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疟疾医学教案培训课件

疟疾医学教案培训课件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11
•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疟原虫子孢子多型性假说
间日疟、卵形疟: 速发型子孢子、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
三日疟、恶性虐: 无迟发型子孢子
休眠子=复发根源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12
3/9/2021

流行病学
疟疾医学教案
13
•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病原学
疟疾医学教案
7
•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卵形疟原虫 (P. ovale) 三日疟原虫 (P. malariae) 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8
• 传染病学(第9版)
疟原虫生活周期
大汗后缓解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17
• 传染病学(第9版)
(一)发病机制
➢恶性疟 RBC体积增大呈球形,胞膜出现微孔,黏附成团 RBC黏附于微血管内皮细胞 管腔狭窄、堵塞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 脑、肾、肺严重功能障碍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18
•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 理
➢ 脾 急性期 轻度肿大,红细胞含有疟原虫与疟色素。
疟疾医学教案
19
3/9/2021

临床表现
疟疾医学教案
20
•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 潜伏期:间日疟 1315d;卵形疟 1315d;三日疟 2430d; 恶性疟 712d。 典型发作(paroxysm) ➢ 寒战期:突发寒战,持续10分钟~2小时。 ➢ 高热期: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以上, 全身酸痛乏力。
第七章
原虫病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1
3/9/2021
第二节
疟疾
作者 :张晓红
单位 :中山大学
疟疾医学教案
2
3/9/2021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五、临床表现
疟疾医学教案
3
3/9/2021
六、实验室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治疗与预后 九、预防
疟疾医学教案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15

发病机制与病理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16
• 传染病学(第9版)
(一)发病机制
➢感染之初,肝内期、红内期一般无症状。 ➢成批红细胞破裂 释放入血 裂殖子、代谢产物
寒战、高热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
➢疟疾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疟原虫的种类和数量。
恶性疟:侵犯任何年龄RBC,血液中疟原虫密度很高。 间日疟、卵形疟:年幼RBC,红细胞受感染率较低。 三日疟:衰老RBC,红细胞受感染率低。
五、临床表现
再燃
➢ 经治疗症状受到控制,但在28d内出现原虫血症及临床症状。 ➢ 为体内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重新大量增殖引起。 ➢ 四种疟疾均有再燃。
复发
➢ 距初发半年后。 ➢ 见于间日疟 、卵形疟。 ➢ 三日疟、恶性疟无远期复发(无迟发型子孢子)。 ➢ 输血后疟疾、母婴传播的疟疾不会复发。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神智清楚,无明显中毒症状,持续2~6小时。
➢ 大汗期:大量出汗,体温骤降,仍感乏力,持续30分钟~1小时。 ➢ 间歇期:间日疟和卵形疟48小时;三日疟72小时; 恶性疟 36~48小时。
病程早期间歇期可不规律,经数次发作后即逐渐变规律。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21
•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22
•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 恶性疟
微血管堵塞 进食少、寒战、高热消耗较多能量 细胞因子作用
低血糖
3/9/2021
➢ 肾脏:肾功衰竭,可有酱油样尿与少尿 ➢ 肺部:非心源性肺水肿 ➢ 肠道:腹痛
疟疾医学教案
23
•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无性繁殖T期ext asexual TTseetxxttage
life cycle
有性Te繁xt 殖期 sexTuexat l stage
Text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9
•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疟原虫生活周期
感染性子孢子---裂殖子---裂殖 体---裂殖子
间日疟、卵形疟:48小时
长期反复发作 脾肿胀明显,较硬,切面呈青灰色。
脾髓网状组织纤维化,脾髓多为大单核细胞。
➢ 肝 轻微肿大,肝细胞混浊肿胀与变性,Kupffer细胞大量增生,内含疟原虫与疟色素。
➢ 脑(恶性疟)脑组织水肿,充血,白质小出血点。
微血管明显充血,充满疟原虫与疟色素,红细胞凝集,阻塞微血管引起坏死出血。
3/9/2021
脑型疟(cerebral malaria):主要是恶性疟的严重临床类型,偶见于重度感染的间日疟。 ➢ 临床表现: 急起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 ➢ 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中易见疟原虫。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 蛋白质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 预后
凶险,病死率可达9%。
红细胞外期
三日疟:72小时
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代谢产物
红细胞内期
3/9/2021
恶性疟:36~48小时
疟疾医学教案
10
•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原学
疟原虫生活周期
按蚊唾 液腺
子 孢 子
血循环
子孢子 按蚊 配子体 胃内
红细胞
肝脏 (红细胞外期)
裂 殖 子
红细胞 (红细胞内期)
传染源
患者 带疟原虫者
传播途径
按蚊叮咬 输血 母婴传播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感染后免疫不持久 各教案
14
• 传染病学(第9版)
流行病学特点
➢ 流行概况
疟疾在全球致死性寄生虫病居第一位。 目前约27亿人居住在流行区。 每年新发疟疾为1.4亿~2.9亿例,病死约21万~63万例。 死亡病例中约2/3为5岁以下的幼儿。 ➢ 地域分布 呈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最严重,温带主要在夏秋季流行。 超过85%的死亡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 季节分布 夏秋季发病较多,热带、亚热带地区四季可见。
4
3/9/2021

概述
疟疾医学教案
5
•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 述
疟疾
➢ 由按蚊叮咬人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 发病机制:疟原虫先后在肝细胞、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 ➢ 临床特点:突发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间歇性发作。
3/9/2021
疟疾医学教案
6
3/9/20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