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的基本结构(附答案)备用习题

细胞的基本结构(附答案)备用习题

1.(2010·舟山模拟)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

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解析: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形成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内质网通过折叠增大膜面积;高尔基体通过囊状结构增大膜面积。

答案:B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纤维素酶可以分解图中的1、2和3三种细胞的细胞壁B.水绵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一般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C.蓝藻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是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图4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解析:由题目图例知1、3为原核细胞,2为低等植物细胞,4为动物细胞,所以纤维素酶只可分解图2中的细胞壁,水绵细胞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4细胞无叶绿体。

答案:B3.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B.制作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解析: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这一实验中,牙签消毒是为了排除牙签上其他生物细胞对本实验的干扰,而漱口是为了避免食物残渣对本实验的影响,二者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可以让离体的口腔上皮细胞处于一个与原先一样的生存环境以维持正常的形态。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具双层膜,4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4.(2010·江苏无锡3月)如图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判断该生物()①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②鞭毛的基部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③一定是原核细胞④一定能进行细胞分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该细胞中有复杂的细胞器,故为真核细胞。

该细胞中无叶绿体结构,故该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该单细胞生物靠鞭毛运动,故鞭毛的基部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

该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的。

答案:D▲(情境分析题)美国科研人员绘出了人类唾液蛋白质组图,唾液有望成为“改进版”的抽血化验,勾画出未来病人“吐口水看病”的前景。

唾液腺细胞合成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的膜结构及穿过的膜层数分别是()A.核糖体→内质网→细胞膜、3层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4层C.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4层D.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0层解析:细胞内物质分泌到细胞外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的流动性,分泌物通过膜结构的包围和裂开使膜内物质排到膜外,实际上分泌物本身并未穿过膜结构。

本题中经内质网糖基化加工形成的分泌蛋白先通过内质网“包装”形成小泡融入高尔基体,接着高尔基体再以小泡的形式将其融入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排出细胞外,而分泌蛋白始终未穿过“膜”。

答案:D5.(2010·中山模拟)如图表示某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曲线,该细胞可能是()A.肾小管管壁细胞B.胃腺细胞C.叶表皮细胞D.根尖分生区细胞解析:从曲线图中可看出,该细胞有液泡,应为植物细胞,且液泡数量由多到少,表明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成熟。

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细胞,含一个大液泡。

答案:D6.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B.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D.藓类叶片可直接做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解析: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答案:C7.(2010·海南卷)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B.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器——叶绿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具有双层膜;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粒(由类囊体薄膜堆叠而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反应所需的色素和酶;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答案:C8.(2010·江苏生物,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解析:A选项中mRNA的合成在细胞核中,mRNA合成之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A选项的情况发生在原核细胞中;B选项唾液腺细胞可产生唾液淀粉酶,胰腺细胞可产生多种消化酶,所以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选项核孔是m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靠近肠腔一端,通过主动运输从肠腔吸收营养物质,靠近绒毛毛细血管一端,通过主动运输把吸收的营养物质转运到内环境,故D项正确。

答案:A9.(原创)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②B.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①有关C.②是静止的,但①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CO2、H2O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相同解析:题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②分别是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

②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

CO2、H2O都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出入细胞。

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10.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

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C.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D.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解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题干中“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和“重新植入细胞核,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可以判断,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D11.(科学·生活)人体注射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

抗体的产生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种功能()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排泄功能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析:抗体是由抗原刺激B细胞后,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不同的抗原刺激产生不同的抗体,因此,抗体的产生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D12.(情景应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什科和他的同事发明了免疫化学法。

若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则标记的物质可能是() A.磷脂B.胆固醇C.蛋白质D.糖类解析:免疫化学法常标记抗体或抗原,以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分子,而抗体或大多数抗原的本质为蛋白质。

答案:C13.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C.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解析:据图示可以看出c的性状表现取决于a的细胞核,而不是取决于b的细胞质,即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故选A。

答案:A14.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

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A.免疫功能B.识别功能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负责K+进出细胞,由此可确定选项C正确。

答案:C15.(2010·山东莱芜五中阶段调研)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形成对照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解析:本题为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试题。

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故D错误。

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a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

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

答案:D16.(思维拓展题)美、英研究人员相继宣布“去除排斥基因”的猪已经降生。

人们可望利用这种猪大量“生产”适用于移植手术的器官。

在此之前如果把猪器官移植给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猪细胞上的X物质,从而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

X物质所处的位置和化学成分分别是()A.细胞膜类脂B.细胞膜糖类与蛋白质的复合物C.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细胞质蛋白质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对细胞膜的识别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移植免疫的原理的理解。

免疫识别依赖于细胞膜外侧的糖被,即糖蛋白。

答案:B17.(2010·济南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都有DNA和染色体B.细胞核与细胞质保持连续的物质交换C.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控制D.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着色特性相同解析:逐项分析如下:答案:A18.(原创题)右图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多肽合成时,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B.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3种C.合成完成的多肽经过胞吞的形式进入细胞核D.进入细胞器a的多肽,部分具有催化作用解析:多肽合成时,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2种,分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多肽经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器a是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

答案:D19.(2010·广东六校联考)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