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海洋研究《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活动背景:国家海洋局公布《200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监测;虽然每年只有2.5毫米的增幅,还构不成危险,但这;据统计,全世界约有半数以上居民生活在距海不到60。
活动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海平面不断上升的问题。
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了解一些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讨和研究,掌握多渠道收集资料,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掌握提炼和总结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任职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学习和探究提高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
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活动时间:共3周主题实施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海平面上升,提出问题,撰写计划《“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开题会》。
第二阶段:方法指导(一):如何搜集整理资料《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方法指导(二):做手抄报《走进海洋——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第三阶段:各个小组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第一阶段“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开题会阶段目标:1.通过看视频,感受海平面的上升,激发要就海平面上升的兴趣。
2.提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制定计划表,承担子课题的深入研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海平面上升的现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一位小女孩的演讲,好吗?(播放视频或图片并补充讲解)来自斐济的女孩拉维塔哽咽地诉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
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
学生认真看视频2.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气候变化的危害,激发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梳理问题。
1.谈话初步交流:关于海平面上升,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一些资料,哪些同学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把交流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板书整理。
2.梳理问题,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1)问题驿站:刚才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到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呢?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呢?(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板书呈现:大致分为以下内容——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海平面上升是什么,海平面上升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来防止海平面上升等。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从众多问题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会更好的研究下去。
三、成立小组,制定计划。
1.各小组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子课题。
2.出示一张计划表样表,教师重点指导研究问题和活动过程的填写。
3.学生分小组制订研究计划。
老师发到各小组的研究计划样表,供大家参考使用,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4.小组合作完成计划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反馈评价,修改完善。
1.小组展示,全班评价,教师反馈,小组修改。
2.选择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教师指导展示小组结合同学刚才提出的建议回去后进行修改。
3.教师总结: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完善这张计划表,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计划表上的内容进行研究活动,注意积累活动过程中的资料。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对研究问题和活动过程这两部分进行指导,其余部分放手给学生。
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交流,可以促使计划表更趋于完美。
第二阶段方法指导(一)《如何搜集整理资料》教学目标: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事实和原因。
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
2. 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对不断上升的海平面进行了初步讨论,制定了研究计划。
有些小组已经按照计划开始搜集了部分资料。
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交流查阅资料途径。
1.谈话:课前大家根据各小组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从哪里得来的?指名学生交流。
2.根据学生交流,梳理搜集资料的途径,课件出示:(1)上网查阅——打印或做成课件。
(2)查阅图书——做摘录或复印。
(3)咨询大人——做记录。
(4)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做记录。
(5)实地参观——拍照。
3.教师总结: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很多,上网是最快捷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
【设计意图】:了解资料的搜集途径很多,上网不是唯一的方法。
三、学习筛选资料方法。
1.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海平面上升的资料。
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
教师关注网上通篇下载的资料和经过筛选整理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经过筛选后的资料。
2. 指导筛选资料的方法。
(1)两段资料进行比较。
在学生交流海平面上升资料后,教师结合刚刚交流的两段资料抛出一个问题:刚才交流哥伦布资料时,两段资料你更喜欢哪段?为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要想让别人听清楚资料的内容,资料首先要简洁明了,因此,需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
(3)引导学生交流如何筛选,演示做标记、加标题的筛选资料方法。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介绍海平面上升的过程中,明白了筛选资料的重要性,为了让我们呈现出来的资料更简洁明了,就要进行资料筛选,可以用笔在已有的打印好的资料上做上各种标记,也可以加上主题。
3.指导加工资料的方法。
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复习巩固筛选资料时做标记、加标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知识的同时穿插方法的指导,在学生交流资料后,比较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方法,并让学生谈出理由。
整个过程中,提供一个的平台,让学生自己比较,自己发现,从而得出结论,老师再给予提升,达到以知识目标提兴趣,让能力目标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目标和方法目标两方面进行交流。
2.课外延伸:利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课后继续搜集海平面上升的其他资料,尝试制作手抄报。
方法指导(二)《制作手抄报》课时目标:1.通过学习手抄报的制作来进一步感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2.了解手抄报的作用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制作手抄报的方法并能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手抄报样报。
学生准备:搜集的资料、笔、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一阶段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地按照研究计划开展航海探险家的研究,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同学搜集的资料零散,不便于保存。
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资料清楚、长久的保存下来呢?生自由谈方法。
2.教师出示手抄报样报,让学生感受手抄报的作用。
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有了比较后,再有手抄报样报的引领,激起学生做手抄报的积极性。
二、探究组成及制作方法。
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手抄报样报,指导小组成员观察讨论:手抄报都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什么特点?2.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补充。
共同梳理手抄报的组成是由报头、内容、装饰、署名这几部分组成的。
3.总结制作手抄报的流程:确定报头——设计粘贴——装饰美化。
确定报头:围绕主题精心确定报头。
剪下相关的内容或把搜集的资料分板块呈现出来,丰富内容。
书写时,字迹清楚认真。
装饰要美观大方。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组内所选的资料,确定报头,所分板块。
小组交流讨论。
5.各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报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样报,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手抄报的结构、特点、设计流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合作探究。
三、小组制作,交流评价。
1.小组合作完成剪报或手抄报,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每个小组作品,小组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时围绕以下要点:报头是否围绕主题排版是否合理字迹是否清楚认真装饰是否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完成设计问题,最后集体评价修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下继续完善手抄报。
2.各个小组准备好展示的成果,为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成果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成果发布会》阶段目标:1.通过小组展示,向其他小组介绍大家获取的资料。
2.通过小组间相互学习,对航海探险家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为防止海平面上升所付出的艰辛。
3.通过小组展示,培养小组间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的物品、道具、作品、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期研究过程。
1.谈话:前期我们开展了《不断上升的海平面》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对海平面上升有了初步的认识,又通过整理资料,制作手抄报,从中有了很大的收获,今天各个小组都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二、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1.各小组可以采用手抄报形式进行展示。
2.对各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结合以下要点:手抄报布局是否合理,美观认真。
【设计意图】:各小组的成果展示让其他小组了解到了更多的航海家知识。
成果展示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过程,学生体验到了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畅谈此次活动中的收获。
1.根据下述标准进行摘星评价。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能完整有序的整理活动中的资料。
(3)学会制作手抄报。
(4)能向大家介绍、汇报研究收获。
2.教师对此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鼓励与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使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在反思中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