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播音员的基本素质与修养——姜志达【摘要】素质对播音主持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名好的高校播音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播音品质、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校播音基本素质高校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门艺术,素质对高校播音主持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一部思想内容深刻文采飞扬并经过反复推敲的作品,会因为没有选择到合适的播音员使播出效果逊色。
相反,一部相对平庸的作品往往会因为播音员对稿件内容恰当到位的处理和表达而增色。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环境下,更高层次的广播电视新形态已经出现,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高校播音员将是促使高校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大任务。
一名好的高校播音主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素质。
一、高尚的道德修养与扎实的播音品质1、高尚的道德修养。
有一部分高校播音员表现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架势,对同学的问题不耐烦,甚至斥责嫌弃,常有不礼貌不友好的言辞冒出来;有的格调低下,信口开河;还有的对同学则是亲昵的逢迎、扭捏作态,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职业素养。
究其原因,是他们混淆了或分不清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错误把学校和同学赋予的话语权、媒体形象的影响、集体的智慧与努力统统归功于了个人,或借助岗位的特殊,使用这一公共资源,滥用职业形象。
德者,才之帅也。
它是我们做一名合格的播音员的基础,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心系受众、爱岗敬业,做人要正,做事要正。
代表的应始终是社会中积极的、进步的主流趋势。
2、扎实的播音品质。
有些高校播音员语病叠出,不合逻辑、语法的问题非常突出;语音不规范,吐字不清晰,用声不自然的也不鲜见;表意不准确,甚至南辕北辙的也不乏其人。
因此,播音员要下苦功练好基本功。
一是要有吐字用声的基本功。
首先就是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普通话标准。
其次,必须结合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持之以恒。
二是语言技巧的基本功。
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基本技巧,天天练习,反复琢磨。
三是快速准备稿件的基本功。
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掌握文章主题、播出的目的、内容的重点、播出的基调,如果时间允许还要做更细致的案头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准确表达出稿件的内涵。
要想当好高校播音员,拥有更多的听众,必须要讲好普通话,正确掌握语音的声、韵、调,做到发音准确清楚。
人们终究还是喜欢听悦耳动听的声音。
这就要求我们的播音员首先要有较好的声音天赋。
播音是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要想达到一定的播音水平,仅靠天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播音理论和技巧,也就是要求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播音理论和技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如人体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原理,运气吐字的方法,情、声、气综合处理的技巧,话筒前的感觉等等。
如果能按这个要求去训练自己,我们高校播音员才能准确、优美、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自己的播音进入一种声情并茂、训练有素的境界,才能悦人耳,动人情,才能使整个节目“锦上添花”。
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播音员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美国CBS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曾说:我知道自己应该走多远,不能走多远。
克朗凯特所谓的“走多远”,正是他对自己在话筒前的言行的约束尺度,也是他对播音员这个媒介角色的理解。
相反,我们有的高校播音员,滥用话语权,大量报道负面消息,所谓揭露社会阴暗面,结果造成高校的同学们对社会的认识偏差,扩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和谐,暴露出部分高校播音员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作为高校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就要时刻想到,我是媒体的体现者,是党、政府和同学们的喉舌,在节目的策划、构思、编排及话筒前的一言一行都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
2、人文关怀精神。
一些高校播音员说话没有明确的对象感,或者说出很多破坏收听状态感觉的话语来,破坏了与听众的关系,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表现。
作为主播,要贴近生活,要贴近听众,要有受众意识,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标听众是谁,他是在什么状态下听你讲话。
以此来确定你需要对播音状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三、丰富的知识与较高的文学艺术素养1、丰富的知识。
由于播音主持的节目风格多样,资讯题材丰富多彩,因此要求高校主播的知识要丰富,才能更好地完成播音主持的任务。
现实中,我们一些播音员往往知识贫乏,捉襟见肘,笑话百出,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和播音质量。
这方面我们应当老老实实向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学习。
著名播音艺术家关山提倡播音员都做“杂家”,他认为,播音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多方面的学问。
对新闻学、文章学、文艺学、语言学、文字学、逻辑学、传播学、声学、美学,以致历史、地理、天文等各类知识都需要涉猎,而且由于播音稿件体裁多样,内容广泛,情感丰富,播音员应该是“万事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2、较高的文学艺术素养。
艺术修养可以赋予你的思想以力量,使你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正确诠释理论思想;艺术修养还可以陶冶性情,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乃至思想、性格。
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一定是性情温和、心胸开阔、心态平和,因而更可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婉转悦耳的、富有节奏的声音。
在我们高校播音员中,有一定文学艺术素养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与学校对我们的要求相距很远。
要补上这一课,就要广泛地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语言、文化知识及真善美等各方面的营养,还要自觉培养音乐、美术、书画等广泛的兴趣爱好。
