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功的三大要素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企业成功的三大要素素质※努力※运气古今中外,多少企业家、商贾为经营企业而耗尽心血,筋疲力尽。
然而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有之。
美国商界曾有人作过大量的调查后得出结论:所有新企业占60—80%在创办五年内以失败而销声匿迹,约有6—8%获得较为成功,仅有0.5%左右能够走上中型企业。
由此可见,欲使一个企业成功并非易事。
其难度,真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何使企业取得成功?此课题中外今昔不知有多少学者、企业家在研究与探索实践,大量的“秘诀”连篇累牍;“成功之道”不胜枚举。
作为经验可资借鉴,作为“方法论”可引导思维。
作为学术文献不能忽视其价值。
然而,熟读并能成诵之士几许成功?不得而知。
香港“景泰蓝大王”陈玉书先生在《商旅生涯不是梦》中写道:“别听那些发达的人吹法螺,讲一套“成功经”,天下多少怀才不遇者一生潦倒”。
企业要成功,追根溯源,要完整地,客观地理出内外部各种因素条件并非易事。
其实,一般能看得到的只是表面具体现象,另外一些内在实质千丝万缕的似是而非的往往被人们视而不见。
有些即使看得见,摸得着也难模仿再造。
因此,一个企业的成功,恰似千变万化的魔方,恰到好处才能取得。
那么,究竟企业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呢?归纳错综复杂的现象,可概括为“素质”、“努力”、“运气”三大要素。
“素质”、“努力”、“运气”支撑成功企业的鼎立三足缺一则难以成功。
“素质”是基础,是决定企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素质”水平高,便自然占了优势。
“素质”水平低,花尽九牛二虎之力,实际效果将是事倍功半。
“努力”是运气,不去发动它,机器永远是静止的。
“素质”再高而不努力也将是一事无成。
“运气”乃时势、机遇,时势不顺机会不遇,称曰“运气”不好,素质高,努力大而“运气”不佳也未必卓有成效而取得成功。
“素质”、“努力”、“运气”三大要素构成一个事业成功的内外表里相辅相成的条件。
三要素的算术平均值高则相应成功率高,反之则低,两者是正比例关系。
一、素质“素质”指企业中具备的内在因素条件。
一般而言,可分为“人才”及“物质”两大类。
“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清人平步青说“在下之要,人才而已”。
企业中的人才,上至高层领导决策人,中为功能管理部门,下为基层工人,均应有一定水平的人才分布,搭配,企业中人才的含义,一般表现在“天才”、“学识”、“气质”“经验”四个方面。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带路人、决策者、指挥者,许多研究企业成败的学者据统计研究后得出,领导者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占60%。
因此,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优劣是一个关键,是否“将才”十分重要,战国时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格是将才应有之特质。
是将才,则委以重任,周文王用姜尚而兴周八百年,刘备三顾茅庐起用诸葛亮得以三足鼎立;克赖斯勒公司用艾科卡救活几乎崩溃的企业。
同理,一个企业、一个政体,领导者的素质水平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在最终效果上。
“人才”在素质中表现的四个方面:——“天才”,天才带有天赋性,天资聪明,在生理上带有先天性的优秀资质。
记意力强,有“过目不忘”之誉,学习记存性大;头脑反应敏捷,对问题理解力,对事物的推理逻辑力比常人强。
西方现代IQ(智商)说,就是以此为基础。
这种天赋的“天才”,雨果说“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那就是他的天才”。
俄国文学家果戈里更誉为“才能是上帝赐的无价之宝”当然过份强调也不科学,反之,不承认也没有现实。
——“学识”一词,在文山书海中解释颇多。
学博识广、耳聪目明。
前苏联及我国均有以培根名言为刊名刊物《知识就是力量》;美国哈弗商学院以“学识,如空中之日,示人以高贵之行为并照吾人之路”为训。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强调“天生能力须借助系统的知识”。
有博学才能更有精见,有精见才能使处事方法更有效力。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有良好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增长促进才华”知史而明今,学识广博,能知前人之成功。
失败之历史,借鉴经验,知识面广阔,对问题的透视力更强。
企业所处环境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学识无疑是把不可否认的强力钥匙”。
“气质”包括性格涵养,毅力及道德观。
具优秀的气质才会具有开阔的心胸,坚强的信念果断的决心及责任感。
没有开阔的心胸难成大事。
三国的周瑜,才气横溢,但气量狭小、嫉贤忌才,不但搞不败孔明,反而被他“三气周瑜”了结了性命。
管仲说“人无弘量,仅有小谨,不大立也”。
古训道“心田似海纳百川”,日本松下说“不拘眼前枝即小事,以大局为准,才是企业家应有的气度”。
心胸开阔,是气质表现之一,坚毅的信念,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埃利奥特说“没有坚强的毅力而想取得轻易的成功,是决不可能成就任何伟业的”。
毅力是一种心理承受力,有谁多科学家实验证明,心理承受力是人所有力量最重要的一种力量。
弱者,凡事易半途而废、动摇;强者,狄更斯说“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故毅力是“气质”的一种深层表现。
果断的决心也是“气质”表现之一。
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将坐失良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李宗吾在,《厚黑学》里写道“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羽已经把剑取出了,只要在刘邦头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挂出,但他临时决定不下,结果不成功”。
虽然此书中有他意,但此事例不得不说项羽因无果断而失策。
