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论赛:老实人一定吃亏

辩论赛:老实人一定吃亏

老实人一定吃亏辩论会:老实人一定吃亏吗?我方观点:老实人一定吃亏。

陈述陈词:各位同学,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认为老实人一定吃亏,理由包括两点:其一: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总是有竞争的。

伟大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自然界弱肉强食的规律,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

与精明能干的人相比,老实人就是弱者,所以会吃亏。

其二: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

老实人容易默守陈规,不善于推广自己,表现自己,抓不住机会。

“酒香也怕巷子深啊!”这样,老实人必定会失去一些机会,这就吃了亏!所以,我方一致认为,老实人必定会吃亏!反驳阶段:1、老实人容易默守陈规,守旧。

缺乏创新观点,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还是精明能干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2、在生活中善待别人是诚实。

诚实不等于老实。

对方辩友混淆了这个概念。

善待别人不等于老实。

别人会善待你,是聪明的表现。

不是老实。

3、老实的概念:一是诚实;二是守规矩,不惹事;三是婉辞,指不聪明。

诚实的概念: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如果说,某某辩友,你的父母告诉你说,不要和别人打架,那么要是你特别老实,你就绝对不会和别人打架,就算别人欺负到你头上来,你也不和别人打架,别人肯定要欺负你,这样的话,下次我想打架也要找你呀!!5、你们看某某辩友,思维敏捷,夸夸其谈,真是很聪明啊!老实的人是不聪明的,你如果老实,就不能聪明的反驳我的观点,那我一站上风,你肯定是要吃亏的呀!你很聪明,你是老实人吗?6、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可谓是个老实人。

他代表吴国去向刘备要荆州,要了四、五次,每一次总被诸葛亮骗了,他就是因为太老实,才要不回荆州。

7、老实人从不对规矩怀疑,只是一味的遵守。

我们比较熟悉伟大的鲁迅先生,如果他是一个老实人,他怎么会把封建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规矩说成是“吃人”的规矩?!怎么会有那么多引领那个时代而至今不朽文章。

他如果是个老实人,那中国不就少了个文豪吗?吃亏的可是中国啊!总结陈词:各位同学,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放眼未来,老实人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

他们不看时代的潮流,只故埋头苦干,像黄牛一样,总会被先进的机器所淘汰;他们墨守成规,不善于开拓,缺乏创新精神,不去思考,人云亦云;他们不敢冒风险,抓不住机遇,不懂得“拼拼就能赢”的道理,像老驴拉磨一样,总在原地踏步。

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总会淘汰老实人的。

同学们,时代要的是精明能干,勇于创新的人才啊!我们有一天会接下创造未来的重任,所以我,在这里,号召大家:做个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发展才能、不断进取的人吧!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建设21世纪!老实人,为什么总吃亏?因为他为人实在,不会糊弄,很容易就被人利用。

因为他做事本分,不会偷奸,很容易就被人欺负。

老实人,为什么总吃亏?因为他心思简单,不会多想,轻易就被人欺骗。

因为他为人心软,不会较真,很轻易就被人算计。

老实人,他有一颗热忱的心,实打实的对别人好。

老实人,他有一腔热情的血,见不得别人受委屈。

老实人,他有一张淳朴的脸,从不懂得伪装自己。

一个老实人,从头到脚都傻里傻气的,被人帮几回,就掏心掏肺,听几句好话,就深信不疑。

直到被人暗算,还觉得别人有苦难言。

直到被人伤害,还觉得别人情非得已。

老实人,太老实!胸怀大度,对人宽容,做事干脆,实实在在。

所以,总有些人欺软怕硬,欺负他们,总有些人尔虞我诈,利用他们!老实人,很容易吃亏,他们学不会偷奸耍滑,他们做不到巴结谄媚。

不会说好话,不被人待见,不懂得防备,很容易受伤。

做老实人吃亏我方的观点是,做老实人吃亏。

何谓老实人?我方认为,就是指那些憨厚本分、谨小慎微、循规蹈矩之人,他们往往专注干事不会来事、坚持原则不懂圆滑、只顾埋头拉车不去抬头看路。

这种人吃亏是众所周知的、是客观存在的、是老实人的人性缺点所决定的。

第一,老实人吃亏自古有之。

俗话讲,“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老实人吃亏是顺理成章之事,古往今来无数事实予以佐证:农夫善良老实,却被蛇咬;武大郎憨厚勤劳,却送了老婆、丢了小命。

打小,我们的上辈,就唠叨:做人不要太老实,不要傻不拉唧,老实会吃亏。

第二,老实人吃亏现实多多。

在社会制度不健全的当下,老实人吃亏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奸商能赚大钱,老实经营亏血本;小人阿谀奉承得提拔,老实人只能默默工作、原地踏步;流氓地痞可以不劳而获,老实人只能叫卖苦力、流汗流血又流泪,等等。

正因为老实人吃亏大量存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干部选拔任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这本身就是对老实人吃亏这一客观现实的承认和回应。

