体萃取剂来提取与它互不相容或部分相溶的液 体样品中的组分。
顶空法等
挥发分离法——气化法
气化法是利用被测物质在常温下所具有的挥发 性,与不挥发的干扰组分分离的方法。通常是利用 氧化还原反应使待测组分形成低沸点的单质或化合 物,从样品溶液中逸出供分析测定。
Eg:SnCL2+HgCL2→SnCL2+Hg 低沸点化合物中最常见的是氢化物,因此可以 用化学方法将待测组分转变成气态的氢化物。
常用溶剂:水、酸性水溶液、碱性水溶液
缺点:1. 样品组分溶解扩散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最终达到平 衡状态,需要重复几次。
2. 样品中的杂质也会同时被浸出,检测前需要净化。
分类:冷浸法、回流提取法。
冷浸法 固体样品粉碎,放入溶剂中混匀,振摇
30min后静置,倾出或过滤出溶液,重复2-3 次,合并溶液供后续测定操作。
最高允许浓度。 4 根据被测成分含量范围选择分析方法。 5 尽量避免使用危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的试剂和方法。 6 耗费低、节约人力和事件。
卫生理化检验常用分析方法
感官检查法 物理检查法 理化分 化学分析法
析法
感官检测法
鉴定被测
样品的外
听觉
部特征
视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Eg:食品卫生检验的技 术内容必须包括:
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新陈代谢。如食品、废水等 化学因素:化学组分之间发生反应等。 物理因素:光照、温度、振动等。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1 合理选择采样仪器、设备和容器; 2 密封、避光、防潮、防污染等; 3 低温冷藏法,防止样品腐败,一般不加入防腐剂。 4 严格认真的填写采样记录。
第二节 样品前处理
硝酸-硫酸法
原理:4HNO3
2H2O+4NO2 +2[O]
硝酸浸泡
开始消化
五
个 补加氧化剂
阶
段
终止消化
脱硝
所加试剂
硝酸
现象
液体黄色
硫酸
液体黄色、棕红色气体
硝酸
液体无色或微黄色
无
浓厚白烟产生
水&饱和草酸铵 浓厚白烟产生
消化操作技术
1 敞口消化法
敞
口
2 回流消化法
消
化
3 冷消化法
法
4 密封管消化法
5 微波消解法
小结
有机质 破坏
分离
方法 干法
湿法
提
浸取法Biblioteka 取 萃取法法 固相萃取法
气化法
挥
蒸发法
发 法
蒸馏法
顶空法
应用
基本原理
无机元素测定
长时间高温或氧化处理, 破坏有机物,以离子的 形式释放出其他元素
固体样品 液体样品 液体样品
利用待测组分与干扰组 分溶解性不同进行分离。
常温
低温加热
利用 被测组分与干扰组
高温,蒸馏装置 分挥发性不同进行分离
安全、营养、感官
物理检查法
物理 性质 数据
密度 熔点 折光率 旋光度
推算
组分 含量
Eg:水质检验中电导率测定
减 压 蒸 馏 装 置 图
在低于常压的条件下进行蒸馏,适用于高沸点、及易分解的 有机化合物的预处理。减压可降低沸点,因而可以再较低的 温度下蒸馏,防止组分分解。
挥发分离法——顶空法
顶空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挥发性,而干扰成分 不具挥发性,实现被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在密 闭的容器中,通过适当加温或结合通入氮气的方法 使其从样品溶液中挥发出来,在进行测定。 分:静态顶空法
3 为制定各类卫生标准和采取卫生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学什么?——内容及其分类
监督检验
检验 性质
鉴定检验
委托检验 卫
生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
理
研究
环境卫生检验
化 检
领域
劳动卫生检验
验
水质检验、食品检验、
检验 对象
空气检验、土壤与底质检验、 化妆品检验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概述
卫生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
样 品 采 集
彼此达到平衡时分为两层,溶质以一定的 浓度比溶解分配在两液层中。溶质在两液 层中分配的浓度比,称之为分配比(D)。
有机溶剂 水溶液
分配系数:D=C有/C水
表示了溶质在两种 不同溶剂中 溶解度的大小
提取法——萃取法
萃取效率:
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量
E%=
被萃取物质的总量
X100%
E%=
C有·V有 X100%
组分分离
提取法
挥发分 离法
其他方 法
