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我气息不稳怎么解决,你能不能教我混声,什么叫低喉位等等问题。
我想可能是我讲课时候表达不清或者很多人喜欢看文字吧。
歌唱的训练是什么呢?今天略为整合一下,以下训练方法及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
首先人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的呢?人的主要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组成的。
人体的发音器官也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动力区声源区调音区。
1.动力区——肺、横膈膜、器官肺是呼吸气流的活动风扇,呼吸的气流是语音的动力。
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器官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
2.声源区——声带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带状薄膜。
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生门,肌肉的收缩,杓装软骨活动起来可使声带放松或收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从肺中出来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音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
3.调音区————口腔、鼻腔、咽腔口腔(包括唇、齿和舌头)后面是咽腔,咽头上通口腔、鼻腔,下接喉头。
口腔和鼻腔靠软腭和小舌分开。
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关闭,口腔畅通,这是发出的声在口腔中共鸣,叫口音。
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发出,这是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
如果口腔没有阻碍,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同时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同时产生共鸣,叫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注:以上引用《播音发声学》与《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图例:肺:胸喉声带会厌咽腔口腔鼻咽腔等人体侧面图知道发声原理后,我们要怎么进行下一步的发声训练呢?沈湘教授在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学声乐,乐器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不用花钱买。
你可以用它说话,也可以把它制造成唱歌的乐器。
这个乐器在哪呢?从喉器往上到头部内的鼻咽腔,往下到横膈膜、腰部周围,这是歌唱乐器工作的范围。
”通过我多年学习及研究的个人理解,我把声音的走向比喻为一根钢丝,这根钢丝下端稳定在胸腔,上端根据作品的音乐走向,向喉、口、咽、鼻咽、蝶窦、额窦进行延伸。
歌唱的基础是是气息,前面提到人发声的基本要素里,其实就是歌唱训练的步骤。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扩大美化。
在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协调的结合体。
那么在练习歌唱的环节中,只考虑某一单方面是不行的,比如:呼吸有问题气息不通顺没有打开共鸣腔,那么声带的运作就不正常。
声带动作也对共鸣也对,就气息不对,那么这也是不行的。
要是对了就全对,整体的音响效果都是好的。
一个部分做不好,其他的两个部分也不会好。
气息发声共鸣这三个是统一体。
那么如何来训练气息呢?声乐教育家卡鲁索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走上了客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
”歌唱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不太一样的,人天生自来就会呼吸,这种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生理运动,它是下意识进行的。
而歌唱中呼吸则是一种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控制的呼吸运动。
其目的不仅是要获得大量吸入空气的能力,而且要以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力量呼出气体,从而保证声音的圆润流畅和统一美化。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一定包含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它充分地利用横膈膜、肋肌、腹肌控制气息的作用。
在做这种气息练习时,我们首先要充分的放松愉快,颈部面部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都要自然放松,两肩下放、略挺胸、用口鼻同时将空气均匀的吸入至肺叶底部,从而使横膈膜下沉、胸廓扩张、两肋向两旁伸展、横膈膜下凹,从而扩大肺的气容量,小腹略向内收,这是可以感觉在脐间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丹田之气”。
这种力量的形成是需要横膈肌的下沉和下小腹的微收,通过上下力量的对抗造成气息的支撑点。
这种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初学者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正规严格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
