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1、国内汽车零部件与汽车配套关系回顾 整车带动、地方发展汽车带动、部门发展汽车带动,以及社会维 修配件的配套发展4种模式。 1.1 汽车整车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1.2 以地方汽车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1.3 以部门汽车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1.4 以社会维修带动零部件的发展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一、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企业重组 1.企业重组 2.供应商的演变 2.供应商的演变 3.技术进步 3.技术进步 4.经营全球化 4.经营全球化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在当今世界汽车产业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可以不仅仅通过自身的摸索,努力来发展 壮大,只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找对各种资源,对它们进行有效整合,也可以创出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走向具有跨国竞争力的大企业之路。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3.低成本扩张,再跨国并购的“万向模式” 3.低成本扩张,再跨国并购的“万向模式” 低成本扩张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李尚禹 Li Shangyu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Email:cczjlee@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发展模式 国内外汽车塑料化趋势 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 汽车零部件认证制度及管理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全球采购体系简介
所谓全球采购就是指采购商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在 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采购质量最好、价格最合理的产品和服务。
一、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及现状
要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就必须先从熟悉它的游戏规则开始 全球采购的QSTP理念 Q代表质量;S代表服务;T代表技术;P代表价格。 Q---质量,国际采购中对零部件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是应通过 ISO/TS-16949质量认证体系。 ISO/TS16949-2002是在ISO(国际标准化协会)协调下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 而不是ISO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 而不是 国际标准
车用塑料零部件
分类:功能件和结构件两种 分类 功能件和结构件两种。 功能件和结构件两种 功能件是以利用材料的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工作的独立 件,如塑料含油轴承。 结构件是以应用材料的力学性质工作的覆盖件、安装件、壳 体、梁架等。 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往往是二者兼顾或以其中之一为主。 功能件通常在确保所需的物化性能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一定的 结构上的要求,如塑料折页、塑料片簧等。而结构件在保证一定机 械性能的前提下也必须满足必要的物理性能方面的要求。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发展模式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模式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
1 零部件行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全面提升竞争力 1.1建立完善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支撑体系。 1.2建立和形成为自主品牌整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 1.3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1.4注重高新技术产品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1.5实施“跨国经营”。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模式
一、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模式 1. 双向垄断的日本模式 2. 欧美的自由选择模式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模式
1.脱胎于整车厂而壮大的“德尔福模式” 1.脱胎于整车厂而壮大的“德尔福模式” 脱胎于整车厂而壮大的 零部件企业不再依附于整车企业,独立的研发和生产使得零部件 企业更加自主, 现阶段我国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脱离的可行性。 整车厂集团的决策将主要取决于竞争的压力和零部件子公司的集 团外盈利贡献。 零部件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车制造商的规模实力。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2.3 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零部件配套有被外资企业掌控的趋势 2.3.2 几家采购的模式使零部件企业竞争力低下 2.3.3 车型多,配套商难以适应
3 发展中国式汽车零部件与汽车配套关系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1现状 2.国内汽车零部件的自我发展 2.国内汽车零部件的自我发展 2.1 产品质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2 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还表现在对 引进轿车的配套能力大大加强。 2.3 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反映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出 口业务的大幅增加。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主要汽车塑料内饰件简介 主要汽车塑料内饰件简介
1、仪表板 2、门内板 3、座椅 4、顶棚 5、门手柄 6、门槛饰条 7、其它吸音材料 8、侧窗防霜器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主要汽车塑料外饰件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2.2 国内配套关系的现状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上万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500家左右。 在商用货车、客车领域,其配套基本以中资企业配套为主;中 高级轿车,则是以合资、独资企业及外购零部件(进口)配套为主。 主机厂采取分级的配套订货的模式(A、 主机厂采取分级的配套订货的模式(A、B、C几家或称几级) (A 几家或称几级) 主机厂同一种零部件从几家采购的原因 (1) 对企业、产品的信任程度存在疑虑。 (2) 指定厂家的采购经常发生。 (3)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有的存在资产关系。 (4)主机厂不能分享配套厂采用先进工艺、改进管理等,使产品成本下 降好处。 (5)通过人际关系、不正当的手段来确定采购关系的也占相当数量。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复合
应用现状 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迅速上升 汽车的内饰件已基本实现塑料化, 塑料化正在由内装件向外装件、车身和结构件扩展,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1.汽车保险杠 2.散热器格栅 3.档泥板(轮罩壳) 4.侧防撞条 5.后导流板 6.灯类 7.其它零件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几种主要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改性PP材料 改性PP材料 PP 车身塑料材料中使用最多改性材料。 仪表板、车门护板、装饰面板等大型内饰部件和保险杠、水箱面罩、 挡泥板等外装部件。 特点:流动性 2、ABS类材料 ABS的品种多,表面处理效果好,价格低。因此在车身材料中一 直广受欢迎。由于ABS耐候性差,目前商用车中已经广泛使用高耐候 的AES、ASA等材料作为ABS的补充。当产品需要表面处理时,例如 水转印膜、喷涂时,采用ABS;不需要表面处理时,选用ASA、AES 等 性能合理化 密度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仍较差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3.3 开发能力弱,缺乏名牌产品 3.4 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3.5 中资零部件企业边缘化倾向明显 3.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服务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 3.7 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较低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车用塑料使用趋势
1、材料统一性 材料统一性 2、车身内饰空间的环境保护 车身内饰空间的环境保护 3、低成本材料方案 低成本材料方案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
国内汽车零部件采购历史与现状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2“十一五”期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重点
2.1 努力成为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 2.2 企业要努力提高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实 现规模经营,多品种配套。 2.3 面对市场竞争,零部件行业要加快产业兼并重组步伐。 2.4 积极探索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建立企业联盟的发展模 式。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国内外汽车塑料化趋势 国内外汽车塑料化趋势
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1) 轻量化与环保是当今汽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2) 尽管近阶段钢铁材料仍保持主导地位,但各种材料在汽车上的应 用比例正在发生变化。 (3)轻量化材料技术与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的结合将更为密切, 汽车车身结构材料将趋向多材料设计方向。 (4)更重视汽车材料的回收技术。 (5)电动汽车、代用燃料汽车专用材料以及汽车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 用工作不断加强。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分析
2 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关系现状
2.1 国外零部件公司涌入我国 1 世界“6+3”汽车跨国公司已悉数进入我国建立合资公司。 世界已有近30家大的跨国零部件公司,以合资、控股、独资的方式, 在中国已建立零部件企业近500家。 如德尔福、伟世通、电装、李尔、江森控制、天合、德纳、菲特尔·墨 古、法雷奥、大陆、弗雷西亚、采埃孚、纳铁福、奥立托夫、玛格纳、博世 、本特勒、海拉、贝洱、爱信精机、矢崎、小糸车灯等。 由于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更大,外资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 已成汹涌之势。 这些企业对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及产品已构成严峻挑战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