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建筑施工技术重点

自考-建筑施工技术重点

第1章土方工程1、在土木施工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场地平整和基坑开挖,因此,将一切土的开挖、填筑、运输等统称为土方工程。

它包括开挖过程中的基坑降水、排水、坑壁支护等辅助工程。

2、八类土: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

3、土的可松性是指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以后,结构联结遭受破坏,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的性质。

最初可松性系数 =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最终可松性系数 =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土在天然状态的体积。

4、土的含水率是指土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

5、场地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方法:小型场地平整时,若对场地标高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可根据平整前后土方量相等的原则。

6、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方格网法和横断面法。

方格网法大面积场地平整的土方量,通常采用方格网法。

即根据方格网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和实际采用的设计标高,算出相应的角点填挖高度(施工高度),然后计算每一方格的土方量,并计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

这样便可求得整个场地的填、挖土方总量。

横断面法适合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或者地形狭长、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采用。

7、土方边坡坡度=边坡高度h与边坡的宽度b的比值。

而坡度系数m=b/h.8、土壁塌方的原因:①边坡过陡,使土体的稳定性不够,而引起塌方现象;尤其是在土质差,开挖深度大的坑槽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②雨水、地下水渗入基坑,使土体泡软、重量增大及抗剪能力降低,这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

③基坑上边边缘附近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材料,或由于动荷载的作用,使土体中的剪应力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防治塌方的措施:①放足边坡②设置支撑,如土壁支撑。

地下水控制方法适用条件方法名称土类渗透系数(m/d)降水深度(m)水文地质特征集水明排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7-20.0 <5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降水真空井点0.1-20.0单级<6多级<20喷射井点0.1-20.0 <20管井粉土、沙土、碎石土、可溶岩、碎石带1.0-200.0 >5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裂隙水截水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溶土不限不限回灌填土、粉土、沙土、碎石土0.1-200.0 不限9.轻型井点:就是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小的井点管理入蓄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此种方法适用于土壤的渗透系数K=0.1-50m/d的土层中;降水深度为:单级轻型点3-6m,多级轻型井点6-12m。

(1)轻型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下端为过滤管)、积水总管、弯联管(透明的,南方多用塑料软管,北方多用橡胶软管)及抽水设备。

(2)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将井点管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不小于坑槽宽度。

反之,则应采用双排井点,位于地下水流上游一排井点管的间距应小些,下游一排井点管的间距可大些。

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则应采用环形井点。

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不应小于1.0-1.5m,间距一般为0.8-1.6m。

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水井分为无压井和承压井。

当水井布置在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时,称为无压井;布置在承压含水层中时,称为承压井。

当水井底部达到不透水层时称完整井;反之,称为非完整井。

水井类型不同,其涌水量计算的方法也不相同。

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

该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15m);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小;不受土层限制;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均较简单,施工速度快;井点管可以整根拔出重复使用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大,成孔质量要求严格。

适于渗透系数较大(10-250m/d),土质为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面积大,时间长的情况,降水深可达50m内。

10、提高推土机生产效率的办法:1)下坡推土2)并列推土3)分批集中,一次推送4)槽形推土11、提高铲运机生产效率的措施:1)下坡铲土2)挖近填远,挖远填近3)推土机助产4)双联铲运法5)挂大斗铲运6)跨铲法12、正铲挖土机正铲的性能:正铲挖土机因一般只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土壤,所以只适宜在土质较好、无地下水的地区工作。

13、正铲挖土和卸土的方式:1)正向挖土、后方卸土2)正向挖土、侧向卸土14、反铲挖土机的性能及适用范围:反铲挖土机是开挖停机面以下的土壤,不需设置进出口通道。

适用于开挖小型基坑、基槽和管沟,尤其适用于开挖独立柱基,以及泥泞的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壤。

