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第___章第节,下面我将本次说课分说设计理念,说设计思路,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首先是
第一部分,设计理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内部认知需求,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并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化学学习的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色彩的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从一下三个方向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环境,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化学,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乐于探索化学及学习化学知识,将化学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求
2提供小组对话沟通,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探究化学学习过程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由于以上三点,现实情境中,有意识的采用操作时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到化学的丰富与多彩
第二部分我说一下设计思路
第一我说一下教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第____单元,第___节的内容,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非常重要的__________,是以后在高中化学学习中,__________的重要的依据,在整个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我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下分析。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们这节课的学生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家庭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随意性,混乱性,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大多是模糊不清的,于是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应该具有诚信等优良品质从而与这一价值观相适应,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通过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拉近化学与生活的具体,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我说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是重点
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我说一下教学过程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的知识结构,为优化教学过程,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激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谜底:是什么?
与学生以谈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正确灵活的运用情境教学,帮助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创设实验的情境,探索______________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
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少量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引导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
: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操作实验
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
并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
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
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3)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
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应这一原理。
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4)即时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实验验证,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过渡: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要求学生通过刚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
并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联想、推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那
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
外。
本节课以实验的形式贯穿了教学和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
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位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素材,促进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发展了学生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练测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习题,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2.与水发生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三、用途:灭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深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这样的教学安排主要是依据“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化学的”这个理念设计的,作为教师,还要深入每一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学会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多倾听别人的意见,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