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
实习作业中的问题
小结中的问题
在小结中,从知识的联系、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整体结构中把握相应的知 识
3. 强调基础性
• 坚持“双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 打好数学基础
——对新增内容的定位:教师易上手,学 生好接受。
——对传统内容的定位:在继承传统教材 优点的基础上,“削枝强干”,加强教 材的基础性和可接受性。
算法的思想渗透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中。
案例:无理指数幂
——新增内容、夼实基础 通过数表和图体现 “用有理数逼近无 理数”的思想(逼近的思想),了解实数 指数幂的意义。
案例:“三角函数”的处理
• 突出三角函数作为描述周期变化的数学模 型这一本质
• 以“实际问题——定义——诱导公式、图 象与性质——实际应用”为发展线索
科目;第3、8、10三个专题不再列入备 选专题,只作为课外读物出版。
模块与专题的逻辑顺序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中系列1、系列2 课程的基础。必修课程中,数学1是数学 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
选修课程中系列3、4(专题)基本上不 依赖其他系列的课程,可以与其他系列 课程同时开设,这些专题的开设可以不 考虑先后顺序。
把握课标,理解教材, 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
总体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数室 李龙才
一、教材总体结构 二、基本观点与总体目标 三、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四、教科书改革的重点
五、教材实验的基本成绩和问题
六、初高中衔接问题
七、对实验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八、配套资源简介
选修专题
选修模块
选修 系列
• 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 ,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机械模仿 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
• “讲逻辑而不讲思想” ,强调细枝末节多 ,关注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不够,对学生整 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
3.数学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把握平衡不走极端(走中庸之道),而到达光辉 顶点
•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 基础与创新 • 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 数学化与情境化 •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 过程与结果 •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 书本知识与数学应用……
也可以是图,还可以是表格; • 强调函数的三要素——集合对应语言。
• 例题呈现方式的改变 ——为理解概念服务
•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每个5元 ,买x(x=1, 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 。试用三种 表示法表示函数 y = f(x)。
•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每个5元,买x (x=1, 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写出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 y 的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 数的图象。
案例:关于新增内容算法的整体定位
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 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算法的要素、算法的基 本结构、基本语句等。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 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 算法的程序性、有限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 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1——第二章、第三章……
章 导 言 中 的 问 题
“观察”“思考”“探究”中的 问题
每一节的开篇尽量都以问题开始;以“观 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明确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的数学活动,使他们认真观察具体实例中 反映的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积极主动地开展实 验与猜想、归纳与推理的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 维来概括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多方寻求答 案,解决疑问,领悟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本质
• 减少函数类型(基本且重要的三类) • 三角变换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推理和
运算能力(突出基本变换公式的推导过程)
反函数
——要求淡化
以具体函数为例理解反函数,没有给出形 式化的定义P73。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y=x的对称性,不在正文中展现,只在拓展栏
目“探究与发现”中让学生去探究,且不出结
案例:函数概念的处理
(1)从典型实例出发引出函数概念 目的: • 加强背景,体现“函数模型”思想; • 加强概念形成过程; •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函数例证。 抽象概念的学习要从具体例证开始 理解抽象概念需要具体例证的支持
背景实例 归纳、概括 获得定义
(2)实例的选择 解析式、图象、表格
目的——形成正确的函数概念: • 函数是刻画变量间依赖关系的法则; • 不一定都有解析式,即y=f(x)可以是解析式,
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必选模块(各36课时)
• 系列1:文科必选 •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理与证明、数系的 扩 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 系列2:理科必选 •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降) • 结合图、表,用自然语言描述变化规律
(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 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变化规律
讲应用:
(一)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函数应用的三个层次
——体验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与 方法
• 给定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 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 根据数据拟合函数,解决问题。
三、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 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自然而 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 是强加于人。 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重要数学思 想;把握数学本质,保证科学性;强调数学 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 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体 会数学的作用与力量,发展应用意识。
(3)函数性质的讨论 ——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
• 变化之中保持的“不变性”就是性质;变化 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就是性质。现实世界中 的某些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增有减、 有快有慢,有时达到最大值有时处于最小值 ……这些现象反映到数学中,就是函数值随 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还是减少、什么时候函 数值最大、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小……这就是 我们要研究的函数性质——“单调性”“最 大值”“最小值”……。
高中阶段接触的函数性质:
• 函数的增与减(单调性)——重点 • 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 函数的增长率、衰减率 • 函数增长(减少)的快与慢 • 函数的零点 • 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奇偶性) • 函数值的循环往复(周期性)
(4)函数性质的讨论 ——加强几何直观、数形结合
“三步曲” • 观察图象 , 描述变化规律 (上升、下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3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3-6
. . .
选修3-1
选修4-10
选修4-9 . . .
选修4-1
必修 模块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一、教材总体结构
必修课程5个模块(各36课时)
数学1:集合、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论。
4. 突出数学思考方法的引导
推广 类比 当前内容 类比
特殊化
案例:向量中的类比
• 向量及其运算与数及其运算的类比 向量的线性运算及运算律与数的加减及 其运算律的类比;向量的坐标表示与数 轴上点表示数的类比;向量数量积的运 算律与数的乘法运算律的类比;等。
5.适当使用信息技术
• 贯彻“必要性”、“平衡性”、“广泛 性”、“实践性”、“实效性”等原则, 根据学习内容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 工具 ,充分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对有条 件的地区,大力提倡各种数学软件的使 用。
选修系列4(各18课时)
• 1. 几何证明选讲; • 2. 矩阵与变换; • 3. 数列与差分; • 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5. 不等式选讲;
• 6. 初等数论初步; • 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 8. 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 9. 风险与决策; • 10. 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 注:1、2、4、5、6、7、9作为高考备选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式讲解非常重要,否 则,学习质量和效益都无法保证。教师应对如何 讲解精心设计,做到讲授与活动相结合,接受与 探究相结合,形成互补,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与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 ,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 考,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 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 思维而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 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中,揉入了教学设计的成分)
主编寄语
•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 • 数学是有用的;学数学对于提高个体能力
是至关重要的。 • 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数学趁
年轻 。 • 数学教学要讲背景,讲数学,讲应用;讲
历史,讲思想,讲文化。
• 数学教材要自然、生动、活泼,不强加 于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引发 学生的学习激情;要引导学生提问,使 学生“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 问”;要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 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
(二) 数学内部的应用 案例 函数的应用——二分法
2.强调问题性、启发性, 引导教、学方式的变革
遵循认知规律,以问题引导学习, 体现数学知识、学生认知的过程性,促 使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应用意识,引导教、学方式的改进
案例:统计一章中的问题
章头图中的问题
数学3——第二章
沙漠化土地总面积,沙漠的扩张速度“ 你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吗?”
、 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系列3 (各18课时)
• 1. 数学史选讲; • 2. 信息安全与密码; • 3. 球面上的几何; • 4. 对称与群; • 5. 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 6. 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