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组织学作业答案

行政组织学作业答案

行政组织学作业答案作业一一、单选题二、多选题三、填空题1、行政机关2、阶级性3、行政组织目标4、马基雅维利5、韦伯6、《行政学导论》7、巴纳德8、融合型、衍射型、棱柱型9、社会公平、行政道德10、隋唐 11、行政组织结构 12、纵向控制、横向协调 13、金字塔结构、扁平化结构14、水平分化 15、管理幅度四、名词解释1、行政组织是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2、是指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处理,自己只保留对重大政策决定和重要人事任免等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以便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大政方针并研究重要人事任免的合适性。

3、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ation)、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on)、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4、政组织结构可理解为行政组织各构成要素间的排列组合形态。

其中,职位、职能、人员分布等形成了行政组织的主要构成要素。

五、简答题1、答:行政组织的共同性是指任何类型的国家行政组织都具有的的共同功能,即政治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出自行政活动内在机制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功能。

行政组织功能的差异性是指不同类型国家的行政管理要体现不同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不同的行政组织功能。

2、答:(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文化功能(4)社会功能3、答:巴纳德给组织中的管理以自下而上的定义。

他认为,权威“不决定于‘权威者’或发布命令的人,而在于下级是否接受命令”。

巴纳德同时指出,权威要为组织所承认,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使人们能够明确传达的命令;②使人们认为这个命令同组织目标相一致;③使人们认为这个命令同他们的个人利益相一致;④组织成员的精力和体力允许他们接受这个命令。

4、答:①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②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③竞争性的政府;④卓有使命感的政府;⑤讲究效果的政府;⑥受顾客驱使的政府;⑦有事业心的政府;⑧有预见的政府;⑨分权的政府;⑩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5、答:分权化组织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集权化程度,弱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不利影响;提高下属部门管理者的责任心,促进权责的结合,提高组织的绩效;减少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工作,提高其管理效率。

但不足之处在于可能导致行政控制不力,导致组织丧失中心权威。

六、论述题1、答:A、正确处理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8分) A行政组织层次的高低制约着管理幅度 B下属工作性质及难易稷度,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C领导水平与能力直接制约管理幅度 D被管理者素质的高抵制约着管理幅度_ E集权、分权与授权程度,影响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⑥下级单位所在地集散的程度及交通、信息状况影响着管理幅度⑦技术设备与工作条件,也制约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评分细则:答卷时应有所发挥,否则酌情扣分。

(满分为4分)2、答:A行政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关系的改革,主要是要树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观念,政府是它的执行机关,必须对其负责,受其监督,严格执行其决议和制定的法律; B行政组织与执政党职能关系的改革,主要是要克服“以党代政”的现象,实行党政职能分开,今后党对政府机关的领导主要是政治、组织和思想方面的领导,政府应大胆负责地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 C行政组织与企业职能关系的改革,主要是要克服“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弊病,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给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和宽松环境; D行政组织与事业单位职能关系的改革,主要是要实现政事职能分开,划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责,扩大各类事业单位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E行政组织和人民团体职能关系的改革,主要是发挥群众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恢复群众团体的性质,尊重其合法权益,让人民团体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D 4.A 5.B6. A 7.D 8.C 9.B 10. B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BCDE 3.ABCDE 4 ABCD 5.BCDE三、填空题1.外部环境2.物质性、非物质性3.国体、政体4.保障功能、防范功能、控制功能、反腐倡廉功能5.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政党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1)四、简答题1、答(1)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2)决策价值的公共性。

(3)决策宗旨的服务性。

(4)决策依据的合法性。

(5)决策内容的综合性。

(6)决策影响的深远性。

2、(1)忠实原则。

(2)法治原则。

(3)责任原则。

(4)人本原则。

(5)公平原则。

(6)效益原则。

3、行政组织内部监督主要包括一般监督、业务监督和专门监督等三个方面4、(1)及时性。

(2)充分性。

(3)准确性。

5、(1)组织障碍(2)心理因素障碍(3)知觉感官上的障碍(4)语义上的障碍(5)地理位置上的障碍(6)个性心理的障碍(7)性别障碍(8)文化障碍五、论述题1、答: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民族宗教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方面论述。

2、答:一般而言,有效沟通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及时性。

及时的组织沟通是指在组织内部沟通双方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沟通,并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发生作用,为此,还要做到及时传达、及时反馈和及时使用。

