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案例:
小东是五年级的学生,家长很重视他的学习。
小东自己也一直想勤奋学习,但他又不太爱动脑子,也不知道怎样规划自己的学习,每天吃过饭就开始学习,家长也尽力给他创造一个好环境,只要看见小东在学习,就会感到一种安慰。
小东除了每天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以外,就不知道该做什么,要是什么都不做,又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于是他就随便找几道题目做做,一会儿是语文,一会儿是数学,就这样,他每天都坐在写字台前,深一脚浅一脚地“刻苦学习着”。
但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处在中等的位置,渐渐地,小东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了,甚至有点厌学。
案例分析:
案例中小东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相信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学习非常“勤奋”,然而学习效率并不高,成绩始终不是太理想。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学习目的缺乏明确性
如果说学习是为了干什么,相信任何一个学习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但是有的孩子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有的孩子却不堪重负。
出现这种差距,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是学习沦为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
小东就是这样,表面看起来很刻苦,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
首先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在学习中很难调动起积极的学习因素,所以学习效率难以提高。
其次,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一个科学、清晰的规划,使得学习缺乏针对性,出现盲目学习和重复训练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学习效果只会每况愈下。
2、学习时间管理缺乏策略性
不难看出,小东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在耗时间,是在寻求一种忙碌状态下的自我心理安慰。
小东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但因为没有合理清晰的时间规划,只能想当然地盲目学习,结果就导致了学习时间长,自己又苦又累,然而学习效果却不让人满意。
3、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
影响小东学习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方法欠科学。
小东不是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而总是一种随便的心态来应付学习。
这种随意性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而且还体现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
长此以往,这种随意性使得他越来越难以驾驭自己的学习状态。
家长讨论情况:
小东的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直对小东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小学毕业能升入一所理想的初中。
每天为了给小东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连电视都不看。
孩子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感到很困惑,听了上述分析以后,他们也觉得孩子之前的学习太过盲目,迫切期待能够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小学毕业之前能有较大的提升。
指导意见:
1、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
家长可以通过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典型事例,让孩子了解学习对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还可以通过名人故事,甚至是身边的成功事例,启发孩子,个人想承担家庭的责任,想干就一番事业,想创造社会价值,都需要学习。
这样孩子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是仅仅为了小学毕业后升入一所理想的中学,而且眼界也开阔了很多,对学习的理解又上升到了更高的水平。
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对五年级孩子来说,家长的在学习上的帮助和引领非常重要。
首先,家长要和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而帮助和引导孩子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孩子只有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学习目标不能笼统而言,一带而过,它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确定为一个学期的,家长跟孩子商量后确定。
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目标细化到每个月甚至每周、每天。
比如,每周的一、三、五复习语文和英语,这样的复习又可以进行细化和归类,像是今天的任务就是两篇语文阅读,做到什么样的标准,做完以后要及时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再如,今天晚上要练习数学上的空间图形问题,那么就进行专项训练,其他问题就可以少练习。
这样,每天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再加上完成任务以后的自查和反馈,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然于心。
同时,既能达到很高的时效性,又不会太累,成绩也会明显提高,从而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今后的学习也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高年级的孩子学习任务渐渐加重,要使孩子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就要学会制订计划,改进方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反馈效果:
找出小东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以后,小东的家长和他一起制订了学期计划和周计划、日计划,并做了学习记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东的学习劲头大增,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变得积极主动,重新找回了学习上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