呼吸在歌唱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是不是在歌唱中气吸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歌唱过程中,气要吸的适中,要舒服,不是把肚皮吸得像个足球一样。
因为训练呼吸的真正功夫是在呼上,是要落实到对气息呼出时的控制上,要以最少的气息量获得最大的音量和最长的时值。
控制呼吸的肌肉群分为“呼”和“吸”两部分,我们必须培养和锻炼呼吸肌肉群正确、自然控制气息的能力,以加强呼吸肌肉的弹性和灵活。
下面我们来讲讲呼吸的具体训练方法。
一、找到吸气和呼气的正确位置吸气肌肉群包括前胸往下的两肋、腰部周围甚至后背。
歌唱的吸气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且吸的深(和吸得满是两种概念)。
教师教学中多采用“闻花香”“打哈欠”“惊愕”“抽泣”等词汇和语言引领学习者领会吸气时的感觉,听上去可能有些晦涩难懂。
那么下面举几个浅显易懂的例子(练习方法示范请参阅音频课程·······)。
1、向前弯腰呈90°,双臂自然下垂,两脚稍开站稳,体气体会位置,下腹有收缩感。
(站立式演唱)2、身体放松,人坐好,两个胳膊肘自然地抵在膝盖上,吸气体会位置。
(坐立是很明显能感到吸气位置但是为什么保持不好呢?因为很多同学坐着演唱的时候喜欢塌腰,腰部没有立住,气息的支撑没做好)3、侧卧时呼吸有微弱的小腹收缩感,口腔自然放松。
4、观察呼吸时的肢体动作。
“四不要”即:不要提肩、不要明显挺胸、不要整个腹部瘪缩、不要有明显的吸气声音。
也就是说吸气时的整个通道要打开,所有的阻力要抛开,鼻口等部分乃至身体的整个部分都要放松。
那么呼气是什么感觉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出一些比如“啊!”“呀!”的感叹词时,咳嗽、打喷嚏时都是用的呼气肌肉群。
这组肌肉群在唱歌的时候不需要很强大的使用,一般的呼气动作就够了。
比如我经常说:“唱歌要感觉是吸着唱。
”这个吸着唱的意思就是说,歌唱的时候不能一开嘴唱歌气都跑光了,而是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协调合作,将吸进来的气保持住,吸气的肌肉群要持续保持运作(两肋、腰部周围甚至后背),是呼和吸相互配合形成对抗(腰、后背乃至后颈,也就是整条脊椎的身体对抗在初期训练的时候腰部的扩张压力会比较明显,运用熟练自然之后感觉会有所变弱)。
那么这个对抗和支撑感觉就是气息的支撑。
歌唱进行时的“吸气”做得好,腔体才打得开,共鸣就很自然地连上了。
“吹管乐的人练了呼吸出乐器,学声乐的人练了呼吸吹自己。
”二、呼吸的训练方式声乐教师在歌唱气息的基本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式有以下四种:慢吸慢呼、慢吸急呼、急吸急呼、急吸慢呼(和长吸长呼等说法是一致的)。
前两种训练方法是要学生体会到自然的呼吸感觉,放松整个身体,解除紧张情绪等。
后两个练习是在歌唱中大量使用的,但是在练习时不能一时求成抛掉根本,要循序渐进。
1、急吸急呼: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狗喘气”,做这种训练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到“吸”上,而在呼气上却不作过多的要求。
整个感觉是“一吸一松”,练习时,整个身体要放松,胸廓要保持扩满的状态,运用横隔肌与腹肌逐渐快做短促的吸入呼出,其实到最后已经不是真正的一吸一呼,而是气息通过肌肉群控制自然发出的声响。
逐渐掌握后加快速度,2、急吸慢呼:“惊愕”和“抽泣”,练习时全身自然放松,吸气同时两肋迅速扩张,横膈膜下沉,动作要快且夸张,控制一段时间后放松吐气。
体会感觉对比受惊吓和哭时抽泣。
三、气息的有声训练当呼吸的方法已经熟练掌握之后,我们开始进行有声训练。
进行有声训练,也就是开始进一步的对口、鼻、咽、喉头、声带、胸腔等器官的协调运用进行训练。
它是有计划有步骤来达到音阶与音阶之间的平衡。
每个音的共鸣压力以及真假声比例都不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我们在练习时可以用缓慢的音阶做练习,吸气后用平稳流畅的中等音量来发出长音,吐气时要有控制的平稳,不能一会快一会慢,以此达到对横膈肌的调控训练。
当声音稳定均匀了,我们在中声区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渐强渐弱以及音乐的扩展训练。
所以建议初学者不要盲目的练习高音,练声是要由低至高巩固加强全方面训练的。
通过这种训练我们可以加强声带的张力、柔韧性和持久性,并起到保护声带不吃老本的作用。
有声呼吸的练习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顿音(跳音)训练、连音训练以及顿、连音结合的训练三种方法。
1、顿音训练顿音(sta cca to),又称跳音或断音,它表示歌唱者在演唱时音与音之间要断开、分离、有弹跳感。
注意:不是完全的断开而是保持气息状态的灵活弹跳。
○1Ma me mi mi ma me ma me mi mi ma me○2Ma me mi ma me mi ma这类练习重在训练横膈肌与腹肌的控制气息能力,是声音灵活、短促、轻巧有弹性,便于演唱跳跃活泼欢快的歌曲。
2、连音训练连音(lega to),表示要把歌中不同音高的音唱的连贯流畅。
○1mi------ ma----- me--- ma---- mu○2i------------------------------------------------------------○3i -------------------------ao-----------------------i○4o------------------------------------------------- hum---------------------------------------这类练习重在训练横隔肌的控制与气息的保持能力,歌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深入、声音的连贯平滑、稳定流畅及圆润。
3、顿连音结合训练○1Ma me mi mo mu-----------------------○2i-------------------------------------------------------------------------------------------a--------------------------------------------------(注:熟练之后要唱得快一点,否则跳不起来。
每到51的时候,口腔要打开避免声音挤卡)今天先写到这里,有时间的时候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