(2)充分性。

信息充分要求发讯者在发出信息时务必做到全面、适度,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泛滥过量,给信息接受者的接受、消化带来过重的负担,所以应该充分而适量。

(3)准确性。

只有准确而不失真的信息才能真实地反映发讯者的意愿,接受者才能准确理解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而失误、失真的信息往往会对接受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组织起有效沟通,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所以,在总结国内外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促进行政组织有效沟通的对策,主要包括:1、应做好沟通的准备工作发布信息的人在沟通前应澄清概念、认清事实,沟通内容必须事先妥善计划,并明确沟通的目的。

沟通双方应该选择核实的时机和适当的信息沟通量。

在计划沟通内容时,还应该尽可能地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

2、及时反馈与跟踪沟通双方要及时了解对方信息、沟通内容是否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是否愿意按照沟通的状况执行,跟踪执行的结果。

特别是对于行政组织中的领导来说,更应该善于听取下层传达的信息内容,加强与下层、基层人员的联系,鼓励、引导从下而上的信息情况的反馈。

3、改善行政组织的结构为了改善组织沟通的效果,在不影响组织总体构架和主要目标的前提下,组织应尽量减少结构层次,撤除不必要的岗位和管理层,同时还应该避免机构的重叠,增加沟通渠道,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以加快信息的交流速度,保证沟通的准确和充分。

4、健全组织沟通的机制尽量减少机关组织的层级,减少沟通内容被过滤、曲解和延误的机会。

5、创造良好的沟通气氛在沟通中如若能够做到坦诚相待,认同对方的问题和处境,保持灵活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较少使用评价性、判断性语言,多多运用描述语言,耐心听取对方的说明和解释,就会创造一种比较良好的建设性的气氛,也有益于沟通的深入展开。

6、改进沟通技巧,充分利用主动倾听合理运用必要的沟通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沟通技巧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设性的沟通技巧。

另一类是会议的沟通技巧。

落实到沟通者本身,参与人员的表情、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以及沟通所隐含的意义,沟通所采用的方式、时机、对象等非语言性因素都会影响沟通的成效。

7、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制定反馈计划对一次成功的沟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还是检查行政实施情况、评估政策后果的主要依据。

8、考虑文化、环境等外在因素对外沟通的影响只有充分考虑和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理解沟通双方对事物可能存在的不同理解,才能降低和消除沟通中的文化障碍。

9、秉持一定的沟通处理原则管理者应运用权威来干预,分析冲突的成因,是因为价值观不同、对沟通角色期望不同、对事物领悟认知不同还是因为沟通不足等情况引起的。

在与部属的协商过程种,应保持一致的态度。

可以与当事人单独协商,也可以召开协商会议来缓解因沟通引起的冲突。

应采取客观、正向、不批评的态度,以作为沟通的回馈。

在进行有效表达时,应避免抽象推论,尽量具体化,提出建议和解决的办法。

要追踪并确定协商的结果或决议是否有效。

必要时讲政治双方加以隔离,可以造就高品质的沟通效率。

六、案例分析题答:(1)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世界各国都把政府的高效廉洁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政府“提速”,即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应因地制宜。

(2)打破旧的习惯,树立新的效率观念,使得人人重视效率,事事讲究效率,让提高行政效率的观念在行政机关乃至整个社会蔚然成风。

(3)中国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要推进机构改革,合理划分权限,建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4)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日常工作制度,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5)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顾客取向,积极推广窗口服务、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一站式服务”形式。

(6)全面提高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和竞争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充分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7)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作业三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A 4.B 5.D6.C 7.B 8.C 9.A 10. B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B 3.ADE 4 .ABCD 5.ABCD三、填空题1.马斯洛2.正激励、负激励3.客观环境、主观原因4.思想性5.凯恩斯主义四、简答题1.答:马斯洛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前后顺序,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

这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威胁道生存,因为它低于其他任何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需要。

它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需要。

(3)社交需要。

它包括归属、感情、友谊、爱情、被同伴接受以及给予和接受友谊的需要。

(4)尊重需要。

它分为两种不同的需要,一种是与人的自尊有关的需要,即对自信、成就、胜任、知识的需要;二是与人的名誉有关的需要,即对地位、别人的重视、赞赏以及对同等地位的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这种需要即自我成就需要,它是指一个人希望最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潜力,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需要。

这是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胜任感和成就感。

2.答:(1)加倍努力:公务员受到挫折后,仍坚持原有目标,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实现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