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B)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总分人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得分评卷人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和等决定。
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和。
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和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三种。
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和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和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5.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7.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A、大于;B、等于;C、小于;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得分评卷人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2. 合金钢中的白点现象是由于夹杂引起的。
()3 . 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性为m=,对于超塑性金属m =。
()kS'ε4. 影响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和组织结构。
()5.屈雷斯加准则与密席斯准则在平面应变上,两个准则是一致的。
()6. 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μ=。
()7.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得分评卷人1.晶体择优生长2.偏析得分评卷人1.什么是缩孔和缩松?试简要介绍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控制措施。
2.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得分 评卷人1. 某理想塑性材料,其屈服应力为100N/mm 2 ,某点的应力状态为ij =求其主应力,并将其各应力分量画在如图所示的应力单元图中,并判断该点处于什么状态(弹性/塑性)。
(应力单位 N/mm 2) 。
{提示:σ3-15σ2+60σ-54=0可分解为:(σ-9)(σ2-6σ+6)=0)}。
ZX Y4 2 3 2 6 1 3 1 52.如图所示,假设一定长度的厚壁筒,内径为d ,外径为D ,筒内受均匀内压力 -p ,证明该厚壁筒进入塑性状态时极限应力dD SIn p β= 。
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B )标准答案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总分人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得分 评卷人1.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主要由液态金属的 成分 、 温度 和 杂质含量 等决定。
2.液态金属或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 过冷度 提供。
3.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 平面长大方式 ,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的宏观生长方式为树枝晶长大方式。
5.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6.液态金属凝固时由热扩散引起的过冷称为热过冷。
7.铸件宏观凝固组织一般包括表层细晶粒区、中间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三个不同形态的晶区。
8.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应力三种。
9.铸造金属或合金从浇铸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10.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二大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每空1分,共9分)。
10.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大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11.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A。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12.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B。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1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A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14.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B。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15.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A。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16.应力状态中的B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17.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B中间主应力 2。
A、大于;B、等于;C、小于;18.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B 。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7分)得分评卷人1.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X)2. 合金钢中的白点现象是由于夹杂引起的。
(X )3 . 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性为mk=,对于超塑性金属m =。
(X)S'ε4. 影响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和组织结构。
(√)5.屈雷斯加准则与密席斯准则在平面应变上,两个准则是一致的。
(X)6. 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μ=。
(X )7.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
(X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得分评卷人1.晶体择优生长答:在树枝晶生长过程中,那些与热流方向相平行的枝晶较之取向不利的相邻枝晶会生长得更为迅速,其优先向内伸展并抑制相邻枝晶的生长,这种相互竞争淘汰的晶体生长过程称为晶体的择优生长。
2.偏析答:一般情况下,铸件凝固后,从微观晶粒内部到宏观上各部位,化学成分都是不均匀的,这种现象称为偏析。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得分评卷人1.什么是缩孔和缩松?试简要介绍它们的形成原因和控制措施。
答:铸造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产生,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孔洞,称为缩孔。
其中尺寸细小而且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均在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之和大于固态收缩值。
通过定向凝固,同时凝固,控制浇注条件,应用冒口、补贴和冷铁以及加压补缩等措施可以减小或消除缩孔或缩松。
2.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答案:一、 提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二、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 三、选择三向受压较强的变形形式 四、减少变形的不均匀性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得分 评卷人2. 某理想塑性材料,其屈服应力为100N/mm 2 ,某点的应力状态为ij =求其主应力,并将其各应力分量画在如图所示的应力单元图中,并判断该点处于什么状态(弹性/塑性)。
(应力单位 N/mm 2) 。
{提示:σ3-15σ2+60σ-54=0可分解为:(σ-9)(σ2-6σ+6)=0)}。
Z4 2 3 2 6 1 3 1 5X Y答案:26.7/100s N mm σσ=<=因此,该点处于弹性状态。
2.如图所示,假设一定长度的厚壁筒,内径为d ,外径为D ,筒内受均匀内压力 -p ,证明该厚壁筒进入塑性状态时极限应力dDSIn p β= 。
答案:每一横断面上的应力可认为是相同的,是一个平面问题。
而且应力分布又是轴对称的,θρρττ,z 均为零,因此ρθσσ,都是主应力。
用极坐标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式将有以下形式:0=-+ρσσρσθρρd d 根据屈服准则,有由 32123122332123015606054156054093333x y z x yx y zy z xz xy y yz z zx x I I I I I I I σσσσσσστστσττστστσσσσσσσ---==++=-=++==-=-+-===+=-得出:解得:,,ρρβσρσσρρθd S d S==-积分得:CP S ln βσρ= 利用边界条件决定常数 C :当2D P =时,0=ρσ 则: DC 2= 因此得 DP S 2ln βσρ= 当2d P =时,有最大的压力—P , 所以d D S P ln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