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练习题一、知识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yg>vm>vx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
专题练习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振动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感受声音的传播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3.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
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敲打物体发出的B.响尾蛇遇到危险时会“响尾”,然后发出“滋滋”的声音警告对方,之所以响尾,是由于尾部空心、坚硬的鳞片振动C.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立即消失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 .倒车雷达C .超声波清洗机D .真空罩中的闹钟D.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证明空气传声更快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B.上述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金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空气--水--鱼D.在月球上进行上述操作,金鱼不会受到惊吓7.如图所示,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了,这种现象说明()A.闹钟在真空中无法振动B.闹钟发声太弱C.铃声被空气吸走D.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9.在电闪雷鸣的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闪电在发出雷声之前产生B.声速比光速小得多C.光传播不需要介质D.人耳接收声音信号迟缓,感觉滞后10.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是因为()A.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B.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很微弱,声音太小听不到C.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有振动产生,但声波无法传到空中D.以上原因都不是1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1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答案:B13.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14.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B.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15.小王把耳朵贴在充满水的一根长的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小李用铁锤用力敲击铁管,则小王可能听到的情况是()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B.先听到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16.在一个长1020m注满水的铸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声音同第二次间隔0.48s,第二次声音与第三次间隔2.32s,已知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铸铁中的声速为()A.5100m/sB.5600m/sC.4800m/sD.4300m/s1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1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将悬线下的轻质小球紧靠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
“轻质小球紧靠发声的音叉”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9.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声音的传递非常微弱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D.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21.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可以用两种方法使它发声:(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关于这两种方法发出声音的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法(1)中是小棒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C.方法(2)中是嘴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气柱22.声速测量器仪可测量声波在不同环境134cm s、声波发射器中的传播速度,使用时,将A、B两个声波采集器和发射器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声波发射器发出声波时,通过调节图中s的距离,声波到达两个采集器的时间就会不同,声速测量仪器上的显示屏则能显示出声波到达两个采集器的时间差,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单位为ms,(1ms=10-3s)。
下图是声速测量仪器某次在教室里测量声速时的情景,其中S=34cm,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为1ms,下列对此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这次测量声波先被A采集器接收到B.保持上图距离不变,测量声速时教室的温度为15℃,则A、B间的距离为102cmC.若声速增大,则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会变小D.若声波发射器逐渐靠近A,则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时间差逐渐变小23.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
鼓是靠振动发声,小提琴是靠振动发声,长笛是靠振动发声。
24.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产生的;鼓声通过____传到观众处.25.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m/s。
26.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2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28.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正前方峭壁的0.45km处鸣喇叭,经2.5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29.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m/s )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声相隔2.43s。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此时气温约为15℃);该金属管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30.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m?(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船上一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