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经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24小时。
而造成部分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需予以留置导尿管,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对穿刺部位压迫止血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血肿,严重时可压迫临近神经和血管,使肢体活动障碍;有迷走反射并发症,严重者可致休克及心跳骤停等并发症[1],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的时间。
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发展,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入径,由于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所以穿刺成功率高,并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经济负担较轻及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得患者得到实惠,并且易于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但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术前、术后如果护理不当也会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手部缺血性坏死[2]。
因此,手部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其重要,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5年5月~2006年4月,经桡动脉穿刺者15例,男8例,女7例,其中冠造10例,PTCA及支架置入术5例。
一、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多为老年人,通常对介入治疗方法不了解,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
虽然许多患者乐于接受治疗,但对于经桡动脉途径治疗能否成功仍有顾虑,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心理素质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释采用桡动脉穿刺,不会影响术侧手的功能,还可降低穿刺难度,不影响周围血管,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安全、可靠、不影响疗效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冠心病选择介入治疗的优点和目的。
经详细健康宣教后,使患者情绪平稳,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术前指导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引起腹胀食物,如豆类,甜食等。
术前护理1.完善检查:在术前完成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乙肝五项,梅毒,艾滋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等检查。
2.术前签字:术者与患者家属谈话并签手术同意书:说明手术目的、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②建立静脉通路:临时在左下肢行静脉输液,以防右侧桡动脉穿刺不成功,再行左侧桡动脉穿刺。
③手术区备皮:双手掌及腕关节上10cm处,腹股沟区,以防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穿刺。
3.准备穿刺的部位:股动脉穿刺者,根据医嘱备皮。
桡动脉穿刺者做Allen’s实验。
检查患者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和桡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与术中、术后对照观察。
4.术前训练: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术前配合训练,如:吸气和屏气、用力咳嗽和床上排尿。
5.饮食准备:术前不需禁食,但不宜过饱,尽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6.术前用药:术前1日应顿服阿司匹林、波立维(已服波立维75mg/d,3日以上者不需顿服)。
7.患者准备:术前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于患者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
排空大、小便,情绪紧张者可遵医嘱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
术后护理1.持续监护:患者入住CCU病房,持续24h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及生命体征,观察有无ST段下移、抬高或T波倒置。
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定期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的变化。
2.持续鼻导管吸氧6-8小时,术后鼓励患者大量饮水,24h饮水量>2000ml,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补充水分以增加尿量;在患者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24h静脉输液3000ml左右,准确记录术后24h尿量,促进对比剂排泄,及早发现对比剂肾病。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PTCA术后常规给予肝素抗凝以预防血栓形成。
应按医嘱准备给药,严格掌握剂量和时间,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
5.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护理: 经桡动脉穿刺术后立即拔出鞘管,使用弹力绷带或专用桡动脉压迫装置压迫止血。
嘱患者穿刺侧上肢不要用力活动,包扎后2h可放松弹力带,术后6-8h可拆除绷带或止血装置。
加压包扎期间也应该密切观察肢端的血供和皮温情况。
活动指导: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无需卧床休息,可以下床活动,桡动脉压迫止血期间禁止腕部活动,手指可以轻微活动。
压迫止血结束24Yb时以内减少术肢拿取动作,3天内避免术肢穿刺、量血压,住院期间避免穿刺处抓挠.保持干燥。
3个月内避免拎大于20斤的重物,不开车。
活动指导: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无需卧床休息,可以下床活动,桡动脉压迫止血期间禁止腕部活动,手指可以轻微活动。
压迫止血结束24Yb时以内减少术肢拿取动作,3天6.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2)低血压:在拔除鞘管时和伤口局部加压时引发血管迷走反射,出现低血压,少数为硝酸甘油滴速过快引起,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学会判断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常表现为血压下降伴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心跳停止。
一旦发生则立即报告医师,给予阿托品1mg、多巴胺5-10mg静注;静滴硝酸甘油时要严格控制滴速,并监测血压。
(3)对比剂反应:对比剂过敏反应发生时间通常在注入对比剂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偶见数小时至数日后出现的迟发反应。
据国外文献报道迟发反应的发生率为8%。
发生迟发反应与常见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一致。
如极少数患者注入对比剂后出现皮肤潮红、皮疹或寒战等症状,经使用地塞米松后可缓解。
肾功能损害及严重过敏反应罕见,如出现重度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及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症状时,按照过敏性休克进行抢救。