第三,老实人吃亏必定必然。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老实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往往缺少竞争意识、竞技状态,必然成弱者而吃亏;当今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但老实人默守陈规,往往缺乏创新观念、创造能力,必然成后者而吃亏。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做老实人吃亏,若老实人不吃亏,就没有人会吃亏了。

老实人吃亏:难成大器说实话人们喜欢老实人,我也喜欢,老实人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不会给社会带来麻烦,但老实人也有一些缺陷,比如不善交际,不善表现,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大部分老实人没有太大成就,少了一些创造性头脑。

老实人的这些天生个性,使得老实人常常吃亏,常常被人欺,因而老实一辈子的人是很少有作为,很少能成大器的。

老实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在群体中基本上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力,也很难出类拔萃成为领导者。

老实人的这种生存状况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

首先,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自己的优点与能力常常不为人所知,给人的印象很平常,所以很难引起他人的重视。

其次,老实人不善于宣传自己,即使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很难为人了解和接受,更难产生影响力。

再次,老实人不懂得运用也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手腕,在处理各种关系上原则有余、圆通不足,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也不容易使自己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人。

第四,老实人善于参合,不加入任何的利益团体,也缺乏给别人带来实惠的能力,而给别人带不来好处的人在整个利益关系的链条中就要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地位。

老实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在办事中难而不顺。

老实人不会有目的地去主动接近一个人,如果这样做,他们会脸红、结巴,老实人自己也会觉得没用。

老实人不习惯于客套、不会应酬,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溢于言表。

所以,老实人认识的人不多,搭得上话的人不多,办成的事也不多。

其次,老实人只与合得来的人交往。

所谓的“合得来”,并不是指可以合作共事,而是指基于性格、道德、习惯、趣味等的相似性而产生的感情相娱相悦。

这种“合得来”是以非功利化为指向的,它不看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不指望对方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它只是出于一种精神的需要,带有情绪化的特征。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非常浓厚,人与人之间互有利益上的需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际交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社会利益链条中的一环,通过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式的人际交往,我们可以办成一个人通常难以办成的事,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从而为自己远大人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候,老实人还抱着一副书呆子气,自以为清高有境界,结果只能是离群索居,被人孤立,处处吃亏。

在现代社会,朋友少就好像路不通,不能四通八达、互通有无,办起事来自然就磕磕绊绊。

俗话说的好,“多个朋友多条路”,正是这个道理。

一切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学问和技巧都来源于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和体察。

准确地把握对方的个性特征,及时地掌握其心理变化,并相机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这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前提和基础。

而老实人恰恰是在认识“人”这个问题上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说得更尖刻一点,就是缺乏必要的悟性;他们往往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来看待和对待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总是以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来处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因此总是消极被动、事与愿违。

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在事业上展不开手脚,为什么老实人在紧要关头总是无人相助?不是老实人人缘不好,也不是老实人能力比别人差多少,关键在于老实人不会交接朋友,有价值的朋友太少之故。

老实人的性格决定了他“怕”字当头,不“敢”为先的懦弱性格。

害怕受到伤害,害怕承担责任,不敢突破常规,不敢表述情绪……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老实人误以为,不争不斗是获得利益的最好方式,最安全、最可靠也最合理,这在计划经济下可能是对的,因为你即使是争斗也没有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大不相同了,不敢争斗、不去争斗就不会有机会送上门来,更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供你享用。

有良好的计划不能实施,有正当的利益不敢维护,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躲避退让、被动挨打的地位,更助长了不良用心者得寸进尺、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而老实人自己本人呢,既在利益上受损又在心情上受折磨,可谓是饱受身心的双重磨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就是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这就像是一堆球放在一起进行相互碰撞,球质不能太硬,太硬了就会伤人伤己,但也不能太软,否则就会被别人压扁,丧失了基本的生存空间。

老实人就属于那种球质太软的人,其交际行为基本上是一种退缩、隐忍型的,主张“和”为贵,强调“忍”为上,结果往往不能守住自己的底限,不战而降。

说到底,这主要是因为老实人缺乏与别人争斗的决心、勇气和信心的缘故。

老实人的性格决定了他机械、僵化地看待规则,不懂得规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只知道“守”规则,不懂得通过“破”的途径去“立”规则,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消极被动、落后挨打,难以成事。

突破规则并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和观念,还是一种技巧和方法。

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打破常规,更要学会反其道而行之,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有些时候,为了一个大目标的实现,就需要通过一些非规则、反规则的手段来扫清障碍、加快运作,从而达到最好的办事效果。

商场如战场,用兵之法同样适用于商战。

被日本企业奉为至宝的《三十六计》所提出的种种克敌制胜的计谋,其核心就是一条:不按常规行事。

事实上,任何一件事情在没发生之前,它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因而我们在事前所作出的一切努力、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会有风险存在。

风险贯穿于人类的一切行为过程之中。

老实人往往是以一种毫无保留的态度完全接受道德标准,这样的老实人,其实是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观察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因而总是在现实中碰壁。

事实上,只有理解了现实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真面目,才能实事求是地指导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就拿行善这件事来说,如果对方是个恶人,你就不能对他施以单纯的好心肠,纵容坏人的结果是反倒成为帮凶。

“农夫和蛇”的故事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老实往往也是死板的代名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