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项训练一字形良莠不齐秀坐收渔利鱼向隅而泣偶缘木求鱼沿戒骄戒躁燥再接再厉在满载而归栽以身作则责沾沾自喜占明火执仗杖乌烟瘴气障昭然若揭招动辄得咎辙饮鸩止渴鸠旁征博引证支离破碎枝趾高气扬指炙手可热灸鳞次栉比节闲情逸致志衷心感中莫衷一是钟一见钟情衷老态龙钟肿摩肩接踵踪惴惴不安揣摇摇欲坠堕越俎代庖阻虚左一待座一、成语39 瓜田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4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4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42 登堂入室学问技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4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4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4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4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47 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48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49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50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
二、字音81、纰缪..()82、嫔.妃()83、一抔.土()84、蹊.径()85、强.人所难()86、逡.巡()87、襁.褓()88、休戚.相关()89、掮.客()90、跫.音()91、掉色.()92、追溯.()93、舢.板()94、渊薮.()95、作祟.()96、叨.咕()97、不祧.之祖()98、腼腆.()99、臀.部()100、繁文缛.节()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分析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一、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 2.分析景物作用:(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
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
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07)。
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牢城营来,营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
”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
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多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8分)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07省)日月行色闻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
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
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
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
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
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
”我回答。
“谁说的?”“老人都这样说。
老人经的事阔,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
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
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
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
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
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
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
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
往后后悔就迟啦。
”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
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分)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6分)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分)类型三:分析作用一、常见题型1.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人称的作用。
3.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写某人物、某事件的作用。
5.构思特点及作用。
二、知识点汇总1.细节描写:细节本身的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心理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细节与主题的关系;使故事情节更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
2.第一人称:故事的见证人,线索作用,使文中的人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提示主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
第二人称:与散文相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来分析。
第三人称:突破第一人称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什么,拉开了与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3.开头与结尾:与散文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题来分析。
4.构思方面:扬抑、前后对照、造成县念、埋下伏笔、增加情趣、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抒情效果等。
5.其它方面:照应、引出、铺垫、对比、为情节发展提供依据、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照应铺垫对比情节人物主题三、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全国)。
(25分)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先生是医师的朋友。
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
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
这位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