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2)0的相反数是0;(3)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若a 、b 互为相反数且a 、b 都不等于零,则1-=ba ;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a ≠0); (2)0没有倒数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若a 与b 互为负倒数,则ab=-1。
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1(a ≠ 0)互为倒数;(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3)a 、b 互为相反数 →→ a+b=0;a 、b 互为倒数 →→ ab=1;(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6.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0;(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即:若a <0,b <0,且︱a ︱>︱b ︱,则a < b.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原数的整数位数-1。
二、有理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用数学语言描述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相加:若a>0,b>0,则a+b=︱a ︱+︱b ︱;若a<0,b<0,则a+b=-(︱a ︱+︱b ︱)。
②异号相加:若a>0,b<0,︱a ︱>︱b ︱,则a+b=︱a ︱-︱b ︱;若a>0,b<0,︱a ︱<︱b ︱, 则a+b= -(︱b ︱-︱a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③与0相加a 是任一个有理数,则a+0=a 。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规律:①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②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用数学语言描述有理数乘法法则:①同号相乘:若a>0,b>0,则 ab=+︱a ︱×︱b ︱;若a<0,b<0,则 ab=+︱a ︱×︱b ︱; ②异号相乘:若a>0,b<0,则 ab=-︱a ︱×︱b ︱;若a<0,b>0,则 ab=-︱a ︱×︱b ︱; ③数与0相乘:a 为任何有理数,则 a ×0=0。
(4)有理数除法法则: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ba b a 1⨯=÷ (b ≠0); ②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方①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即a ·a ·a · ··· ·a= a n2、运算顺序:(1)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2)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3)对只含乘除,或只含加减的运算,应从左往右运算;(4)可以使用运算律的尽可能使用运算律。
3、有理数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 。
第二章:代数式总复习一、用字母表示数的书写要求: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省略不写,如:a ×b 写成a·b 或ab ;2、字母和数字相乘,数字应写在字母左边,如“4x ”. 当字母前的数字为1或-1时,将“1”省略不写;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 把带分数写成假分数;4、在式子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分数写法来写;5、若式子中有“+、-”运算,式子后面有单位,则式子要用括号括起来。
二、代数式的概念: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algebraic expression)。
单独一个字母或者一个数也是代数式。
注意:等式、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它们的两边都由代数式组成;注意代数式的书写格式以及是否加括号。
三、单项式的概念:像2a 2、πr 2、a 2h 这样的代数式,数字与字母只进行了乘法(包含乘方)运算,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monomial )。
特别地,单独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也就是与字母相乘的数叫作单项式的系数。
特别注意:“系数”必须包括数字前面的符号,另外,当系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系数是“-1”时,只写“-”就可以了。
★单项式的次数:在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四、多项式的概念:像xy2+8x2和2x5-5x2y+3xy-1这样,几个单项式的代数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个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多项式的次数。
如:多项式2x5-5x2y+3xy-1共4项,次数分别为5、3、2、0,故该多项式的次数是五次,称为“五次四项式”。
★多项式的排列:加法有交换律,故多项式 x2+x+1有 6 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其中,像 x2+x+1和1+x+x2这样的排列比较整齐,这两种排列的共同点是x的指数是逐渐变小或变大的。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降幂排列;(最高次项在最左边);(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
(最高次项在最右边)。
五、同类项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步骤:1、确定同类项;2、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3、利用乘法对加减法分配率合并同类项;4、整理合并后的多项式(按降幂排列)。
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合并同类项口诀: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六、代数式的值:像上面两个问题那样,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字母的值是负数,代入时应将负数加上括号;如果字母的值是分数,并要计算其平方、立方,代入时也应将分数加上括号;注意将乘号还原。
(((灵活使用整体代入法)))七、“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注意:添括号刚好和去括号的过程相反,添括号是否正确,可以用去括号去检验。
第三章:图形欣赏与操作总复习一、常见正多边形:图A是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相等,三个内角也相等,称这样的三角形为正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图B是一个六边形,它的六条边相等,并且六个内角也相等,称这样的六边形为正六边形. 图C是一个八边形,它的八条边相等,并且八个内角也相等,称这样的八边形为正八边形.二、圆弧常见定义:A、B两点之间的部分称为“弧”,读作“弧AB”。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如图,该圆心角可记作∠1或∠AOB.三、欧拉公式及常见空间图形的识别:若正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面数为F,棱数为E,则有:V+F-E=2四、观察物体:1、视点与视角: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射线叫做视线;眼睛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视点的两条视线所成的角叫做视角。
★规律:离被观测物越近,视角就越大,看到的物体就越大,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反之,离被观测物越远,视角就越小,看到的物体就越小,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
2、太阳光和灯光:由于太阳很大,离我们很远,所以太阳光可以被认为是平行光;灯比较小,其光线向周围散射,是点光源。
★规律: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只与物体的高度及当时的时刻有关;而物体在灯光下的影子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还与物体距灯光的远近有关。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总复习一、基本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2、建立方程模型:把所有要求的量用字母x(或y)等表示,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叫做建立方程模型。
3、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即指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4、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5、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二、等式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数学语言描述:若a=b,则 a±c=b±c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除数或除式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数学语言描述:若a=b,则 ac=bc,a/d=b/d (d≠0);*传递性:若a=b, b=c, 则 a=c(也称等量代换);*对称性:若a=b, 则 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