(4)心肌梗死:由于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闭塞所致。
所以术后要经常了解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症状,并注意有无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如发现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改变要通知导管室准备急诊介入手术。
7.健康教育 (1)日常活动要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防止着凉,预防感冒。
(2)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测定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及白细胞与血小板等。
(3)低脂、低胆固醇,少食多餐,戒酒、戒烟。
(4)出院随访。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诊。
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血糖。
(5)6-9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心前区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痛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总结453例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进行回顾分析。
通过术前对患者一般情况的评估,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各方面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及全身情况。
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
关键词: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以往股动脉穿刺面临着血管深不易止血,出血及血肿发生率较高。
需要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导致患者舒适度降低,引起腰酸背痛,同时影响下肢血运易产生血栓等。
桡动脉穿刺较股动脉穿刺具有止血方便,并发症少。
无需卧床制动,舒适度提高等优点,已经广泛运用到临床,现将我科453例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1.1 评估1.1.1 患者应具备条件桡动脉粗直、弹性好,搏动好。
1.1.2 “Allen”试验,即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一侧的桡、尺动脉,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苍白,放开尺动脉压迫,继续压迫桡动脉,若5-7秒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即为“Alien”试验阳性,说明侧支循环良好,大于7秒,说明可疑要谨慎穿刺,大于15秒则禁止穿刺。
1.2 术前护理1.2.1 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紧张可引起心血管方面反应,将提高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所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步骤,医疗设备,安全保障,并安排与手术医生及护士见面沟通减轻心理紧张。
1.2.2 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术前指导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引起腹胀食物,如豆类,甜食等。
1.2.3 术前准备:(1)常规准备腕部、腹股沟和会阴部皮肤,更换清洁床单被服、手术衣裤。
(2)指导练习床上大小便。
(3)协助完善各项常规和相关检查。
如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型及血生化、乙肝丙肝抗原等检查,询问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
(4)术前禁食4h,禁水2h.(5)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便术中用药,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
2 术中护理2.1 术中配合:(1)使用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2)观察患者表情主动与他交谈沟通,及时了解病人感受,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抢救药物、器械处于备用状态。
2.2 预防血管迷走反射充分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必要时给予安定镇静,选用大小合适的鞘管,研究表明使用小直径鞘管可以减少桡动脉闭塞的发生,一般选用的是5f鞘管。
穿刺血管和拔除鞘管时应充分局麻,穿刺成功后应在透视下无阻力的送人导丝和导管,不能盲目送人.如有痉挛,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鞘管内给予硝酸甘油200μg和维拉帕米2.5mg,并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术中操作要轻柔,消除疼痛刺激。
通过静脉输液通道,充分补充血容量。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变化。
3 术后护理:3.1 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术后检查穿刺点情况,与手术医生交接了解术中肝素用药情况、手术顺利与否、第1h每10~15min一次、继后3h内每30min一次观察手指端的肤色温度及穿刺部位有无疼痛、出血、渗血。
4-6小时关节制动,手指可轻微活动,24小时内观察拇指动脉搏动情况。
如穿刺部位患者主诉穿刺部位疼痛发胀,观察局部皮肤紧张.较另一侧臂围增加,皮温升高,应在血管超声多谱勒指导下进行重新加压包扎止血。
出血较多者应暂停使用抗凝药物。
皮下出血可于2~4周左右自行吸收,必要时可予理疗促进血肿吸收。
3.2 生命监测:术后立即补液,可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及补充血容量。
根据医嘱心电监护12-24小时,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早发现出血,迷走神经反射等病情变化。
3.3活动指导: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无需卧床休息,可以下床活动,桡动脉压迫止血期间禁止腕部活动,手指可以轻微活动。
压迫止血结束24Yb时以内减少术肢拿取动作,3天内避免术肢穿刺、量血压,住院期间避免穿刺处抓挠.保持干燥。
3个月内避免拎大于20斤的重物,不开车。
4 讨论自从1992年荷兰Keimencij尝试经桡动脉行PCI治疗,随着导管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成功率也不断提高,避免了因从股动脉穿刺而引起的血管损伤大,不宜观察,卧床时间长等缺点。
但是,桡动脉因其血管条件限制,穿刺技术要求高。
因为穿刺导致桡动脉闭塞、痉挛、远期血管狭窄,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所以要做好术前血管评估,准备、术中避免血管损伤、术后监测伤口出血及血运情况是避免并发症,手术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1]祝秋萍,于黎芳,吴蓓蓓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并发症与舒适度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2000-2001[2]陈绍良,牧一彦主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45—465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体会_护理论文时间:2011-05-15 17:56:32 来源:论文格式范文作者:秩名论文导读::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