浸 渍 法
萃 取 法
固 相 萃 取
气 蒸蒸升顶
化 发馏华空 法 法法法法
离
沉 吸透子 淀 附析交 法 法法换
法
有机质分解法——干法
又称灰化法
在高温灼烧下使样品脱水、炭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 下,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 体挥发逸去,剩下的无机物用盐酸溶解后供测定用。
回 流
装
置
图
①优点是加热温度较干法低,减少了金属挥 发逸散的损失。
②缺点是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操作需在通 风柜中进行。耗用试剂较多。 消化初期,产生大量泡沫,易冲出瓶颈 ,造成损失,需操作人员随时照管,操作 中还应控制火力,注意防爆。必须做空白 试验。
提取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在溶剂中 溶解度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
样 品 前 处 理
样 品 分 析
检 验 结 果 报 告
第一节 样品采集
整体 部分
样品
从整体中抽出部 分的过程,叫做
样品采集
部分与整体是有 差异的,两者之 间的差异称之为
采样误差
样品采集原则
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代表性 •整体的性质:均匀性或随机性
eg:从一个仓库中,采集部分粮食进行分析,来说明该仓 库存放的粮食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1)急速振动样品使其在分液漏斗中发生完全的混合,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操作。
(2)由于物质剧烈振动,液液萃取中常发生乳化现象,尤其 是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会影响被测组分数据的 准确。
避免和破坏乳化的方法有:
(1)混合震摇时,轻缓的固定一个方向震摇; (2)采用高速离心振荡或振荡后再用玻璃棉或滤纸过滤; (3)加盐到水相,通常有NaCl固体、2%~5%NaCl溶液或 Na2SO4溶液。 (4)加入少量另一种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
样品前处理:又叫样品分析前的处理。 是在样品分析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或
减少干扰测定的各种因素。
样品前处理的原则
1. 完全分离不受损; 2. 不引入被测组分和干扰组分; 3. 不影响后续分析; 4. 不用或少用试剂免杂质; 5. 安全、简便、高效。
样品前处理方法
有机质 破坏
有机质 分解法
干湿 法法
分三个步骤:炭化→灰化→溶解
适用于:Pb、Cu、Zn、Cr、Fe等金属元素 不适用:As、Hg
干法三个阶段
①炭化
脱水
②灰化
除去碳、氢、氧
灰化完全标志:样品成为无黑色颗粒的灰
白色粉末状残渣。
③溶解
用稀盐酸溶解灰白色粉末状
灼残渣的无机盐或氧化物
后过滤待用。
1.优点:是有机物被破坏彻底,操作简单, 使用试剂少,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
3 增加萃取次数。N越大Mn越小,萃取效果也就越高。但过 多地增加萃取次数,是工作量增加,也会增加操作误差。
1. 溶剂的选择 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不适用液液萃取
。如低分子量的醇、酮、醛、乙腈。 常用的萃取液:乙醚、苯、甲苯、四氯
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正己烷
2.乳化
定义: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 种液体中的作用 。
直 接 蒸 馏 法 装 置 图
将样品溶液置于烧瓶中,热源直接加热烧瓶。适用于沸点 在40-150度之间的物质。如水中氨氮、氟化物、氰化物等 水样预处理。
水 蒸 气 蒸 馏 法 装 置 图
由于样品中的某些组分,特别是有些有机化合物,沸点较高 , 又容易受热分解的时候,建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水蒸气通入 盛有样品的烧瓶,一方面水蒸气给样品加热,使被测组分蒸发; 一方面样品中的可挥发被测组分被水蒸气携带出来。加热温度不 会超过100度,适用于具有一定蒸汽压而沸点较高的组分。如水 中挥发酚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