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第十~十二章货物的索赔、不可抗力、仲裁【案例】某贸易商以价向国内某厂订购一批货,在买卖合同中订明如工厂未能于月底以前交运,则工厂应赔付货款的违约金,后因工厂交货延迟天,以致贸易商被其买方索赔为货款的,请问:贸易商是否可依约向工厂索赔?索赔还是?
【分析】工厂延迟交货,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贸易商与工厂签订的合同,因合同中预先已就此种行为作出了赔付违约金的规定,所以贸易商完全可以依约向工厂索赔,因为合同是索赔的依据。
贸易商在向工厂索赔时应索赔货款的。
因为他们之间的合同规定是,贸易商索赔金额,应依据他跟工厂的合约,而不受他与买方之间的约定的限制与影响。
【案例】
国内某公司与某外商签订一份农产品出口合同,签约的日期为月日,合同规定装船日期为——月份。
但月中旬以后,国内市场该产品价格上涨,该公司因亏损过高不能出口,经查发现国内市场产品涨价的原因是月中旬产地曾发生过严重水灾,货源受损所致。
请问:在此情况下我方是否可以利用不可抗力条款来免除责任?本案中我方应吸取什么教训?
【分析】在此种情况下我方不能利用不可抗力条款来免除责任。
因为出口公司不能出口不是由于不可抗力事故导致他不能履行义
务,而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没有对供货市场做深入的调查,没有正确报价造成的。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致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
本案例的发生严重水灾很明显是发生在签约之前,出口方完全可以通过调查,然后在签约时制定一个合理的价位。
本案例告诉我方:
()做任何贸易都应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进行合理的报价;
()对不可抗力事故要做到真正理解。
【案例】我外贸公司接到国外进口方开来的信用证,证内规定“数量箱,月份装运”。
我外贸公司遂即备货准备月日正式装运,但由于发洪水,该批货一直延至月日才装运。
当该公司凭月日的已装船提单向银行议付时却遭银行拒付。
试问:银行有无拒付的权利?为什么?我方可否引用“不可抗力”条款要求对方付款?为什么?
【分析】()本案例中,银行有拒付的权利。
因为信用证支付是一种单据的买卖,在此支付方式下实行的是凭单付款的原则。
银行虽有义务合理小心地审核一切单据,但这种审核只是以确定单据表面上是否符合信用证条款为原则,开证行只根据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付款。
如果做不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则开证行可以拒付。
本案中显然是提单与信用证不符,故银行可以拒付。
()本案例中我方不能引用“不可抗力”条款要求银行通融。
因为信用证是一种自足的法律文件,虽然它是在信用证基础上开立的,但一旦开立即成为独立的法律文件,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
而“不可抗力”条款属合同条款,不能约束银行的行为。
【案例】某年月,我国某外贸公司同一外商签订一份农产品出口合同,交货期为当年月。
由于同年、月间产区遭受旱灾,产品无收,出口人不能依约交货,于是以不可抗力为由,向对方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
问该项要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分析】不能成立。
因为产区发生的旱灾是在出口合同签订之前。
【案例】某公司以条件从美国进口一套设备。
合同总价款为万美元。
合同中规定,如果合同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向违约方索赔,违约方需向对方支付万美元的违约金。
合同订立后,我公司迟迟收不到货,因而影响到自己的生产、经营。
故此,我公司在索赔期内向美方提出索赔,而美方却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法院将任何判决?
【分析】美国法院可能判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为罚金,并宣布对合同规定的万美元的违约金规定不承认。
原因是:
()美国属英美法系的国家,而英美法系把违约金严格地区分为
“罚金”和“预约赔偿金”。
认为前者是无效的,不可强制执行;后者是有效的,可以强制执行。
至于二者之间怎样区分,要以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图而定。
如果当事人的意图是要惩戒或预防违约的发生,则违约金就是“罚金”;如果当事人是为减少将来计算违约损害的麻烦而规定的,即属于“预约赔偿金”。
()就本案例而言,由于合同只简单订明如果一方违约,违约方需要向对方支付违约金,易让人理解为这是为了预防违约而制定的。
另外,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额较高,超出合同价款的一半也易让人理解为这笔违约金具有惩戒性质,即为“罚金”。
如果我方公司不能提供自己因卖方延迟交货而遭受损失与这万美元的违约金大体一致的充足证明,法院就会因其过高而将此违约金判定为“罚金”而不予承认。
【案例】进口方委托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上规定:卖方须提交“商品净重检验证书”。
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发现除质量不符外,卖方仅提供重量单。
买方立即委托开证行向议付行提出拒付,但货款已经押出。
事后,议付行向开证行催付货款,并解释卖方所附的重量单即为净重检验证书。
问:()重量单与净重检验证书一样吗?()开证行能否拒付货款给议付行?
【分析】()商品净重检验证书是由商检机构签发的关于货物重量的公证文件,而重量单为发货人所出具的货物重量说明文件,二者是不同的。
()信用证中要求卖方提供商品净重检验证书,而议付行误以为重量单即商品净重检验证书,则议付行必须为此过失承担责任。
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开证行有权对议付行拒付,而议付行可向出口商追索押汇款项。
【案例】年月,我某公司与香港一公司签订了一个进口香烟生产线合同。
设备是二手货,共条生产线,由国某公司出售,价值多万美元。
合同规定,出售商保证设备在拆卸之前均在正常运转,否则更换或退货。
设备运抵目的地后发现,这些设备在拆运前早已停止使用,在目的地装配后也因设备损坏、缺件根本无法马上投产使用。
但是,由于合同规定如要索赔需商检部门在“货到现场后天内”出证,而实际上货物运抵工厂并进行装配就已经超过天,无法在这个期限内向外索赔。
这样,工厂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加工维修。
经过半年多时间,花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只开出了套生产线。
请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该案例的要害问题是合同签订者把引进设备仅仅看作是订合同、交货、收货几个简单环节,完全忽略了检验、索赔这两个重要环节。
特别是索赔有效期问题,合同质量条款订得再好,索赔有效期订得不合理,质量条款就成为一句空话。
大量事实说明,外商在索赔有效期上提出不合理意见,往往表明其质量上存在问题,需要设法掩盖。
如果你只满足于合同中形容质量得漂亮词藻,不注意索赔
条款,就很可能发生此类事故。
【案例】三洋国际贸易公司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
年9月日,三洋国际贸易公司(下称三洋公司)与江苏省对外贸易公司(下称江苏外贸公司)在南京市签订一项购销制造乳胶手套合同。
合同规定:三洋公司向江苏外贸公司出售一套乳胶手套制造设备,价款南通万美元,其中%即美元以信用证支付,%即美元以产品补偿。
此外,合同中还约定了出现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的条款。
合同签订后,三洋公司交付了设备,江苏外贸公司支付了%的货款。
后来,双方就设备投产后的产品质量及补偿产品的价格等问题产生争议。
为此,三洋公司与该设备的实际用户江苏省滨海合成纤维厂协商,于年月日签订了《备忘录》,对设备投产后的遗留问题作出规定,并将原合同中以产品补偿货款%的付款方式变更为以现款方式,于年3月日前分两次支付给三洋公司万美元。
江苏外贸公司作为合同的买方和用户的代理人在《备忘录》上签属了同意的意见。
付款期限过后,三洋公司在多次催要剩余货款,江苏外贸公司始终拒付的情况下,于年1月日,依照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年月日,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江苏外贸公司于年1月日前分两次支付给三洋公司货款美元,逾期加计年利率为.%的利息。
年2月日,因江苏外贸公司未按仲裁裁决履行,三洋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向仲裁机关所在地的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