长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感染,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成为一个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人。
这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播音员应具备的素质。
著名播音艺术家关山就受益于他的艺术修养。
他青年时代做过业余话剧演员,因此,他各种表达手段能运用自如、语言表达准确丰富、塑造人物形神兼备。
著名播音员方明十分热爱书法艺术,他借鉴书法“以力为美”的原则,在播音中形成了磅礴大气、洒脱舒展的风格。
四、稳定的个性特征与良好的心理状态1、稳定的播音个性。
播音个性,就是一个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和其他播音员相区别的特殊性。
很多成功的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能体现出对稿件、对现实的独特感受,表现出自己的精神风貌和与众不同的艺术素养,显示出个性。
但是,正如播音艺术家夏青在《克服报告新闻的八股腔》中指出,有些播音员不是注意稿件的内容,而是注意形式。
不管大事小情,不问张三、李四,只要是“生产消息”便是“兴奋的”;只要是“唁电”便是“哀伤的”;只要是“战况公报”就播得“杀气腾腾”;只要是“声明”、“建议”,便播得“声嘶力竭,怒气冲冲”。
这种机械模仿制约了播音员个性的形成和发挥。
当然寻求个性发挥应依据稿件,以有声语言创造性地体现自己的播音特点,使主观个性特征与稿件要求的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2、良好的心理状态。
高校播音主持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随机性和挑战性,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很高的应变能力,遇到突发事件时,不仅要保持镇静,而且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保持声音的亲切感与平和感。
现实中一些高校播音员遇到突发事件往往手忙脚乱,言语木讷,词不达意,因此应通过播音心理学的研究、学习、锻炼,不断强化悟性思辨和文化积淀,从而做到能够熟练的驾驭不同题材的播音与主持节目。
播音员是否能把好这一关,在关键时刻是否有“抢险”、“补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综观现在各高校的播音员,心理素质不佳者不在少数。
具体表现为:一是临场紧张慌乱,在话筒前思维呆滞,语言平淡;二是临场亢奋,过于矫情,说话言不由衷,无遮无拦;三是过于拘谨,自控能力差。
因此,建议高校播音员主持人适当地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全新的理性思维模式,充满自信地面对话筒,是完全有必要的。
五、对高校广播现状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对高校广播的作用的深刻认识。
作为高校播音员,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广播是最早出现的校园媒体形式之一,是高校的舆论宣传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广播这一舆论工具逐渐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但是,无论从现代传媒日益丰富的今天,广播仍然是大学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受到师生的欢迎。
高校广播具有舆论引导作用。
高校正确引导舆论对于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关系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校园媒体要担当起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责任。
受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高校广播的听众群——90后大学生思想发生了新变化,他们有明显的独立意识。
他们备受长辈宠爱,但依赖性又很强;他们是自信张扬的一代,但心理又比较脆弱;他们想要学习,但又不知如何学习。
高校广播通过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学校的重要决策,从而引导校园舆论的方向,拓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途径。
2.高校广播具有传播信息的作用。
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中最早出现的媒介形式之一,是校园宣传的主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校园广播具有针对性强、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能够达到愉悦身心和增长见识的良好结合。
校园广播是传递信息的纽带,情感沟通的驿站。
除了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学校的制度法规 还报道学校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及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因此,上至国家政策、学校举措下至学生活动、通知公告等,校园广播都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出去。
我们播音员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广播具有营造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广播除了具备舆论引导、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还具备对师生进行文化熏陶、情操陶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积极地影响、熏陶、启迪师生员工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对未来事业的向往。
高校广播通过办好广播节目来实现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
六、在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广播发展路径的创新意识1.高校主播在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广播发展路径的创新意识。
“规范性的媒介战略管理应在战略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媒介使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广播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作用受到冲击,但广播仍然具有一些其他校园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时效性强,收听随意性好,尽展听觉魅力,给予无限想象空间。
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播音员,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体现时代感与感召力,创造出自身的风格与特色。
“在经历了发展的低谷后,旧媒介必然会奋起直追——在充分张扬自身原有优势的同时 不断从新媒介中吸纳新的技术和理念,调整变革,谋求在新时代的生存和进步。
”新闻传媒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关键则是“如何发展”。
这就是我们高校播音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高校广播要走与网络捆绑发展的路径,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一种整合传播效应。
而我们主播则要拥有创新意识,依托互联网,打造网络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