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沉管灌注桩监理要点(细则)
一、施工准备阶段监理要点
(1)审核进入现场的施工单位技术资质证明文件、专职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上岗证。
(2)审核承包单位报送的开工报审表
(3)审核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4)审核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测量成果报验表、复查桩位、控制标高等
(5)审核承包单位报送的进场工程材料报审表和质量证明资料
(6)审查进场的施工主要设备是否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二、沉管灌注桩控制要点:
1.桩机就位
(1)施工前必须做试验沉桩,并制定防缩颈、断桩及保证桩身砼质量的技术措施,然后按桩机施工流水顺序,依次向后退打,当桩的中心距小于3.5倍桩经时,应跳打,中间空出的桩应待邻桩砼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以后,方可施工该桩。
(1)预制桩尖的位置应与设计相符,桩管应垂直套入桩尖,桩管与桩尖的接触处应加垫草绳或麻袋(以免泥水漏入管内),桩管与桩尖的轴线应重合(保证垂直),桩管内壁应保持干净。
(2)钢筋砼桩尖强度不得低于C30,质量应符合砼验收标准,以免破损卡入桩管造成吊脚桩的现象发生。
2.振动沉管
(1)沉管过程中,应经常探测管内有无水或泥浆进入,如有应采取措施解决,以免影响桩底部质量,降低桩承载能力。
可在桩管内先灌入0.1m3砼的封底后沉管。
(2)振动沉管时,可用收紧钢丝绳加压,或加配重,以提高沉管效率,用收紧钢丝加压时,应随桩管沉入深度随时调正离合器,防止抬起桩架,发生事故。
(3)必须严格控制最后两个两分钟的贯入速度,或必须严格控制最后30秒的电流电压值,其值按设计要求,或根据试桩和当地长期的施工经验确定。
测量贯入速度时,应使配重及电流电压保持正常。
(4)桩管入土深度控制。
以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设计持力层深度,控制以标高、贯入速度为主。
3.混凝土配制
(1)砼配比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设计要求,砼须有良好和易性。
配筋桩身砼坍落度宜为8~10CM,素砼宜为6~8CM。
坍落度过小,和易性又差,易造成缩颈现象。
(2)粗骨料不宜大于5CM,且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
4.钢筋笼制作
(1)钢筋笼的钢筋种类、钢号、尺寸规格及绑扎间距、笼直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笼外径,应比沉管内径至少小6CM。
(3)分段制作钢筋笼,一般宜在8m以内,笼连接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钢筋笼的制作偏差,安放位置偏差及主筋保护层偏差,均应在验评标准允许范围内。
5.边振动、边拔管、边灌砼、边成形
(1)沉管至满足设计要求标高后,应立即灌注砼,尽量减少间隔时间,灌前应检查桩管内有无吞桩尖或进泥、进水,有应处理。
(2)第一次砼应先灌至笼底标高,然后安放钢筋笼,再灌砼至桩顶标高。
每一次拔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灌入的砼量为限,不宜拔得过高。
拔管过程中用专用锤或浮标检查砼面的下降情况。
(3)桩管内灌满砼后,先振动5~10秒,再开始拔管。
边振边拔,每拔0.5~1米,停拔5~10秒,但保持振动,如此反复,直至桩管全部拔出。
(4)拔管速度在一般土层中以 1.2~1.5m /分钟为宜,在软弱土层中,应控制在
0.6~0.8m /分钟为宜,在流塑淤泥质土中, 拔管速度应以不大于0.5m /分钟
为宜,在软、硬土层交界处,宜控制在0.3-0.8m/分钟。
(5)拔管时,管内砼应随时保持2m左右高度,也应高于地下水位1-1.5m,或不低于地面,可用吊铊探测。
桩管内砼高度不足2m时,要及时补灌,以防砼中断,形成缩颈。
(6)要严格控制拔管速度和高度,必要时可采取短拔(0.3~0.5m),长留振(15~20秒)的措施,严防缩颈或断桩。
当桩管底端接近地面标高2~3m时,拔管应尤其谨慎。
(7)砼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5(设计要求),对充盈系数小于1.05的桩宜桩全长复打,对可能有断桩和缩颈桩,应采用局部复打,并应超过断桩或缩颈区1m 以上。
(8)当采用反插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桩管灌入砼后,先振动再开始拔管,每次拔管高度0.5~1.0m,反插深度0.3~
0.5m, 拔管过程中应分段添加砼,保持管内砼面始终不低于地面,或高于地下水
位1~1.5m 以上,并应控制拔管速度不得大于0.5m /分钟。
B、在桩尖处约1.5m 范围内宜多次反插,以扩大桩端断面。
C、穿过淤泥层时,应适当放慢拔管速度,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
(9)桩顶标高应至少高出设计标高0.5m。
三、成桩的质量检验:
1、桩位、桩径、桩垂直度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复杂,抽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其他情况抽检总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浇注砼每50m3一组试件。
3、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
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四、关于预防缩颈、断桩的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1)预防缩颈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施工时每次向桩管内尽量多装混凝土,借其自重抵消桩身所受的孔隙水压力,一般使管内混凝土高于地面或地下水位 1.0~
1.5m,使之有一定的扩散力;桩间距过小,宜用跳打法施工;沉桩应采用“慢
抽密(振)”;桩拔管速度不得大于0.8~1.0m/min ,桩身混凝土应用和易性好的低流动性混凝土浇筑。
桩轻度缩颈,可采用反插法,每次拔管高度以1.0m 为宜;局部缩颈宜采用半复打法;桩身多段缩颈宜采用复打法。
(2)预防断桩的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可采用跳打法施工,跳打法应在相邻成型的桩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进行;对于松散性和流态淤泥质土,不宜多振,以边振边拔为宜。
已经出现断桩,可采用复打法解决,混凝土终凝不久避免振动和扰动。
五、质量要求(验收)
1、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砼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2、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要求:
六、质量记录:
(1)桩位测量放线资料
(2)材料检验、试块试验资料
(3)设计变更、事故处理资料
(4)阶段验收资料(隐蔽工程验收等)
(5)桩的检测资料
(6)桩基竣工平面图
马鞍山市建设监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