反铲挖土机的开行方式:1)沟端开行2)沟侧开行15、拉铲挖土机的工作装置简单,可直接由起重机改装,其特点为铲斗悬挂在钢丝绳下而无刚性的斗柄上。

由于拉铲支杆较长,铲斗在自重作用下落至地面时,借助于自身的机械能可使斗齿切入土中,故开挖的深度和宽度均较大,常用以开挖沟槽、基坑和地下室等。

也可开挖水下和沼泽地带的土壤。

开行方式有沟端开行和够侧开型两种。

16、抓产挖土机一般由正反铲液压挖土机更换工作装置(去掉铲斗换上抓斗)而成,或由履带式起重机改装。

可用以挖掘独立柱基的基坑和沉井,以及其他的挖方工程,最适宜于进行水中挖土。

17、填土及压实的一般要求:1)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当采用不同的土填注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2)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和夯实。

3)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搓,修筑1:2阶梯形边坡,每台阶高可取50cm、宽100cm。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1:15的斜坡,碾迹重叠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墙角、柱墩等重要部位。

4)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行车、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

预留沉降量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

当土方用机械分层夯实时,其预留下沉高度(以填方高度的百分数计):对砂土为1.5%;对粉质粘土为3%-3.5%。

18、人工夯实方法:1)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2)用柴油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cm,打夯之前对填土应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3)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

4)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

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填土回填夯实。

19、机械压实方法:1)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性,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拖拉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时;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

2)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振动碾不超过2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

碾压机械与基础或管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将基础或管道压坏或使位移。

3)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填土厚度不应超过25cm-30cm;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cm-25cm,避免漏压。

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生溜破倾倒。

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实机具夯实。

压实密实度,除另有规定外,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2cm为度。

4)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

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接合良好。

5)用铲运机及运土工具进行压实,铲运机及运土工具的移动须均匀分布于填筑层的全面,逐次卸土碾压。

表示。

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实际)干20、密实度要求: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cd是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方法确定的。

密实度土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最大干密度e max要求一般由设计根据工程结构性质、使用要求以及土的性质确定。

1-1一基坑深5m,基坑底长50m、宽40m,四边放坡,边坡坡度1:0.5,问挖土土房量为多少?若地坪以下混凝土基础的体积为2800m3,则回填土为多少?多余土外运,如用斗容量6 m3的汽车运土,问需运多少次?已知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Ks=1.14,最终可松性系数K’s=1.05.第二章地基与基础工程1、重锤夯实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锤,不断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

重锤夯实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距地表0.8m以下稍湿的粘性土、沙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

重锤表面夯实加固深度一般为1.2~20.m。

湿陷性黄土地基经重锤表面夯实后,透水性有显著降低,可消除湿陷性,地基强度可提高30%。

2、刚性基础:用抗压强度较大,而抗弯、抗拉强度较小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3、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一般为柔性基础。

它的抗弯、抗拉、抗压的能力都很大,适用于地基土比较软弱,上部结构荷载较大的基础。

4、摩擦桩指桩端没有良好持力层的纯摩擦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

//端承摩擦桩指桩端具有比较好的持力层,有一些端阻力,但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端承桩指桩端有非常坚硬的持力层,且桩长不长的情况,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

//摩擦端承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端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5、钢筋混凝土桩的预制程序是:1、施工准备2、支模3、绑扎钢筋骨架、安设吊环4、浇注混凝土5、养护至30%强度拆模6、达100%强度后运输、堆放。

6、制作预制桩有并列法、间隔法、重叠法和翻膜法等,现场预制多用间隔重叠法生产。

邻桩与上层桩的混凝土须待邻桩或下层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进行,重叠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

7、当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0%后方可起吊。

桩运输时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

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

8、打桩机械设备主要有桩锤、桩架及动力装置三部分组成。

打桩顺序一般有逐排打、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打和自中央向四周打等三种以一定落距击桩,每阵(10击)的平均沉入值即为贯入度。

打入桩施工工艺:桩机就位、吊桩、打桩、接桩、送桩、截桩。

9、接桩方法有焊接法、法兰接法和硫黄胶泥锚接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