再者道德观的不同,表现玩世不恭的劣性或强烈的责任感,也从另一个角度流露出“气质”的差异。
《礼记》中说“其道薄者其志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故此,道德观念左右着“志”、“善”,道德观念轻薄表现“狂忘、虚伪”,反之,则对社会,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
-----“经验”,有人誉为“可靠的指路明灯”。
有经验,办事心里有底、轻车熟路,“老马识途”,没有经验,事事摸石头过河,势必多走弯路,做事成功的程度、速度将受一定的局限。
《外国名言一千句》中卡莱尔说“经验是要付出昂贵学费的,但是他比一切老师都好。
”以前所做的一切事情,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均对后事起积极的“前车之鉴”作用。
在企业中高层领导者,有丰富的经验,无凝使他的决策更有据可依。
中层功能部门,应是一批有经验的人马,对上层意图的理解准确无误,甚至还可以举一反三。
在基层工人中生产操作更大程度依赖于熟练及经验,西德的企业尤其强调要有经验熟练的员工,工资待遇宁可比无经验的多出好几倍。
因此,经验在一个企业中相当程度影响效率,故经验丰富与否是企业素质基础之一。
“天才,学识,气质,经验”四方面构成人的素质水平,从而在企业中汇总成企业“人才”素质水平的高低。
企业素质除上述“人才”因素之外,物质基础素质也是一大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是首要因素,而工具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在“工具”中当然指“物质”。
企业的“物质”基础最主要的表现在“经营资本”及“地理环境”两部分。
“经营资本”的雄厚或微薄是体现企业实力强弱的重要基础。
企业成功的标志是向社会提供量多质好的商品,对此当然要通过资金的投入才能产出。
除了人的管理之外,无可凝义要依赖相应的生产设备及流动资金,设备越先进、流动资金量越大,企业的实力越强劲。
企业的成功率相应就越高。
反之,企业资金太少,薄弱设备陈旧落后,物质条件差,“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企业自然经不起经营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夹击。
因此,不能不承认资金是企业素质中物质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环境”即地利。
美国一经销商,搞连锁店几千个,有成功有失败,。
他认为,店铺位置最关键,经营效果好的几个都是位置较好的。
位置较差的尽管挖空心思奋力经营,但基本以失败面告终。
最近上海还有一家大商行,本来设在海滩,经营效果相当好,后来搬去崇明岛,生意一落千丈,后来不得不再搬回。
一个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关系倒原材料的供应,供货商的运输费用,市场的集散及各种其它附属设施的配套,当地风俗习俗的优劣,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均在一定的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各方面运转正常与否。
同样的资本,人力的经营,地理位置往往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企业的地理位置也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此外是具体的生产工具,即技术与设备。
这一点,人们十分熟悉,不再傲述。
以上讨论了构成企业素质的“人才”及“物质”两类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企业“素质”水平的高低。
素质水平高低虽还不足以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但日本东洋会社社长大桥武夫认为“高水平的企业,即使在经济萧条时期,也不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最受致命打击的几乎是低水平企业”。
因此,企业的素质乃万木之本,首当其冲的要素。
二、努力高水平的素质固然是企业成功的优势条件之一,然而素质好并不是与成功划等号的。
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
素质好而不努力,犹如矿藏深埋在地下一样。
塞万提斯说过“努力是成功之母”,没有努力,谈不上成功,一切天赋也将是“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通过顽强不懈的努力,即使天资较差者,也将“拙者能勉,与巧者同功也”。
素质好再加上努力,那么无疑将是向成功的彼岸靠近;素质差而勤奋努力,不全也半;素质好及坏均不努力,一切永远无希望。
宋代欧阳修说“勉之期不止,多获由于耘”。
成功有迟有早,有大成功及小成功,但一切都需努力。
安格尔在《论艺术》一书中说“所有坚韧不拨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此话正与古谚“行得春风,必有夏雨”同义。
努力,须有很高的热情,有时甚至是“狂热的追求”;其二努力要有“明确的目标”;其三要找到“明确的途径”,再者,加上“耐心持恒”的信心,终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狂热的追求”是愿望的激烈表现。
“愿望是成功的源泉”,纵观大量成功企业的创办人或经营者,几乎都有一段“狂热的追求”史,负有盛名的美国柯达公司创始人伊士曼,为研究感乳剂,有一次通霄达旦二天三夜没睡,一趟下睡了一天两夜,睡醒后准备外出,母亲问他去那里,他说“今天是星期天,女朋友约他去游玩”母亲惊愕地说“今天是星期一啦”由于失约爱情破裂,依士曼认为,既然爱情与事业难兼容,那就只有选择后者。
为了事业,终生未取。
艾科尔为了挽救年亏损达三亿多的“一艘正在下沉的船”,用高度炽热的热情打动国会予以支持,使濒临破产的克赖斯勒公司经过六年的努力达利润二十四亿美元。
以上两例不能说没有“狂热的追求”的表现。
“明确的目标”,是才能为要作出的努力批明方向。
才能有利于行动的控制。
没有明碓的目标,犹如船在大海中失去方向。
日本年销售额达一千亿日元的麦当劳社长藤田说“在事业的道路上,必须拟定计划,然后一步步迈进,有时拟定计划也不一定成功,更何况没有计划,更是难逃失败的厄运。
”拟定企业的发展计划,从宏观上控制在一个可行、合理及适当弹性的轨道内,无疑将会给企业减少一些盲目的活动,从而使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减少走弯路。
选择合理的途径将使企业成功率更高,途径合理再加以努力,成功才有可能,反之,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将使大量资力、人力、心血及时间付之东流。