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名景欣赏

中国名景欣赏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一、我国的旅游资源概况(一)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三分之二的大陆国土都是山地或者地山丘陵)。

(1)名山——主要为地貌景观。

我国的名山通常可分为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和其他名山等几类。

(2)水景——水域景观桂林漓江、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新疆的天山天池、青海的青海湖等。

(二)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建筑: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

(2)风土民情:汉代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3)其他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各具特色的小镇风光,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菜肴等。

二.中国的名山(1)名山——地貌景观。

我国的名山通常可分为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和其他名山等几类。

①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

②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③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湖北、青城山四川、齐云山安徽、龙虎山江西④其他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武当山。

(2)五岳:泰山,是以花岗片麻岩为主的断块山地。

花岗片麻岩是由20多亿年前的古老侵入岩经过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自约1亿年前的燕山运动以来,巨大的花岗片麻岩岩体逐渐隆升,被流水侵蚀切割,形成现在的雄伟山地。

我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1泰山的自然景观美,突出表现为雄伟壮丽的形象美;泰山还蕴含着奇、秀、险、幽、旷等美的形象。

○2泰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地质发育历史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泰山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地层和岩石,其岩层年龄在20亿年左右。

○3泰山的文物古迹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帝王的封禅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

○4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形成过程:距今约8000万年前,华山所在地区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大量的岩浆入侵形成巨厚的花岗岩,地壳运动的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断裂作用,在华山的北侧形成了巨大的断层,造就了险峻的华山。

华山西峰为典型的花岗岩断层地貌景观。

(3)佛教名山:峨眉山以玄武岩为主的断块山。

景观特色:一个集秀丽自然风光(山地垂直分布明显)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名山(4)道教名山:武当山变质岩为主内外力作用中国道教第一名山,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古建筑群(5)黄山:由花岗岩构成,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地壳内部的岩浆上升侵入冷凝形成黄冈岩体,距今8000万年,地壳升降,使花岗岩出露地表,花岗岩节理发育,在“球状风化”物理风化下,形成花岗岩地貌景观。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1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树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其生长条件如下:a.悬崖绝壁的生存条件(岩石坚硬、土壤贫瘠)b.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c.植物向阳的特性d.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2怪石的成因: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3云海的成因:a.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多,容易成云雾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水分蒸发速度不同。

○4温泉的成因:地表水下渗受热,或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温泉。

(5)庐山花岗岩断块山地质公园;多瀑布.云雾;避暑胜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中国的溶洞:(一)溶洞指: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侵蚀.溶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二)分布特点:形成的自然条件: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分布;气候湿润(或降水量丰富)(三)主要景观地面奇峰和地下溶洞溶洞景观特色有多种多样的堆积形态.常见的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四)分布广 ,南北均有,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但集中在南方,尤其是两广丘陵、云贵高原。

两广一带故称岭南,洞岩交错是那里山水景观的重要特色之一。

广西桂林是我国溶洞发育良好的城市,许多溶洞已被辟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著名的溶洞有:广西桂林西北的光明山的芦笛岩,桂林东普陀山的七星岩。

桂林南的冠岩。

三、中国的园林1.发展简史: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的皇家园林“囿”开始,延续到近代的“园”,足有3000年之久。

2.特点:人文景观与自然和谐,追求自然美,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3.主要类型: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两大流派,有“北雄南秀”之说。

北方园林: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如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南方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为官.商.文人的私园;如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概念:石窟是一种就着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建筑,体现佛教艺术.(二)三大石窟(位置.主要特色)1.甘肃敦煌莫高窟:自公元366年开始,在其后的一千年中,这里连续开窟造像,形成南北长1680米的石窟群,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

九层大雄宝殿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其中有彩塑和壁画的洞窟492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主要特色: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佛教艺术宝库.2.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公元453年),东西绵延约1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尊。

主要特色:以北魏时期雕塑艺术风格为主的佛教石窟寺.3.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公元471年),先后营造400多年。

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00多个,共97000余尊佛像,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主要特色:以唐宋时期雕塑艺术风格为主的佛教石窟寺.4.麦积山石窟宝顶山摩崖造像千手观音炳灵寺石窟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五.中国的文化遗产(一)中国的世界遗产概况及分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①长城;②明清皇宫;③莫高窟;④秦始皇陵矶兵马俑坑;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⑥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⑦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⑧曲阜孔庙孔林孔府;⑨武当山古建筑群;⑩庐山国家公园;○11平遥古城;○12苏州古典园林;○13丽江古城;○14北京皇家祭坛(天坛);○16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17大足石刻;○18皖南古村落;○19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明十三陵、盛京三陵;○20龙门石窟;○21青城山——都江堰;○22云冈石窟;○23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4澳门历史城区;○25安阳殷墟。

(二)具体分类:1.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4):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2.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8):黄龙九寨沟三江并流武陵源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三清山中国丹霞此外,昆曲和古琴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三)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1、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了解即可)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重要。

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2、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1)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①世界遗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顶级品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②世界遗产中任何一种毁坏、灭绝或者消失,都无法再造,不容替代。

(2)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对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第一,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第二,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第三,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的交给子孙后代。

申报世界遗产不是为了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而是因为它具有历史艺术价值,要使它的价值能够延续下去。

【思维拓展】(一)地质旅游资源1、花岗岩景观花岗岩是一种酸性的深层火成岩(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我国众多的名山中,有不少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山岳景观。

如泰山、华山、黄山、衡山、崂山、普陀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2、玄武岩景观玄武岩(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一种基性火成岩,是演讲喷出地表冷却而成的。

在我国东南沿海及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分布有许多玄武岩。

3、砂岩景观我国很多地区发育了红色的沙砾岩层(沉积岩)。

岩层易受风化侵蚀,形成地势丁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期限的丹崖赤壁地貌。

这种地貌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四川、贵州、甘肃等地。

湖南张家界有世界上罕见的石英砂岩大峰林、大峡谷。

注:“丹”和“赤”,都是红色的意思,“霞”也是红。

(二)地貌旅游资源1、山岳峡谷景观山岳景观在地质构造上往往有共同的成因,多数是断层所切割而隆起的断块山。

如山东的泰山、江西的庐山、,都是典型的断块山。

峡谷,是指狭而深的谷底,横断面常呈“V”字形。

两坡陡峭,构成峡谷景观。

例如我国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

这是长江风景旅游线上最为奇秀、俊美,最为集中的山水画廊。

2;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我国路南石林,以岩柱雄伟高大、排列密集整齐、分布地域广阔而居世界各国石林之首。

溶洞,是一种地下的岩溶形态。

如地下河、地下湖石钟乳等。

(二)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对国家:○1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3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4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对游客:○1学习了革命历史知识,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2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三)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自然美:a.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如:山的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大漠烟波之旷;秘洞之奥;丛林荒原之野等)b.色彩美(特征:丰富且富于变化。

如: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天气变化)c.动态美(特征:动静相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如:山为水动、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d.朦胧美(如:烟、雨、云、雾、晨曦、暮霭呈现出的美)○2人工美:a.古典园林美(表现在: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等>组合之美)b.古建筑和古遗迹美(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c.民俗风情美d.书画艺术美e.雕塑艺术美○3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营造的情趣意境之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